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lsz/sjjxcg/
首頁- 網絡思政- 實踐教學成果

《關于公益衆籌的調查》2017級信管1班 魏曉玲(指導教師:王相東)

關于公益衆籌的調查
 
 
班級:2017級信工學院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班
調查小組組長:魏曉玲    學号:201706050031
調查小組成員:鄭悅純    學号:201706050032
調查小組成員:餘林冰    學号:201706050034
執   筆   者:魏曉玲    學号:201706050031

 
      内容摘要:本調研報告通過調查問卷、具體案例相結合的方法對公益衆籌的問題進行了一系列的分析。得出了公益衆籌目前存在的一些問題,例如,項目的真實性無法保證,相關部門的監管不嚴導緻的一些詐捐事件的出現,資金的具體使用不透明等問題。對此,本調研報告對公益衆籌存在的一些問題和面臨的困境進行了分析,并提出提高公益衆籌可信度的相關措施,隻有從立法和制度上解決人們的顧慮,公益衆籌才能更好地進行,更好的給予人們資金上的幫助。隻有大家共同努力,公益與衆籌才能發展的更好。
      關鍵詞:公益衆籌;詐捐;監管;信息
 
      一、選題意義
      近些年來,随着公益的話題越來越多被提起,公益事業的發展對于社會來說也變得更重要,所以以捐贈為基礎,以互聯網平台為載體的公益衆籌迅速崛起,公益衆籌傳播範圍廣,速度快,門檻低,并且依靠于群衆力量,所以被越來越多的人應用。尤其是現在互聯網應用越來越廣泛,在網上衆籌無疑是能更快籌到足夠的資金。但是由于網上信息鋪天蓋地,無法分辨信息的真假,且公益衆籌的門檻低,對發起人的資格認定較寬松,所以項目可能存在一定的風險。近些年來,衆籌治病的案例越來越多,但是網上報道的詐捐事件也越來越多,這導緻大家對公益衆籌的不信任加重。随着信息化的加深,公益衆籌的發展已經成為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做的是完善相關制度,處理好公益衆籌平台,信息,資金等之間的關系,而不是因噎廢食,停掉相關項目,或者是任由它維持現狀,這對于公益衆籌來說,對于我們來說,都是錯誤的措施。所以我們要對它進行正确的引導,讓它更好的應用到我們的生活之中,發揮出它的公益作用。
      二、調查背景與現狀
      公益衆籌作為一種公益籌資的新形式,集互聯網、金融、公益等特點為一身,從籌錢治病到扶貧救災,從教育助學到環境保護,它的傳播範圍廣,籌錢速度快,是以興起迅速,但随着公益衆籌日益蓬勃發展的同時,也存在了一定的不足。互聯網的信息繁多而雜亂,難以辨認真假,所以導緻以互聯網為載體的公益衆籌的信息也有可能存在不實,這也是衆多詐捐事件出現的原因之一。随着《慈善法》的出台,大體上對網絡募捐主體、平台、信息公開、詐騙詐捐等問題有了一定程度上的緩解,但還是存在一些問題等着我們去解決。
      三、調查時間、地點、對象、方式、目的
      調查時間:2018年7月-8月
      調查地點:廣東省
      調查對象:青年人
      調查方式:問卷調查153份,網上實例
      調查目的:掌握公益衆籌的基本情況,了解公益衆籌的問題以及困境并分析總結原因,為完善公益衆籌提供建議與意見。
      四、公益衆籌存在的問題以及原因
      公益衆籌是指不以營利為目的,通過互聯網方式向大衆發布籌款項目并募集資金,用于救助、災害、救濟貧困、扶助殘疾人等困難人群,或用于興辦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事業,或進行環境保護、社會公共設施建設等事項的公益活動。但是公益衆籌在有其積極意義的同時,也有着他的缺點,據我們的調查所知,多數人都覺得公益衆籌存在以下問題:
      (一)項目的真實性無法保證
      調查顯示,在大家看到公益衆籌相關的捐款信息時,有47.06%的人相信是真實事件,并積極參與,但仍有49.67%的人半信半疑,看一下就算了,3.27%的人不相信,漠不關心。這占了将近一半懷疑公益衆籌真假的人的比例不免讓人深思,不是說他們不想幫助他人,而是他們不知道該不該幫。公益衆籌是近些年來興起的用于公益用途的活動,通過公益衆籌能讓身受重病的人迅速籌夠足夠的醫藥費,也可以讓有夢想的人有機會可以實現自己的夢想,還可以用于扶貧救災,環境保護,文化傳承等公益活動,所以公益衆籌對公益事業的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但是從我們的調查來看,公益衆籌的真假性,讓很多人望而卻步。
      而且據我們的調查顯示,如果願意支持,那麼是有92.57%的人是出于善心,想幫助他人,有49.32%是對公益衆籌的真實性的信任,但也有63.51%的人是因為幫助對象是與自己熟悉或者相關的人,和有6.08%的人是因為周圍的人都在支持,所以也意思一下,而造成這種情況的有一部分原因也是因為對公益衆籌的不信任,所以才會選擇去支持自己比較了解情況,與自己熟悉的人,或者是跟自己周圍的人熟悉,也比較了解情況的人。但是參與公益活動不單單隻是支持自己熟悉的人,我們應該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況下給一些弱勢群體幫助,這才是公益活動的意義。所以,我們不僅僅是要提高公益衆籌信息的真實性,還要提高大家的思想覺悟,讓大家是出于善心,想幫助他人,讓大家可以自覺地參與到公益活動中去。
      (二)資金的具體使用不透明和剩餘資金的處置不合理
      在對大家關于公益衆籌所存在的問題的調查中,關于資金的處理的問題,有77.78%的人認為公益衆籌資金的具體使用不透明,公益衆籌項目的資金大多數都是隻有一張圖片來證明,在現在這種互聯網時代,要修改圖片是再容易不過的事情了,所以并沒有很高的可信度。還有54.25%的人認為剩餘資金的處置不合理,公益衆籌項目成功後,所剩餘的錢并沒有具體的去處,這也是資金管理不夠透明的一個地方,衆籌失敗後資金會退回,但是衆籌成功後,卻是沒有了具體的說明。
      (三)有關部門的監管力度不夠
      據我們的調查報告顯示,大家不願參與公益衆籌的原因中,有77.78%是由于網上的詐捐事件,有60.78%是因為所給資料不完善,有55.56%是因為不熟悉發起人,還有7.84%是因為沒有好處,不想支持,當然,也還有一些别的原因導緻大家對公益衆籌的參與度不高,但最多的是詐捐事件的影響和資料不夠完善的問題。2018年7月2日,沈陽一輛126路公交車由于司機操作不當而沖向了站台,這起事故造成一人死亡,九人受傷。某傷者家屬通過愛心籌平台發起醫療費用籌款,但後由醫院和公交司機澄清,醫療費用并不需要那麼多,而且醫療費用将會由公交公司負責,在經過與患者家屬的充分溝通之後,家屬決定放棄籌款,所有籌款将原路退回給捐助人。還有當初南甯武鳴區的鄧女士在水滴籌發起愛心籌款,鄧女士的女兒是一名大二的學生,然而卻在2017年的7月被檢查出病毒感染,據鄧女士所說女兒在重症監護室每天都要花費2萬多元,初期治療起碼要三十萬,鄧女士和丈夫對醫藥費無計可施,希望大家能伸出援手。但後來有人質疑鄧女士家中疑似有家産,更是有網友匿名爆料黃某家境殷實,家中有房有車有商鋪,之後鄧女士也是發起了退款。在這兩起事件無疑都說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公益衆籌平台監管不嚴,信息核實不清。
      [2]2016年9月1日《慈善法》開始實施,對慈善行為作出了明确的法律規定。民政部出台的相關細則,也作出了良好的制度設計。個人有求助需求的,可以向獲得公開募捐資格的慈善組織申請求助,由慈善組織發起募捐;慈善組織在發布救助項目前,應核實項目信息的準确性和真實性,在項目執行過程中應及時公布項目執行情況;公衆有意願捐款的,可以向獲得公開募捐資格的慈善組織捐款。但公益衆籌項目資料不實甚至有所欠缺,某些公益衆籌平台作為一個慈善籌款平台在詐捐事件中難辭其咎。
      (四)對公益衆籌模式了解程度低和公益類衆籌的結果無法評估和具體化
      有79.08%的人是從社交媒體,即微信、QQ等軟件上接觸的公益衆籌,也就是說并沒有從正規,官方的網站去了解公益衆籌,那麼公益衆籌相關的負面新聞對公益衆籌的影響是比較大的,大家在這樣一種情況下去接觸公益衆籌會讓大家對公益衆籌的了解不夠全面,這對公益衆籌來說不公平,大家會有一種先入為主的觀念,一旦覺得公益衆籌是一種新騙術,那麼就很難洗清大家對公益衆籌的負面印象。還有公益類衆籌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有所收獲,也可能會沒有結果,這對于一些人來說可能會沒辦法的到心理上的滿足感和幸福感,因此有些人不願意在這上面花錢,浪費精力。
      五、公益衆籌出現困境的原因
      (一)公益衆籌缺少正能量的宣傳
       據數據顯示,有79.08%的人是從社交媒體,也就是微信,QQ等聊天軟件,也就是說大多數人都不是從官方正規的網站了解的公益衆籌,那麼對公益衆籌的了解也會不夠全面,人們對不熟悉的事物總是會下意識的放大它的負面影響,由于現在公益衆籌的負面新聞較多,大家對公益衆籌項目的信任度會逐漸下降,而當越來越多的公益衆籌的負面新聞出現在公衆的視野時,那麼就有更多的人選擇不參與,因為不參與才不會受到傷害。
      (二)缺少專門的機構管理
      随着公益衆籌平台的增多,需要管理、監管的地方也會增多,單憑政府的監管是不夠的,因為不僅需要對平台進行監管,還需要對公益衆籌項目進行監管,一旦有監管不嚴的時候,騙子們就會乘虛而入,這對社會的損失是巨大的。所以每一次的公益衆籌項目都要嚴格把關,每一個公益衆籌平台都需要監管,而這就需要一個有權威性的相關組織來監管才能更好的管理公益衆籌平台。
      (三)公益衆籌項目監管不嚴
      1、公益衆籌項目的詐捐事件出現是因為發起人的信息核實不清或是有所缺漏,都是由于公益衆籌平台沒有更詳細的規定需要提供的信息資料,也沒有嚴格地去核實發起人的信息,等到被網友揭發的時候,不管是真是假都會對公益衆籌項目造成一定的影響,也會打擊到大家做善事的心。
      2、公益衆籌項目被網友揭發并公之于衆對公益衆籌項目影響也比較大,如果網友揭發的項目是真的,無疑會讓大家對公益衆籌平台失去信任,如果是假的,那麼就會對發起人造成傷害,并且網友爆料的消息沒有經過驗證,會誤導大家,而且人肉個人的信息是不允許的,應該從正規的渠道獲取信息。
      (四)公益衆籌項目的進程不夠透明
      1、公益衆籌項目所籌得的資金都是由公益衆籌平台直接轉給發起人,所以資金的使用沒有經過平台審核,直接由發起人支配使用,這種做法不利于資金的管理。
      2、公益衆籌平台與公益衆籌相關的平台溝通不足,導緻公益衆籌項目的資金去向不清楚,而且沒有資金具體的使用證明,造成資金使用不透明,以及項目的後續進程不清楚,這也是大家不信任的一個原因。
      六、公益衆籌所面臨問題的建議與意見
      通過了這次調查,我們更加清楚認識到公益衆籌面臨的問題,而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通過多方面的努力。為此,我們提出以下建議:
      (一)加強對公益衆籌的宣傳
      1、都說大善若水,澤及萬物,公益就是這樣一個存在,隻講奉獻,不求回報,為了讓更多的人能參與到公益事業中,需要加強對公益的宣傳,提高公衆的公益心,利用名人效應或者政府宣傳,大力推進公益事業的發展,讓更多的人能參與到公益事業中來。
      2、為了能使公益衆籌更好的被大家所熟知,應該從官方的,正規的渠道去宣傳公益衆籌的公益性,公正性,真實性,讓大家更好,更全面的了解公益衆籌。用一些正面的,真實幫助過人的例子去宣傳,但是還要從負面新聞裡總結騙術,獲取經驗,讓大家提防,抓住公衆的心思,全面宣傳,不要隻宣傳正面新聞,也要重視負面新聞,否則會引起大家的厭惡心理。
      (二)加強有關部門的監管
      1、成立相關的有權威性的,官方的公益衆籌組織,對公益衆籌平台進行管理和監督,嚴格審核公益衆籌平台,不允許不符合要求的公益衆籌平台運營。對公益衆籌項目的發布,過程,執行等各個環節加以監管,對發起人的信息,背景進行認真的核實,并對運營過程中不符合公益衆籌管理規定的公益衆籌平台給予警告或除名。
      2、對各公益衆籌平台或組織增加舉報功能,提倡網友們向公益衆籌平台舉報,而不是直接從網上爆料。相關監管機構在對舉報内容進行調查和核實後向社會公示,再選擇是否要停掉該公益衆籌項目,将資金退回給捐助人。
      (三)加強對信息的核實和公示
      明确項目發起所需要的信息,包括發起人的詳細個人信息,信用狀況,籌資數目,資金具體去向,項目進展,多餘籌款的去向等重要信息,這些信息應在公益衆籌組織核實後在公益衆籌項目進行時向社會公示,并随時更新項目進程,讓捐助人能随時獲得項目進程和資金走向的信息。
      (四)與和公益衆籌項目相關的組織進行實時跟進
      公益衆籌平台應該與該項目相關的一些平台或組織進行交流溝通,以獲得項目的相關進程,例如一些衆籌治病的公益衆籌項目,公益衆籌平台應和醫院交流溝通,實時跟進病人的情況,及時把病人的情況反饋給大家,讓大家知道項目的進程,這樣大家才能放心下來支持。如果某個公益衆籌項目順利實現,還要公開向公衆緻謝,以此提高大家的滿足感和幸福感。
      七、 調查總結與展望
      現階段的公益衆籌的發展比較迅速,但仍不能忽視公益衆籌所面臨的問題。公益衆籌本來就是為了能更好的做公益,但是由于制度,管理上的不完善,導緻公益衆籌的信譽度下降,公益做不成,反而使得大家的愛心被消費。所以在這次的調查中我們提出了相關建議,希望能解決掉公益衆籌項目信息不實,進程不透明,監管不嚴的問題,加強對公益衆籌的管理。隻有加強對公益衆籌平台,項目的管理,公益衆籌才能健康有序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周陳.論我國公益衆籌法律制度的完善[J].法治與社會,2016(35)
[2]一個秘密的世界.南甯水滴籌詐捐事件:心疼的不是錢,而是錯付的善良
[EB/OL].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07047952471938584&wfr=spider&for=pc,07月26日.
[3] 博智.淺談公益衆籌[EB/OL].https://www.douban.com/note/598504102/,2016年12月24日.
[4]馬文月,吳偉容.我國公益衆籌的現狀與發展研究[J].現代商業,2015(30):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