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無法避免
——讀《矛盾論》有感
班級:電商2班 姓名:吳瑩瑩 學号:201704070237 指導老師:陳代東
《矛盾論》是毛澤東集合叙述唯物辯證法的作品。特别是完整而嚴謹地闡述了對立統一規律及其在辯證法體系中的核心地位。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史上,系統地闡述了關于對立統一規律的哲學工 作——“矛盾”。它的叙事緊密地結合了中國革命的實踐。中國共産黨由于其鮮明的中國特色,為中國共産黨的思想路線奠定了哲學基礎,使馬克思主義得到了發展和豐富。學習《矛盾論》最根本是要學會正确處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系,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建設、改革的具體實際相結合,積極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馬克思主義必須與中國實際相結合,這是我們黨取得事業成功的一條基本原則,是中國共産黨人長期浴血奮戰得出的基本理論。
本書運用唯物辯證法,綜合了黨中央人民領導中國革命鬥争和抗争的實踐經驗。它從矛盾的普遍 性、矛盾的特殊性、兩個宇宙觀、重要矛盾和重要矛盾、矛盾的同一性和鬥争性、矛盾對立的地位 等方面都具有深刻的意義。本文闡述了對立統一的規律,闡明了辯證法的本質和中心思想是對立統 一的規律。具體包括以下五個方面:
一、本文從宇宙的視角出發,闡述了列甯從兩種發展觀中觀察的思想。它不僅指出形而上學的基 本特征可以通過口才、靜默、片面等概念從世界範圍來看待,而且指出單純從事物外部尋求發展的 理由是形而上學的基礎,而形而上學否定了形而上學。内部矛盾。發展理論是唯物辯證法所倡導的 事件。書中還解釋了内外因的辯證關系,指出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内因是變化的基礎,内因起到一定的作用。
二、闡述了矛盾的特殊性和矛盾的普遍性原則。矛盾的普遍性包含兩個含義:一是矛盾存在于萬 物的發展過程中,這是不可避免的;二是矛盾運動存在于萬物的發展過程中,自始至終。該書從五個方面系統地闡述了矛盾特殊性的理論,準确地指出了矛盾普遍性與矛盾特殊性的關系。提出了 “普遍性、自然性和絕對相對性,即事物矛盾問題的本質,在不認識他的情況下,等同于抛棄辯證 法”的論點。
三、這體現了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兩個方主次方面之間的關系。認為矛盾發展過程中具有不平衡性,而且這種不平衡性是矛盾之間的那些主次方面之間的依據。這說明了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的主次方面之間的含義。從而體現了找出主要矛盾和主要的矛盾的主次方面之間需要依據的是世界觀。這同時也體現出矛盾相對立的兩個方面之間是可以相互轉化的,而且這種轉化是有一定的條件和依據的。在這種一定的條件之下才能夠進行相互轉換。
四、詳細地說明了矛盾等諸方面的鬥争性及其同一性的相互關系。認為對立的統一而是具有條件的,且是暫時性的和相對性的。對立的相互排斥的鬥争則是絕對的。一切事物的矛盾運動都是由有條件的相對的同一性和無條件的絕對的鬥争性相互結合。因此矛盾運動是具備鬥争性及同一性,且鬥争性及同一性具有相互關系。
五、分析了對抗性的矛盾和非對抗性的矛盾是矛盾鬥争的兩種基本形式,并指出二者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矛盾随處可見,無論是事件上的相對矛盾,還是人與人之間的矛盾,我們都是無法避免的。人們往往無法去避免的學會如何去面對矛盾這一方面。在面對矛盾的同時,我們要做的,還要學會如何去解決它。是求同存異抑或是忍氣吞聲,是任之不理抑或是一起解決?這裡面不僅僅蘊含着矛盾,在這一過程中,我們也逐漸學會如何去調節,如何去适應。
在大學部門面試的時候很多部長就會問“如果你的上課時間和你部門工作時間相互沖突你會選擇哪個?”大部分人會說“盡量安排好時間,協調好一切,如若上課的知識都懂了,會選擇去部門幫忙的。”實際情況是這樣的嗎?其實很少一部分會這樣,更多的是如果你有課,你會選擇去上,不管上課内容你是否已經吃透。當我們了解完這個部門的機制時,會知道不是每一項活動都沒有說沒了誰不行,也不是每一項活動,我們都有開學的那份熱情,努力做到出席,參與。這一次次的相沖突我們也要學會去調節,部門的東西并不是一切,我們是學生,當然會是一切以學業為重,當這個問題被問出口的時候,部長們其實也知道這種事情的優先選擇項是學習,但是這卻可以體現出一個人對于學業和工作的側重程度。兩件相互矛盾的事情,如果隻能二選一,那我們應該選擇的的我們最初的本意,不與事實相違背的事件,損失程度較小的事件。
所謂矛盾,不過是在兩個利益相當的事件下去選擇自己更加願意去做的,或者是情況更加緊急的去做。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有這一種情況發生,求學在外多年,回到家中,好不容易與父母聚一聚,但是朋友卻會盛情邀請,這時候就會出現這一種要去選擇的情況。其實我們在這個年紀,還沒有很理解那些說父母老了,能陪伴的時候就多去陪伴的這種話,通常會去選擇和朋友的徹夜狂歡而不是和父母的促膝長談。其實每個年紀,每個階段遇到這種情況的解決方法都會很不同,在我們的這個年紀,我覺得我們可以先去先和父母吃一頓飯,然後可以再去選擇和朋友們出來逛一逛。年輕人是精力較為充沛的群體,我們很多時候也不應該把心思放在手機上,花多一點時間陪伴逐漸老去的父母,父母在煮菜的時候不妨當一下下手,洗個菜,也是彌補我們流失在他們身邊的時間。談一下學校的趣事,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樣有利于我們更好的去解決這一種矛盾的存在。
在我們這個年紀,其實也會有着時間的安排和學習之間的矛盾。其實不說别的,就說我們班的課程安排真的不是一點點的多,幾乎每天都滿課,大學也并沒有我們想得那麼輕松,那麼美好,真正意義上的學習,也占不上我們多長時間,最多也隻不過是把老師布置的課後作業給完成。更多的是我們自己時間的安排,像在我們學校這種山區,出去一趟就好像經曆了生死一樣,所以要是有那一天是出去玩的,那麼這一天你的學習計劃基本就算是落空了,還有的是平時的部門活動,外計你參加的各式各樣的活動啊,講座啊,留給你自己的時間基本是不多的。這是我們要去權衡的時間安排和學習的問題。合理安排好學習和玩耍的時間,晚上沒事的時候,課後閱讀可以幫助我們理清自己的思路,規定好一個時間表,主要還是學習為主,玩耍放松也可以選一個時間段,兩個星期一次也未嘗不可。
人與人之間的矛盾也是我們不可忽視的問題。
大學宿舍,一個群居的地方,六個人,六個不同的性格,想要去磨合很難,如果一有不順心,分分鐘會導緻宿舍嚴重分裂化。有時,在你正想要入睡的時候,舍友剛好接了一個電話,讓你徹夜難眠,可以理解當許久未見的親人或者朋友來個電話,心情肯定很激動,但是我們應該考慮時間問題,休息的時候就應該相互理解,睡眠較淺的同學。我們也不是要求所有人的口味也一樣,六人一起吃飯的時候,我們也可以分開去吃自己想吃的在集合就好。每個人的性格也是很難去調節的,一個說話直,另一個比較沖,這時,我們就要學會相互理解,畢竟一種米養百種人,說話比較直,那就慢慢改一下自己的語言習慣,學會講話稍微委婉一點,脾氣暴躁,那就抑制一下,并不是所有人都虧欠我們。大學,本來就是一個半社會,一個小小的群體,往往更能體現出我們本身化解矛盾的能力。
其實,人生處處都有矛盾,處處都有不如意,有時候我們不僅僅是希望去把事情給做好,而是更多地希望去把事情都給做完,我們在這種矛盾交加的時候,不如停下來好好的去想一想,哪一個更值得我們去做,哪一個我們做了,對大局更加的有利。選擇那個更加去實施。我們也要學習方法,去把矛盾化解,因為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不僅僅是和諧。
當前,我們必須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前進途中還會出現大量的問題和困難,要化解這些矛盾,要學會去解決這些問題,學會去克服這些問題,同時也要懂得如何去權衡,如何去處理。我們,大學裡學的不僅僅是知識,更多的是與人的交往模式,舍友,社團,如何去減少矛盾,是一門必備的學問;學習,玩耍,如何去權衡,是一門必修的知識。人生中的矛盾有很多,我們不可能懂得一一化解,也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我們隻能把他變得對我們損害最小的方式,去調節他,适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