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6日下午,太阳集团城网址83138“原理教研室”在圖書館二樓紅色文獻館舉辦以“幫助他人的德性”為主題的博士學術沙龍,并開展了學術讨論。沙龍主講人是博士高健康和葛夏,原理教研室全體教師參加活動。
高健康梳理了亞裡士多德慷慨觀。由莫斯的《禮物》一書中所提到的“禮物之靈”(豪)開始。在亞裡士多德提的“慷慨”之前,荷馬也有“好客”的美德,柏拉圖詳細讨論了“四主德”(智慧、勇敢、節制和正義),卻未将“慷慨”作為主要德性,為何亞裡士多德不延續傳統的“好客”與四主德的讨論,而另外提出“慷慨”?同樣是幫助他人的德性,這兩者又有什麼區别?高健康還指出了亞裡士多德的慷慨與基督教的愛(agape)的差異,“慷慨”強調“适度”的行善,而為别人奉獻自己的一切的神聖性則超越了人間秩序的法則。他還指出,當代慈善與“慷慨”之間的差異,與“慈善”不同的是,對“慷慨”的對象需要進行“德性”的篩選。
葛夏博士借孔子哲學中的“仁”對報告進行了點評。在雅思貝爾斯《四大聖哲》一書中,孔子以“願意助人在此世培育自我,并使世界回複其原定的永恒秩序”而位列其中。“仁”是孔子哲學的核心,除了包括血緣關系上的孝悌、将家庭關系親親之情推及社會後的愛人、忠恕,“仁”還需要人自身的表裡如一,展現出“直”的品格,即“人之生也直”。孔子曾言“剛、毅、木、讷,近仁。”為仁當如其所是,而不是為達到其他目的去屈從。孔子曾評價微生高的行為,“孰謂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諸其鄰而與之。”有人找微生高借醋,他沒有,就找鄰居借了再借給這個人,其他人認為微生高這個人具有“直”的品格,孔子卻認為這并不是真正的“直”。這與亞裡士多德“慷慨”的基礎“擁有财産”看似一緻,但其根源卻不相同,孔子認為在對待家庭關系與社會關系中,都要從根本出發。在家庭關系上,基于血緣,孔子有着不同的評價,“子為父隐,父為子隐,直在其中矣”。
随後教研室教師就論題進行了熱烈的讨論。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雷鋒精神與“慷慨”的區别。二、倫常關系中人的義務與利他之間的沖突。三、道德與否的判斷是否包括人對待動物的方式。四、讨論了古代文學名著中人物形象道德評價标準的單一性。五、當下影視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善惡判斷,得到老師們的深入探讨。
此次沙龍活動舉辦得很成功,以科研促教學,為課堂教學的提高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
沙龍活動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