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證看待矛盾
——讀《矛盾論》有感
班級:電商2班 姓名:李美如 學号:201704070224 指導老師:陳代東
這次的馬原實踐教學,我選擇了研讀毛澤東的《矛盾論》,因為我覺的矛盾在我們生活中很常見,學習矛盾論更加貼近現實生活。讀了《矛盾論》,心中頗有感悟,受益非淺,它主要從六個方面去講,分别是:兩種宇宙觀;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矛盾諸方面的同一性和鬥争性;對抗在矛盾中的地位。這是毛澤東為了克服中國共産黨存在的嚴重教條主義而寫的。同時,也破除那些違反馬克思列甯主義原則的教條主義,要求我們從辯證的角度來看問題,解決問題。結構比較清晰,層次分明,我将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講我讀完《矛盾論》的一些心得體會。
一、兩種宇宙觀。文章開頭先給我們介紹了關于宇宙的兩種說法,分别有形而上學的和辯證法的,這是互相對立的兩種說法。所謂形而上學就是用孤立的、片面的和靜止的觀點去看待世界,但放到現在,我們都知道世界是連成一個整體的,不可能孤立存在,也不可能永遠不變化,特别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命運共同體““地球村”在如今更是無法解釋的通。然而在曆史時期還是有這種“形而上學”的觀點存在的,也在一定時期内左右人們的思想,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歐洲,都存在着這種思想并在一定時期内為一些階級所擁護。而與這種宇宙觀相反則是唯物辯證法,它則主張從事物的内部,從一事物對其他事物的關系去研究事物的發展,即把事物的發展看做是事物内部的必然的自己的運動,而他們都與周圍的事有着密切的關系,他們相互影響相互牽制。這有力的抨擊了形而上學的觀點。毛澤東在文中也用大量的文字向我們解釋了兩種宇宙觀,以及它各自的産生情況。因此我們要學會用辯證法的思維去觀察和分析事物,以及分析各種事物矛盾的運動,而不僅僅是隻存在于表面上的理解,而應使方法為我們所用,尋找解決矛盾的方法,這不僅僅是當時毛澤東同志對于它領導的同胞而言,對于如今的我們來說也是至關重要的,我們都要善于運用這種方法去解決事物的問題。
二、矛盾的普遍性。何為矛盾的普遍性?顧名思義就是矛盾普遍存在于我們的生活中,它存在于一切事物的發展過程中以及每一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存在着由始自終的矛盾運動。文章中剛開始就闡述了唯物辯證法在當時情況下取得的成功,還有矛盾的普遍性在當時被很多人認可的情況,還指出在當時許多同志不了解以及不清楚矛盾的普遍性等情況并對此提出相應的反問,和需加大研究的重要性。這裡所提到的矛盾并不僅僅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所提及的矛盾,我們平常所說的矛盾是邏輯矛盾,即我們經過邏輯思維即可判斷其中的矛盾,而這隻是矛盾的一個方面。例如,在數學中的正負、微分與積分,我們生活中所說作用與反作用、陽電與陰電、化合與分解、上下、左右、大小等等,這些都充分體現了矛盾存在的普遍性。毛澤東在其文中也用了大量的詞語向我們介紹了矛盾的普遍性,以及針對當時黨内的問題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辯證舉例的說明了如果黨内如果沒有矛盾和解決矛盾的思想鬥争,黨的生命也就停止了。在生活中,矛盾更是随處可見,我們要學會運用辯證法去分析出現在我們身邊的矛盾問題以及如何去解決問題,這對于我們的生活有很大的幫助。
三、矛盾的的特殊性。世界上找不出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即使再相似,也會有所不同,矛盾有其特殊性,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這是高中政治裡背的苦瓜爛熟的兩句話,當時的自己隻知道背起來可以用在考試上答題拿分,并未深究其存在的意義,想來有些目光短淺。而在此文《矛盾論》中,則是用了大量的筆墨來寫矛盾的特殊性,矛盾到底為何特殊?又怎樣逐一去解決?文中也用了大量的實例用以分析當時情況,讓人讀來通俗易懂,有利我們充分了解當時的情況,設身處地,身臨其境,給我們一種感思與感悟。也許未看《矛盾論》之前,對于偉人的理解以及他們為何成為偉人、可能還存在着自己的一些見解,看了《矛盾論》才發現,其實偉人自有偉人的成功之處,是平常人所不能及的,理應當被稱為偉人,理應被人所崇敬。這是我在閱讀《矛盾論》中的感悟,相信有些人也有此同感。當毛澤東闡述矛盾的特殊性時,他告訴我們兩種認識過程,即馬克思主義認識論,一種從特殊性到普遍性,另一種從一般性到特殊性。同時也指出了教條主義者的錯誤,不懂得研究矛盾的特殊性以及缺乏對新出現的具體事物的深入研究。其中用了無産階級和資産階級的矛盾,社會與自然的矛盾等諸多不同矛盾來說明不同的的矛盾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這也是馬克思列甯主義者應該堅持的一個原則。而教條主義者卻不懂這個原則,頑固不變,硬搬硬套,從而使得革命遭受挫折,把能做好的事情弄得更壞。其中的一句話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就是:“研究問題,忌帶主觀性、片面性和表面性”。這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啟示,生活中的我們看問題有時候不免帶有個人主觀情感,而這句恰好告訴我們看問題和做事情都應客觀,理智而又全面,辯證看待問題,不應帶有自己一絲一毫的情感色彩,特别是那些重大問題和重要決定。
四、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在任何時候,我們都必須區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以及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這是我們解決問題必不可少的一環。所謂主要就是要抓住重點,擒賊先擒王,才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毛澤東也在文中用事例回答了這個問題。他用鮮明的例子去向我們講訴了中國境内情況,分析什麼是主要矛盾以及怎樣抓住主要矛盾,讀來既可以了解當時的情況又讓人通俗易懂。其中還提到矛盾的相互轉化,用“新陳代謝”“新事物和舊事物”“資本主義和封建主義”以及列舉英國的事例,最後轉到中國的情形來,說明矛盾的主次是可以相互轉換的,就像我們通常會用我們認為比較易理解的例子去講,來說明當前的問題。對于主要的矛盾和非主要的矛盾、主要的矛盾方面和非主要的矛盾方面的研究,毛澤東也提出了要求,認為這是一切共産黨人都應當重視的。但這不僅對于當時很重要,在如今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做事情都應抓住主要矛盾,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辯證分析以及解決矛盾。
五、矛盾諸方面的同一性和鬥争性。同一性即因一定的條件,一面互相對立,一面又相互聯結、相互貫通、相互滲透、相互依賴的這種性質就是矛盾的同一性,它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相互轉化,其中,用了比較生動形象的例子,用雞蛋轉化為雞子而不是石頭,戰争轉化為和平而不是石頭,讓人讀來很容易理解又富有趣味性,說明了具備一定條件的矛盾才能相互轉化,它的轉化是有條件的,相對的以及暫時的,而與它相反矛盾的鬥争性則是絕對的、無條件的。它寓于同一性之中,貫穿矛盾的整個過程。常人讀來或許有些難以理解,但文中毛澤東用他富有與常人不一樣的思維向我們解釋了許多。因此讀起來也不是特别難以理解,加上有一定的曆史基礎便也就理解了。
六、對抗在矛盾中的地位。開頭便提出了“對抗是矛盾鬥争的一種形式而不是矛盾鬥争的一切形式。”采用黨内鬥争的例子說明矛盾不一定馬上變現為對抗性的,如果犯錯誤的人及時改正,黨又對其進行嚴肅處理,又給犯錯誤的同志一個改正的機會,顯然不會發展為對抗性;若是犯錯誤的人執意不改,那麼發展為對抗性的可能性就明顯增大了。裡面用這個例子來講的時候我一下子就理解過來了,并沒有被卡在那,這是我的第一反應。
文中最後也總結了全文,采取總分總的形式,使文章結構更加清晰明了,研讀和理解更加方便,從很多個方面去剖析中國當時的現狀,以及需要怎麼去做的問題,從古至今,引經據典,從外到内,縱觀全局,運用大量實例,讓人更加的容易理解和容易接受。我不知道該用哪個詞來形容我讀完《矛盾論》的心情,亦或驚訝亦或自豪,總歸悲喜交加。我為我們國家有毛澤東這樣以為偉人感到自豪,我們且不說他在文革時期的過失,就單獨在當時那種情況,他确實是為中國付出了很多,堪稱得上偉人這詞,難過的是,以當時的境況、不知道是要以怎樣的代價換回如今的盛世太平,百姓安居樂業。這些個種種付出,都讓我非常揪心。
俗話說,與高人對話,晴空萬裡。讀《矛盾論》,猶如在與高人對話,與毛澤東對話,從中體驗到前人的思想境界,把其中的真理運用到實際中來,與實際相結合,幫助自己去解決實際問題,當我們遇到難題的時候,學會去分析矛盾,抓住主要矛盾,同時要兼顧次要矛盾,學會取舍,這樣才會更快的走出迷茫區。把自己融入了當時的情景裡面,身臨其境,親近曆史,了解曆史,增長見識,學會用辯證的觀點去看待問題,學會反擊形而上學,分析矛盾,承認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知道矛盾具有同一性和鬥争性,了解解決矛盾要抓住重點,抓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明白對抗在矛盾中并不會馬上表現出來,如此種種,都叫我們要辯證的看待矛盾,找出解決方案,特殊的矛盾特殊處理,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