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lsz/sjjxcg/
首頁- 網絡思政- 實踐教學成果

實踐立足于實際 ——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選編與導讀》有感-2017級電商2班 洪欣儀(指導老師:陳代東)

實踐立足于實際
——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選編與導讀》有感
 
班級:電商二班     姓名:洪欣儀     學号:201704070216     指導老師:陳代東 
 
 
      對于馬克思主義,很多人都有着不同的看法,都有這自己一套特别的理解方式,即使是 面對與同樣的話語,也會有不盡相同的理解。馬克思主義,影響了很多個國家,影響了很多人。它的影響,是積極的,正面的。而閱讀了《馬克思主義的經典著作選編與導讀》之後,也會對馬克思主義所帶來的對國家,社會,個人産生的影響有所了解。在這本書中,闡述的馬克思主義的經典著作的寫作背景、基本的内容、基本的精神以及在現實中所擁有的意義。其中還從各個方面讓我們加深了對馬克思列甯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以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讓我們能從中知道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怎樣的一種艱巨任務,我們要怎樣肩負起來,擔當起來,進而去增強我們的馬克思主義素養。
      馬克思主義的經典著作是一個嚴謹的邏輯體系,但此書所介紹的是馬克思、恩格斯、列甯、毛澤東和鄧小平這些經典作家留下的一些經典著作,這讓我可以從各個角度了解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系統性和科學性。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它能指導我們更好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讓我們進步。但是要學會正确地理解馬克思主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們隻能從細點學起,再不斷地深究,才會達到我們想要的學習結果。
      此書中有諸多章節,每個章節都能學到很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而在第二章馬克思的著作《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和第十六章毛澤東所寫的文章《實踐論》中,均說到了實踐這一核心問題,并且裡面的觀點、論述無一例外都是根據實踐這一詞來進行展開的。
      馬克思将實踐與物質、認識等觀念聯系在一起,說明了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和标準,而确立科學的實踐觀也是必要的。費爾巴哈的舊唯物主義的不徹底性以及其所暴露出來的缺點說明了新的唯物主義建立的必要性,新唯物主義的立腳點就與其不同,新唯物主義的立腳點在與人類社會,其範圍更加廣泛,帶來的影響也會不同。還有他的唯心主義的不現實所引起的問題,說明了人需要實踐,這樣才能引領人更好地去認識到他們的思維具有客觀真理性。而毛澤東的《實踐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一篇重要文獻,其中辯證了認識和實踐的關系,論述了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和來源,闡述了認識發展的辯證關系,他說明了隻有處在社會實踐活動中,人們達到了思想中所預想到的結果時,人們的認識才是被證實了。但是在實踐中,還要遵循于當時客觀世界所固有的規律,不然就會失敗,也隻有取得教訓,将思想适應于現實的存在,才能将失敗轉變為勝利,就是所謂的“失敗乃成功之母”所體現出來的道理。
      實踐是人類生存和發展最基本的活動,是人的認識産生和發展的基礎,也是人類社會生活的本質。西方哲學史上的一些思想家對實踐有着不同的理解,如康德将實踐看成理性自主的道德,還有費爾巴哈的将實踐的範圍局限在日常生活活動中。總之,他們并沒有科學地認識實踐,也沒看到實踐在人類認識中的決定性作用。馬克思在其重要文獻中闡明了實踐是感性的、對象性的物質活動,也提出了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實踐所具有的直接現實性把人的主觀認識活動由此區分開來,說明了實踐能使人腦中的觀念轉化為現實的存在,為人們提供現實帶來的成果。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隻有實踐的需要才能推動認識的産生,也才能推動人類的技術發明和科學發明,進而去推動人們的思想進步和理論創新。
      古往今來,許多人就是依靠實踐,将不可能轉化為可能,從古代的四大發明,到現代的新“四大發明”,哪一樣又不是在逐步探索,逐步實驗中實現的呢?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标準,人們隻有在實踐實際中進行改造和變革,才能準确地把握其屬性、本質以及規律,去檢驗真理,形成正确的認識,再以這種認識去指導人們其他的實踐活動。第二次國内革命戰争期間,王明所犯的“左”傾教條主義錯誤,把實踐看輕,并無視了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還将馬克思主義教條化,這給中國造成了很大的損失。從中所反映出來的認識和實踐相脫節,則表明了要如何利用哲學上的真理去結合實踐解決問題,提高全黨的思想理論水平的重要性。實踐能以多種形式進行呈現,但這些都脫離不了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實事求是,也就是要遵循實際。
      在此書的第二十章,也就是鄧小平所寫到的文章《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緻向前看》中,就講到了解放思想與實事求是對于一個國家的重要性。文章中闡述了解放思想這一重大政治性問題,還有解放思想還要與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結合起來,特别是粉碎“四人幫”後的思想解放問題還沒有得到徹底解決,所以需要這樣确立一個正确的思想路線。
      一切要從實際出發,要實事求是地看待問題,解決問題。事物之間都存在着各種聯系,一切從實際出發,就是把客觀存在的事物作為處理問題的根本出發點,要從事物本身的發展規律看起,從實際出發,我們要從特定的曆史條件出發,從不斷變化發展中的實際出發,去探索客觀世界的本來面目,開動自己的腦筋,在實踐中按客觀規律去辦事。中國共産黨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中,就把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這一理論很好地運用了起來,中國在特殊的發展階段,也就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所以需要根據實際制定适合在中國實行的理論加以應用,中共所制定出來并實施的措施就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國家的發展。
      運用馬克思主義,也要從實際出發,隻有符合本國國情的策略,才能帶動本國的經濟,政治條件更好地發展。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需要一個過程,其中包含着新舊交替,思想改革和解放。在當代中國,一切從實際出發,就是要從中國進入了新時代這個曆史方位出發,立足于實際,立足于當下,才能去開展更多的實踐活動,追求更好的發展。在我們的學習和日常生活中,同樣需要根據實際做出正确的決定。制定一個計劃,需要踏實地做好每一步,不可急于求成,耐心是必不可少的,但最重要的則是要學會從各個方面尋找實況,理論聯系實際,而不能僅僅根據書本去界定你多調查的内容。就像成為一個理論家不僅需要擁有豐富的知識,還需要進行實踐,在實際中将自己的理論加以運用,從而去證實它。如果理論家脫離了實際,僅僅以自己的知識儲備去确定答案,那往往會成為一個空洞理論家,他所研究出來的理論也沒有了現實意義。
      實踐,需要行動;行動,要符合實際。從實際出發,關鍵要注重事實,運用科學的手段,正确的理論去加以證實,探索真理。注重事實,才能真正做到從實際出發,搞清楚實情,隻有把确鑿的事實作為前提,才能進行科學的決策和實踐。而理論、思想、本本都是從實踐中産生的,理論是否正确還需要接受實踐的檢驗,并從中得到豐富和發展。此外,我們還要勇于實踐,在實踐中學會積累經驗,使理論得以升華,用以指導和推動實踐,在實踐中使人的認識得以發展。根據時代變化和實踐的發展,我們也要學會實踐創新,立足于實際,讓理論與實踐能有更多良好的互動。社會是在不斷變化發展的,要及時研究新情況和新問題,無論新方法如何運用,都要遵循實際,不可脫離當下發展主線,才能去實現發展更符合新時代發展要求的馬克思主義。
      有一句經典的語錄,為“書中自有顔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它概括了過去許多人對讀書的目的和追求。而在現代,讀書就為接受教育,教育是社會的一個好的功能,它能讓人的素養得到提升,對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更加正确的理解。個人的文化程度提升了,對社會也是一種福利,而對于國家,更能提高我們的文化軟實力,這何嘗不是一種好的方式,在提升自我的同時,還能有其他的益處。《馬克思主義的經典著作選編與導讀》是讓我們更好地理解馬克思主義的一個途徑,在此提高自己的想問題解決問題要根據實際情況的能力是肯定的,但是它有一個更大的功能,是要讓閱讀者學會更加有用的東西,在實際中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的有關立場、觀點和方法去分析現實中存在問題,也讓閱讀者更加系統、全面地掌握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經濟學、社會學等的理論基礎和知識,從而去幫助自己解決問題,去為更好地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做出自己不懈地努力和不斷地發揮自己的奮鬥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