首頁- 學院新聞

繼承“振興中華”革命遺志 奮力實現民族複興偉業——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教研室舉行紀念辛亥革命集體備課會

今年是辛亥革命113周年紀念辛亥革命,講好辛亥革命曆史,太阳集团城网址8313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教研室1028日在馬院203室舉行了一場“繼承‘振興中華’革命遺志,共建中華民族共同體,奮力實現民族複興偉業”為主題的集體備課會。會議圍繞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材“第三章——辛亥革命與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展開深入研讨,旨在通過深入剖析辛亥革命的曆史意義,激發全體教師對于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深刻理解,共同探讨在新時代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傳承革命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貢獻力量。教研室主任王相東主持備課會綱要課教師參加會議。

王相東首先強調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性。他指出,辛亥革命不僅是一場推翻封建帝制的偉大革命,更是中華民族覺醒的重要标志,它促進了各民族之間的交流與融合,為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形成奠定了基礎。他鼓勵全體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深入挖掘和闡述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曆史演變過程,引導學生樹立正确的曆史觀、民族觀、國家觀,增強文化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青年教師岑嫚婷結合豐富的史料,生動講述了辛亥革命前的社會背景及孫中山先生提出的“振興中華”口号的深刻内涵。她指出,面對列強的侵略和國内的腐朽統治,孫中山先生以非凡的勇氣和智慧,提出了“驅除鞑虜,恢複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的綱領,展現了強烈的民族責任感和愛國情懷。岑老師強調,通過講解辛亥革命的曆史細節,要讓學生們深刻理解到孫中山先生及其同仁們為追求民族獨立、國家富強所付出的巨大犧牲和不懈努力,從而激發他們學習曆史、銘記曆史、傳承革命精神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鄭先興教授帶領大家深入分析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曆史意義及其與随後軍閥專制統治之間的矛盾沖突。他指出,《臨時約法》作為中國曆史上第一部具有資産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文件,體現了民主共和的思想,但在軍閥割據、政局動蕩的現實面前,其理想化的設計并未能得到有效實施。鄭教授通過對比分析,深刻闡述了資産階級共和國方案無法完成曆史任務的局限性,進而指出,隻有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走社會主義道路,特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複興的必由之路。

最後,全體教師圍繞“如何在新時代背景下,将辛亥革命精神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相結合,引導學生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而努力學習”進行了熱烈讨論。大家一緻認為,作為教育工作者,應當肩負起時代賦予的重任,通過生動鮮活的教學,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和創新精神,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共同為實現民族複興偉業貢獻力量。

900.jpg

備課會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