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lsz/sjjxcg/
首頁- 網絡思政- 實踐教學成果

哲學是一門思想的功夫 ——讀《思想之劍》有感-2017級電商3班 謝俊泉(指導老師:陳代東)

哲學是一門思想的功夫
——讀《思想之劍》有感
 
班級:17級電商3班 姓名:謝俊泉 學号:201704070338指導老師:陳代東 
 
 
      從一開始的書籍選材,我的目光就被“思想之劍”這一銳利的書名吸引住了。不得不說《思想之劍》真的是精悍短巧,我用了一個下午便将全文通讀。《思想之劍》作為一本介紹哲學的書,由于是面向的對象是青少年,所以書籍所用的表達通俗易懂,不同于其他枯燥無味又繁瑣緻極的哲學書。書中不時地穿插着關于哲學的小故事,讓人讀起來代入感強烈,更能明白哲學家的理論。
      哲學一詞,最早是philosophia(熱愛智慧、追求真理)的日本漢文翻譯,然後在19世紀末被引用進中文。從哲學的起源來說,哲學起源于古希臘,像我們熟知的哲學大家: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裡士多德這三大名家就是古希臘的。哲學一詞雖然是19世紀末才引進中國,但這并不代表中國的哲學是19世紀末才開始的,《中國哲學起源》就指明,中國哲學的源頭可以追溯到前諸子時期,作者認為那個時期的中國古人的思維和觀念就有哲學的思想的雛型了。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就開始百花齊放了,出現了儒、道、墨、法、名、陰陽等學派,是我國古代第一個黃金時代,為我國哲學奠定了基礎。所以隻是叫法不同,事實上追問起來我們才是哲學的發源地。古至今來,無論是我國的孔子還是古希臘的亞裡士多德,曆史上這些研究哲學的人都被譽為最聰明的人,他們的思想都被後人所贊譽,思想被寫入書籍流芳百世,縱觀我國曆代君王,身邊也總會有一兩位思想家作為輔佐。在現在,哲學的地位還是很重要,正如書中所說:“無論你将選擇什麼職業,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掌握一點貨真價實的哲學肯定對你有好處。”在現在這個大數據時代,大多數人都缺少自己的主見,一些不良媒體故意放出片面新聞引偏輿論方向颠倒是非,通過這種博取眼球的行為來獲得流量。這種時候獨立思考就顯得尤為可貴,哲學就是練習獨立思考的最好功夫,思想學會哲學這一功夫,便可去跳出思維的舒适圈,進行個人的思想冒險。年輕人總是可以天馬行空地去思索一些好玩的東西,用現在的網絡熱詞來講就是“腦洞大開”而,年長的人如我們的父母輩腦子裡從不思考這些。一個人老去的标志不在于年齡,而在于不敢去冒險,思想勇于冒險,那麼思想便永遠年輕。“每一個孩子都是天生的哲學家。”正如在《蘇菲的世界》裡賈德寫的話:“哲學家終其一生都像個孩子一般敏感。”哲學是一門讓人思想保持敏銳度的功夫,作為哲學家,最基本的素質就是要有好奇心願意去探索一切的思想,而孩童完美地符合這一點,在孩子們初到世界那一刻起,眼睛裡就帶着好奇的光芒大量這個世界。像孩子們常問的那些可愛的問題,“天上為什麼會有星星?”“為什麼大象有着長鼻子而我沒有?”而這個時候部分父母們會回答不知道或者把告訴他們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這種理所當然會讓孩子們丢掉他們生來就具有的好奇心,丢掉生來就具備的哲學家潛質。所以,保持童心的秘訣就是要拒絕理所當然,不要把任何的事情都當作是理所當然的存在,這也是學哲學的秘訣。
      古希臘有個年輕人準備拜蘇格拉底為師學習哲學,蘇格拉底問了他一個問題:“你到底想學什麼呢?”年輕人一下子就被問糊塗了。如果去學法律,就能學到訴訟的技巧,如果學木工,就能學會做家具,可說到學哲學時,很難說得出學哲學能學到什麼,哲學與其他知識不同的地方在于,哲學不是一門知識,如果是一門知識,我們學到它時就會知道更多關于這方面知識的事情,但哲學并不能讓我們知道更多的事情,哲學隻能讓我們去想更多的事情,思考更多的事情。從我個人的印象來說,我之前一直想哲學有什麼用,哲學是一種思想方法,科學也是一種思想方法,藝術也是一種思想方法,但科學可以用來發現自然規律,藝術可以用來創造作品,用不用哲學人們都可以思考和生活。對于這一點,用書裡的一句話來回答再适合不過:“當思想深入到一定的層次,哲學就成為必需品了”。我們的思想總是會自然而然地産生出哲學問題,隻要深思就不可避免涉及哲學,思想告訴我們什麼是好的什麼是壞的,怎麼做是有利的,怎麼做是有害的,這種“指導性思維”指導着我們的選擇,但我們并不知道的是,這種指導性思維是對的還是錯的,這種思想會不會從一開始就是錯的呢?就好比一把尺子,這把尺子可以用來量各種東西,卻不能用來量自己。所以,哲學與其他思想獨而不同的地方在于,别的思想是“敞開大門打量萬物”而哲學是“關緊門窗審視自己”,是思想更進一步後的工作。
      詭辯也是哲學裡面一個很有意思的環節,古希臘的哲學家就善于詭辯,詭辯的功夫全在邏輯上,邏輯沒有錯,最後的事實卻是錯的,而人們去反對詭辯的邏輯時還要用邏輯去反駁,這也是詭辯為什麼難以駁倒令人頭疼的原因。有一個衆所周知的詭辯是:“一粒米掉在地上沒有聲音,兩粒米掉在地上沒有聲音,那麼三粒米掉在地上也不會有聲音,以此類推,一袋米掉在地上也不會有聲音。”在很久之前我也看過一個關于詭辯的故事,一個人去飯店點了一碗面,面上來後又讓店家把面換成飯,吃完後店家來找他結賬,他用飯是面換的,而面沒有吃過這一理由來駁回店家,這一故事還被用進了春晚的小品裡。像這兩個詭辯故事裡,人們一眼就能看出事實是錯的,但它們的邏輯卻是正确的,這種“把黑的說成白的”方法讓我們看到詭辯術邏輯運用的高明,在我看來,學習詭辯的必要性很重要,在現在的網絡時代,我們可以接觸到的信息越來越多,同樣的遇到騙子的幾率也越來越大,學會詭辯術的邏輯運用,能更好的幫助我們看穿騙術的忽悠,以防上當受騙。
      在哲學中,笛卡爾提出的笛卡爾式懷疑大大有名,他提出我思故我在成為一件不可懷疑之事,就如同打一個肯定赢的賭,隻要打賭“我一定會輸”就肯定能赢,就算輸了,也隻能判定是赢了,因為打賭的正是我會輸。
      哲學的方法多種多樣,但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平常心,異常思”。“平常心”指的是哲學思考的問題都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事情。“智慧的永恒标志就是從平常中看到神奇。­——愛默生”就如馬克思和恩格斯對于人類社會的思考所提出來的馬克思主義——關于自然、社會和人類思維發展一般規律的學說。總結出人類發展以來的世界物質運動的規律,在回答解決現當代的人類發展問題,我們還是需要到馬克思主義中尋找智慧,其對于人類走向未來具有不可或缺的啟示和引領作用。對于“異常思”我與書中的認可不同,我認為是對于平常事物的更為深刻的深入思考和總結,就如同追問一樣,不斷地擴大和增加我們思考的事物的範圍,像找寶藏一樣越找越多,取之不竭一樣。但這種追問也要有個适度,不然就很容易成為現在的網絡熱詞“杠精”,如果一個問題是有意義的,它就必須能夠有一個答案,這個答案必定存在于事實之中,超出事實的範圍去追問是沒有意義的,如果一個問題允許任意解答,他就不是一個有意義的問題。
      在《思想之劍》中,作者的兩個觀點讓我印象深刻:1、真理是簡單的;2、如果一條真理是複雜的,那麼它一定是由許多簡單真理構成的。有一個故事,寫的是魔鬼為了破壞人間平衡,把真理撕碎後,命令小鬼們去給哲學家送上碎片,小鬼們不解,真理是哲學家的武器,為什麼還有送給他們,但由于是魔鬼的命令還是照做了,過了不久,人間很多哲學家手裡都擁有了真理碎片,但是他們卻自己打起來了,原因是每個人得到的真理碎片都不一樣,每個人都認為自己的才是真理。就如同拾得了一片落葉,便以為發現了樹木,進而掌握了全部森林。于是以為有了辯論争吵的資本,結果離真理越來越遠。在老子的《道德經》的宇宙生成論中寫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句話在我的理解中是,這個世界是沒有絕對真理的,絕對的真理就是沒有真理,就是那個“一”,而我們手裡掌握的真理,全是由主觀意識帶動從而生出來的“萬物”。“閱讀就是誤讀”就像是閱讀曆史,每個人由于有着不同的經曆,在解讀時都會帶着自己的主觀,理解起來就會偏離本意,就如同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這也是哲學中的解釋學所說的。
      “哲學脫離人生是空洞的,人生脫離哲學是盲目的。”正如《思想之劍》裡為了讓人理解哲學所舉的生動形象的例子一樣,哲學與生活是息息相關的,在讀完《思想之劍》後,在看待生活的每一個細節,都開始有意無意地聯想到有關于哲學的内容,正如作者前言說道,這是一門介紹思想功夫的書,讀完後能運用“功夫”的一二開闊自己的思維,便是有所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