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lsz/sjjxcg/
首頁- 網絡思政- 實踐教學成果

論哲學 ——讀《馬恩文集》第一卷(1843-1848)有感-2017級電商3班李日明(指導老師:陳代東)

論哲學
——讀《馬恩文集》第一卷( 1843-1848 )有感
 
班級:電商1703    姓名:李日明    學号:201704070318    指導老師:陳代東


     生而在世,無論你是選擇從事什麼樣子的工作,選擇去成為一個怎樣的人,懂得與了解一些貨真價實的的哲學肯定會對你有着莫大的幫助。或在于生活,或在于事業,抑或是在于學習,或多,或少,哲學會在必要時對你伸于援手。哲學,它可以幫助你成為一個敢于大膽思考,有冒險思想的人。無論做什麼事情,敢于大膽思想總是我們通往成功的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假如你能夠永不停息的思想,那麼你的思想就不會衰老,而大膽的思想正是敢于思想的标志。

     讀完了《馬恩文集》第一卷後,我發現,要學習馬克思的著作,最好是從哲學部分開始學起,因為哲學這一部分會告訴你,馬克思、恩格斯用的是什麼方法論。同時,我也發現,早期的馬克思受黑格爾哲學的影響頗深。馬克思和恩格斯把黑格爾的辯證法颠倒了過來,進行了唯物主義改造,從而形成了唯物辯證法。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唯物論辯證法認識論統一的哲學。所以,在閱讀完《馬恩文集》第一卷之後,我對于學習哲學的思考更加的深入了,不僅僅想要學習如何去了解哲學以及我們該如何從哲學的角度看待馬克思主義以及馬克思主義哲學,更加想要去掌握哲學的精髓。我認為,哲學會使我的生活變得更加有存在意義。這是我所閱讀書籍後的一些感悟與體會。
      練武要練真功夫,而學習哲學就要學習真哲學。因為,虛假僞劣的哲學會讓你的思想後退并且快速的“衰老”。無論做什麼樣的事情,想要把事情做得好,其實都是需要我們擁有某種能力和技術的。那麼,我們想要學好哲學,需要在思想上下的功夫又是什麼呢?其實,哲學便是一門思想的功夫,按照更加嚴格的、更加正規的說法來講,哲學其實便意味着一種思想的方式方法。其實哲學的根本是在于它是作為一種思想的進步,也就是所謂的 “元”思想,在我所知道的,我曾經閱讀過的一本書中,對于“元”的解釋是“在什麼什麼之後”。哲學是在人們各種思想觀念之後的更加進步的思想,通俗易懂一點的說便是,哲學等同于“大道理”。要想進一步研究哲學,其實是有點難度的,因為哲學與其它的我們所學的知識都不為相同,主要表現在于哲學它并不是一種知識。學習知識,你可以從不知道的事情變成知道,而學習哲學并不能讓我們去多知道一些事情。但是,研究哲學還是有其用處的,哲學的用處看起來簡單,但它其實是一個對于哲學家來說都很難于解答的難題。那我們到底是為了什麼而去學習哲學呢?哲學它不同于科學,科學可以有助于我們發現自然和萬物的規律變化,不同于學習邏輯能夠幫助我們正确分析和推理難題。更不同于藝術方法,可以用于創造作品。其實,哲學問題是人類思想自然而然産生的,并不取決于我們是否願意去思考哲學的問題。當思想深入到了一定的層面,哲學也就成為了必需的了,思想沒有哲學,它是落後和不健全的。就像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如果脫離了馬克思主義思想,它就像是沒有了根基一般。那麼,哲學的用處在于進一步研究我們的“思想觀念”并對其進行判斷。通過對“思想”的研究,我們才能選擇是否應該去相信這些“思想”,才能去判斷這些“思想”的意義和價值。知道對、錯,才能做出選擇,這就是哲學的用處。
      哲學,其實就是對事物、對思考本身進行的解釋與判斷,是面向思想内部本省的。總的來說,哲學是思想之後的“更進一步”思考和研究。
      思想是沒有辦法解釋它們本身的,所以需要哲學的存在,來進一步闡述思想、解釋思想。哲學是開路而行的,因為在哲學前面是沒有路可言的,它是對于思想的“進一步研究”,以思想所存在的問題為出發點,而好的和壞的哲學之間,區别在于,好的哲學是以正确的方法去思想的,而壞的哲學卻不是。就像是在《神聖家族》這一章節中,馬克思和恩格斯初步論述了關于曆史唯物主義的一部分重要思想,指出了在曆史發展進程中是社會的物質生産起決定作用而不是自我意識,也同時論證了人民群衆在曆史發展中的偉大作用,闡述了資本主義私有制必定瓦解的曆史趨勢,同時也強調了無産階級必然可以自己解放自己。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馬克思不僅和唯心主義以及舊唯物主義徹底劃清了界限。而且他闡明了辯證唯物主義的實踐觀, 闡述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标準的思想,強調了哲學家們過去隻是在用不同的方式去解釋世界,但是問題主要是在于改變世界。
      以上馬克思的這些思想的誕生有着一個前提條件,它們都是以一個正确的方法去思想的,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曆史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等。雖然說,哲學是開路而行,但是也隻有好的哲學才能在這條路上愈行愈遠。哲學隻是《馬恩文集》中所談到的一個部分。學習哲學,不僅是有利于我們學習馬克思主義思想以及他的文獻書籍,在我們的生活中以及人生道路上也都有着重要的意義。
      學習哲學的方法有許多,其中之一就是:提問。但提問也是有一定的規格的,追問是哲學的基本功,并且正确地追問,是哲學的入門。我們每個人都懂得追問,但正确的追問方式,我們不見得都會。我所了解到的,在追問中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加式的追問”,另一種是“減式的追問”。
      加式追問,指要我們擴大我們的思考範圍,增加我們的思考事物。我們要先了解到我們為什麼要追問,才能夠以正确的方式去使用加式追問的方法,才能掌握好分寸。首先,我們是因為有了不能夠去理解的事物,無法用我們所擁有的知識去對它進行解釋,所以我們回去追問,試圖來通過提問的方式來更加深入的發現一些我們不知道的東西。關于我們所要追問的問題是否有意義,用一條與加式追問有關的定理來解釋就是:一個有意義的問題,它首先必須要有一個答案,這個答案是要存在于事實的基礎之上的,超出了事實的範圍去追問這個問題是沒有意義的。通俗一點說,就是超出事實的問題,是沒有答案的,這樣子的追問,就是胡追亂問。有時候,我們也會犯這種錯誤。例如我們常說的:事出皆有因。因為我們用因果的聯系去看待我們遇到的問題,所以我們會覺得,事情的發生,都會有其原因,所以,我們為了找到問題的根源,就會不斷地追問。但是事實上,“事件”無窮多,要盡其然的找到“根源”本來就是一個不科學的,無法完成的事情,即使我們接下來所做的事情都是正确的也毫無意義。所以,“每一個事物都有它的原因”這個前提是值得我們懷疑的。用馬克思基本原理:現象與本質來解釋就是,因為本質在現象中是看不到的,所以,我們并不能就地深入地去追問問題,這是一種自欺欺人的方法。不然本質就僅僅是現象罷了。本質其實就像是裝在了一個無法打開的箱子裡的謎底,有時候我們猜到了謎底的大概,卻沒有辦法猜對謎底。也就是說明,如果一個問題,它可以允許任意的解答,那麼它就不能夠稱之為是一個具有意義的問題。
      追問的第二種方式:減式追問。減式追問是與加式追問相反的兩種方法,減式追問主要是為了不斷地對我們現有的看法打折扣,削弱我們的信念,想要證明我們了解到的事物其實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多。抓住破綻和弱點是減式追問的特點。想要找到思想的破綻,主要有兩個技術:一個是舉反例,意思是在思想所允許的範圍,我們可以找出一個反例來證明自己的“胡說八道”;第二個技術是找出不合理,就是我們要在思想裡找出一種不合理的要求來找到思想的破綻。通過批判性的研究,找出不合理。就像是《馬恩文集》第一卷中的《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裡,馬克思通過批判性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經濟學觀點、哲學觀點和共産主義觀點。他用異化勞動的理論批判資本主義,指出工人階級必須采取現實的共産主義行動,打碎私有制的桎梏,使本階級和整個社會獲得解放。
      還有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學習哲學的方法:詭辯法。詭辯,我們一般常把它解釋成為胡攪蠻纏,具有貶義的含義。但是,從另外一個方面來為“詭辯”解釋, “詭辯”其實實際上說明了人類思想中的一種方法,詭辯術運用了高明的邏輯方法,而邏輯是人思想需要的一般方法,無論是數學、科學還是哲學,都在大量的使用這邏輯,缺了邏輯,人類實際上可能不會有思想。人們習慣用事實去評價詭辯,根據事實來說明詭辯它是錯的,但是,事實有時候和邏輯的結果是相反的,也就是說,事實有時候也不一定是對的。有時候,思想和事實是兩回事,事實與思想的聯系主要表現在于思想可以運用到事實裡去。所以說,看待事物,我們并不能隻從一方面出發。就像是我們學過的“子非魚,安知魚之樂也”。在當初我們學習這篇文章的時候,不是也被莊子與好友的“詭辯”所逗笑嗎?其實深入思考,他所說的,并非全無道理。
      著名哲學家笛卡兒用懷疑法來學習哲學,還發明了“笛卡兒式懷疑”。因為如果一個人不具備懷疑的能力,那麼這個人事實上根本就不會思想。因為如果對于所有事情都不懷疑,就說明别人說什麼你就相信什麼,你所聽到的都是他人的想法,并非你自己的。其實懷疑有時候并不等于否定,懷疑是因為沒有一個确定的主意去肯定或者否定,同時,懷疑和猶豫也是不同的,猶豫是拿不定主意,覺得都好,而懷疑是有一個明确的态度的,如果沒有充分的理由去肯定或者否定,那就放棄。懷疑有時候和不可置否相似。從可疑的事情出發,從而探索到一些不可置疑的東西,這是一些懷疑派哲學家常做的,而那些不可置疑的東西,就是真理。在這個時候,懷疑也就會由是一種态度轉變成一種哲學的方法。所以,懷疑不代表着我們胡思亂想,有可能是開啟另外一種思考的方法。
      有時候我們思考問題,會發散我們的思維,回頭發現,我們在思考的過程中發散出去的思維帶回來的問題太多,同時,這些問題并不容易解決,有時為了解答這些問題,哲學家們不停地“追問”,從一個問題到另外一個問題。但是思維太過遙遠,脫離了原本的思想,所以,這時候就需要我們“精打細算”的把我們多餘的思想“剃掉”,如果不必要,那就不要增加思考的重量,把我們多餘的想法用剃刀去掉,有時候更利于我們整理思緒,便于思考。真理是簡單的,複雜真理是由許多簡單真理構成的,正如複雜的機器也是由簡單的各種零件組合而成的。因為簡單的東西能夠更好的被人所理解,但是簡單并不等同于容易。
      《馬恩文集》中也講到了辯證法,辯證法講究靈活的看待問題,一是要從整體的角度去思考,另外一個是要從曆史的眼光去看問題。馬克思把黑格爾唯心辯證法改造成唯物辯證法,唯物辯證法的基本思想是:“一個偉大的基本思想,即認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體,而是過程的集合體,其中各個似乎穩定的事物同它們在我們頭腦中的思想映象即概念一樣都處在生成和滅亡的不斷變化中,在這種變化中,盡管有種種表面的偶然性,盡管有種種暫時的倒退,前進的發展終究會實現”。辯證唯物主義是馬克思批判性地看待人類文化并選擇性繼承的優秀成果,特别是在批判地汲取黑格爾辯證法的“合理内核”和費爾巴哈唯物主義的“基本内核”的基礎上創立的。辯證唯物主義的誕生是哲學史上的偉大變革,它不僅克服了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的不徹底性,還克服了近代機械唯物主義的不徹底性,是真正地實現了唯物主義與辯證法的有機統一。在《馬恩文集》第一卷的《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馬克思便闡明了辯證唯物主義的實踐觀,論述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标準的思想。
      關于《馬恩文集》我也僅是淺讀了第一卷,收益卻頗多。當然,閱讀《馬恩文集》的作用不僅是在哲學方面帶給我的啟蒙,同樣也引發了我對馬克思主義對于我們當代青少年自身發展的意義以及它對中國發展的作用與意義的思考。但是,因為在哲學方面的感悟更多,所以就此僅将了閱讀《馬恩文集》後我對于哲學方面的感想寫下。但是,我卻不會就此止步,而是會把《馬恩文集》繼續閱讀下去,細細感悟偉人若年不倒的其中思想魅力。

做一個思想上永遠年輕的人,要真的下決心去學習,哲學會幫助你成為一個思想“永遠年輕”的人。假如你能夠永不停息的思想,那麼你的思想就不會衰老。就如馬克思主義思想一般,迄今依然“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