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推動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課堂、融入教學,9月19日,綱要課教研室黨支部在馬院101辦公室舉辦一場以“革命史的法哲學闡釋”為主題的集體備課會。本次會議旨在探索如何将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與《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緊密結合,特别是如何融入法治思想與制度自信的教育,引導學生深刻理解曆史規律與時代使命。會議由教研室主任、黨支部書記王相東主持,支部全體黨員參加了會議。
會議伊始,王根生老師圍繞“第一章 進入近代後中華民族的磨難與抗争”進行了生動的說課展示。王老師巧妙地将法治思想融入教學内容,深刻剖析了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社會背景與制度缺陷。他指出,盡管“風雲變幻的八十年”革命範圍廣,但由于近代中國社會制度腐敗的本質是不以人民為中心,無法有效團結各族人民共同抗争,最終都未能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通過對比分析,他強調了社會主義制度相較于舊制度的科學性和優越性,以及法治在保障人民權益、促進社會進步中的重要作用。
随後,鄭先興教授對王老師的授課進行了深入點評。鄭教授高度肯定了王老師将法治思想融入曆史教學的創新嘗試,并指出,在思政課教學中,問題意識和理論功底是不可或缺的兩大要素。他強調,思政課教師應具備敏銳的問題意識,善于從曆史與現實中提煉問題、分析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同時,也要具備紮實的理論功底,能夠準确把握黨的創新理論,将其轉化為易于學生理解接受的教學内容。
與會黨員教師還圍繞會議的核心議題暢談了如何将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融入“第一章 進入近代後中華民族的磨難與抗争”的教學之中。大家一緻認為,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之要在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守正創新體制機制,以中國式現代化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因此,在教學中,應着重向學生闡述:隻有通過革命,推翻腐敗的近代社會制度,實行社會主義制度,才能從根本上解決中華民族面臨的種種磨難,為實現民族複興奠定堅實基礎。
會議最後,王相東強調,應以此次集體備課會為契機,進一步深化對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的學習理解,積極探索将黨的創新理論融入思政課教學的有效途徑和方法,不斷提升教學質量和效果,為培養擔當民族複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貢獻力量。
備課會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