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标,并且在黨的十九大進一步明确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安排,想要赢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後勝利,必須堅決打好四大攻堅戰,其中堅決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就其中一環。自精準扶貧政策的開展以來,群衆的生活質量得到了明顯的提高,尤其是對于農村的貧困戶和貧困人口來說,更是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但就目前來說精準扶貧的落實仍存在不少問題。為了深入了解我國精準扶貧政策的落實和發展情況,我們選擇廣東省湛江市雷州市烏石鎮作為深入調查的對象。調查采取向當地村民發放問卷,實地走訪記錄和對當地相關權威機構(烏石鎮鎮政府)、烏石鎮塘東村東樂合作社芒果産業扶貧科技示範基地進行采訪調查相結合的形式,分析自2016年實施精準扶貧政策以來當地精準扶貧的成果及存在的問題,并針對當前扶貧工作的現狀進行深入分析,了解民意,結合當地的特色,實事求是地反映最真實的情況,并為當地的精準扶貧的開展提出合理且有效的建議。同時期望當地能盡早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
關鍵詞:精準扶貧;全面小康;現狀;問題;建議
何為精準扶貧
概念
精準扶貧:是粗放扶貧的對稱,是指針對不同貧困區域環境、不同貧困農戶狀況,運用科學有效程序對扶貧對象實施精确識别、精确幫扶、精确管理的治貧方式。精準扶貧是實現從全面小康到共同富裕這一理想落地的操作路徑,要求其要做到對象精準、内容精準、目标精準、措施精準、考評精準和實施發展生産脫貧一批、易地扶貧搬遷脫貧一批、生态補償脫貧一批、發展教育脫貧一批、社會保障兜底一批。精準扶貧的理論的産生和發展,一方面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建設中所提出的,另一方面也是我國當前經濟社會特點等現實情況的迫切要求。精準扶貧的主要理論基礎和現實依據有三大點:①“共同富裕”原則是精準扶貧理論産生的源泉;②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标是精準扶貧産生的切實需要;③精準扶貧體現了民生的内涵。具體而言,精準扶貧的主要内容可大緻分為以下四點:①精準識别;②精準幫扶;③精準管理;④精準考核。
發展曆程
“精準扶貧”的重要思想最早是在2013年Il月,習近平總書記到湖南湘西考察時首次提出的。2014年1月,中辦詳細規制了精準扶貧工作模式的頂層設計,推動了“精準扶貧”思想落地。2014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兩會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實施精準扶貧,瞄準扶貧對象,進行重點施策。進一步闡釋了精準扶貧理念。2015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新年首個調研地點選擇了雲南,總書記強調堅決打好扶貧開發攻堅戰,加快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5個月後,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與雲南毗鄰的貴州省,強調要科學謀劃好“十三五”時期扶貧開發工作,确保貧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脫貧,并提出扶貧開發“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于精準”,“精準扶貧”成為各界熱議的關鍵詞。2015年10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2015減貧與發展高層論壇上強調,中國脫貧攻堅工作實施精準扶貧方略,增加扶貧投人,出台優惠政策措施,堅持中國制度優勢,注重六個精準,堅持分類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貧困原因施策,因貧困類型施策,通過扶持生産和就業發展一批,通過易地搬遷安置一批,通過生态保護脫貧一批,通過教育扶貧脫貧一批,通過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廣泛動員全社會力量參與扶貧。
調查背景及現狀
調查背景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廣大人民幸福的願望。雖然如今的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中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在某項方面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努力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減貧道路,全面建成屬于全體中國人民的小康社會,并且保證每個人都不掉隊。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在“十三五”的五年中将現行标準下的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必将使全體中國人民更加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調查現狀
在2017年的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到:“脫貧攻堅越往後,難度越大,越要壓實責任、精準政策、過細工作。當前我國扶貧工作已經進入到後期階段,全國扶貧開發已經從解決溫飽問題為主要任務的階段轉入鞏固溫飽成果、加快脫貧緻富、改善生态環境、提高發展能力、縮短發展差距的新階段。
但總的來說,當前我國脫貧攻堅形式依然嚴峻,扶貧開發進入了“啃骨頭”、攻堅拔寨的沖刺期。主要有以下四大原因:①貧困人口規模大,貧困程度深;②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内生動力和發展能力弱的現象依然十分普遍;③貧困地區區域性貧困、發展基礎差的狀況沒有得到根本性的改變;④扶貧政策針對性不強的問題依然存在,現有的一些政策落實不到位。
調查時間、地點、對象及内容等
調查時間:2018年8月6日——2018年8月13日
調查地點:廣東省湛江市雷州市烏石鎮
調查對象:廣東省湛江市雷州市烏石鎮各村村民
調查内容:在大國攻堅,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背景下精準扶貧的開展狀況
調查方式:調查采取向當地村民發放問卷,實地走訪記錄和對當地相關權威機構(烏石鎮鎮政府)、烏石鎮塘東村東樂合作社芒果産業扶貧科技示範基地進行采訪調查相結合的形式。本次調查發放實地調查問卷50份,有效問卷40份,網絡收集問卷120份,回收有效問卷110份,總計有效問卷150份。
調查目的:通過調查了解雷州市烏石鎮自2016年開展精準扶貧政策以來的變化,聽取百姓聲音,着重關注精準扶貧政策的落實情況,分析當地的建設和發展成果及存在的問題,并對此提出我們合理的建議,同時也為村民宣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大意義,使得精準扶貧政策的開展更有方向,更加高效,讓廣大貧困人民盡快脫貧,實現全面小康。
當地基本情況
廣東湛江雷州市烏石鎮位于雷州半島西南部,處于北部灣東海岸中心位置。鎮址烏石港,距雷城70公裡。靠近北部灣漁場,是廣東省西南沿海及海南廣西北部灣作業漁船的海上生産補給、漁貨物集中分散、避風的重要漁港鎮。漁船的海上生産補給、漁貨物集中分散、避風的重要漁港鎮。
全鎮總面積126.9平方公裡,鎮區面積2.66平方公裡,鎮下轄4個居委會,23個村委會的85個自然村,全鎮總人口8.9萬人,其中鎮區常住人口近3萬人。全鎮半漁半農,農業主要分布在嘉山嶺片,耕地面積52580畝,人均耕地面積0.72畝;沿海群衆則以海洋捕撈及海水養殖為主,中、大型漁船越有620艘。
全鎮從2016年開始實行精準扶貧政策,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曆次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開發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國家和省、市關于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決策部署,因地制宜,提高貧困戶的收入,改變貧困地區落後的面貌,抓住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節點,确保到2018年全鎮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與全省、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調查結果分析
受訪者的基本信息
根據圖4數據分析可知,當地大部分的村民(35%)以農業收入為主,結合圖3數據顯示可知,本地一些貧困村民(93%)家庭每月人均收入在800元以下,可見本地經濟發展緩慢,人均收入水平低,經濟來源更是有限,村民僅僅依據農業耕作、漁業收入來養家糊口,甚至難以維持生計。
有30%的村民的收入來源于子女或親戚的援助和政府提供的保障資金或扶貧資金, 結合圖2數據可知,有近20%的村民處于55歲以上,這些村民多為無勞動能力的老人或離退休職工。
但隻有極少部分的村民(7%)每月家庭人均收入能達到800元以上,這部分村民(31%)則是選擇外出務工或商業收入,相對于當地的農民而言,他們的生活水平較高,可以簡單地維持生計
關于受訪者對精準扶貧的了解程度的調查分析
從圖5可知,42%的受訪者基本了解精準扶貧;33%的受訪者從街道宣傳标語、各類信息傳播平台或親戚朋友處聽說過精準扶貧;僅有6%的受訪者很了解精準扶貧的各方各面,這部分人多為熱愛家鄉、關心貧困村民的村、鎮幹部,他們渴望家鄉實現脫貧,并且積極投入到精準扶貧政策的落實和開展當中;然而也有一小部分的受訪者(19%)完全不了解精準扶貧,他們對精準扶貧聞所未聞,更不用說參與到家鄉各類扶貧産業的建設中。
從調查的結果分析顯示,絕大多數受訪者都基本了解或者聽說過精準扶貧政策,可見烏石鎮當地對于精準扶貧政策的普及度還是較高的,人們的認知度和熟悉度也不低。
關于受訪者對于是否有村幹部在村裡積極宣傳的調查分析
由圖6可知,大多數的受訪者(59%)認為有村幹部在村裡做到了對精準扶貧進行積極宣傳,我們也在調查當中從當地村民們的口中得知,部分村委幹部們也做足了對精準扶貧的宣傳,親自入戶拜訪村民們,村民們看在眼裡記在心裡,這也是宣傳精準扶貧和推動精準扶貧的重要途徑之一。
但仍有部分的受訪者(31%)認為村幹部對于精準扶貧的宣傳不夠到位,且僅有少數受訪者(10%)認為村幹部做到了積極宣傳。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方面,部分村民思想覺悟較低,對自我的認知水平也較低,他們認為精準扶貧政策跟他們毫無聯系,還有一部分村民則是經濟水平已經達到了相對優越的水平,也就不會在乎精準扶貧政策的宣傳;
另一方面,村、鎮的各個幫扶單位仍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以往的政績觀念,沒有把精準幫扶、扶貧宣傳當作自己的事情,也不将進村入戶扶貧宣傳納入重要的議事日程;
同時,我們在對烏石鎮政府的調查采訪中了解到,全鎮總面積約127萬平方公裡,全鎮總共下轄4個居委會、23個村委會的85個自然村,全鎮常住人口近3萬人,但據統計,烏石鎮目前符合貧困對象标準的共有1597戶5352人,約占常住人口的六分之一。所以還有一部分原因則是因為貧困地區分布過廣,貧困人口過多,并且一些貧困地區地理位置太過偏遠,地形和地勢都太過複雜,難以将宣傳工作覆蓋完全。我們在調查的途中也發現部分偏遠貧困戶騎自行車趕集往返一趟需要2個小時以上。
在我看來精準扶貧的大主體是我們的廣大村民,所以應該讓我們的各級幹部“動”起來,必須加強對扶貧工作的領導,領導對扶貧工作的重視程度是扶貧工作做得好與不好的關鍵,各級政府、各地村委應該将脫貧攻堅宣傳工作提到議事日程上來。
關于受訪者對于目前精準扶貧工作态度的調查分析
從圖7的調查數據顯示,大多數受訪者(62%)對目前的精準扶貧工作持基本滿意的态度,認為精準扶貧的落實工作開展的一般,獲得感并不是很強烈,不會感到非常滿意,但也未到完全将其否定的程度,相當于對目前的精準扶貧工作保持着一種中立的态度,但結合實地的調查情況分析,在我看來,持這種态度的受訪者大多還是認可精準扶貧工作的,也切身享受到精準扶貧的好處,并且希望能夠落實地更好 。
但仍有一小部分受訪者(26%)對此持一種消極不滿意的态度,他們大多認為目前貧困問題仍然突出和嚴峻,認為扶貧政策的針對性不強、精準扶貧的審核也不夠精準,道路交通設施建設得不夠完善,人們的生活水平得不到明顯的提升。通訊寬帶網絡方面,大部分貧困村存在信号差,上網困難的情況,還有就是老生常談的醫療問題,一些貧困戶家庭因為家庭成員患有重大疾病,高昂的醫藥費就像是無底洞,雖然購買了醫療保險能夠報銷大半部分,但自己需要承擔的那一部分也足以将一個普通家庭壓得喘不過氣來,加上集資看病又耽誤了看病時間,收入也就跟着減少了,如此一來一回,貧困也就成了必然。另外則是家家戶戶有小孩都要面對的上學學費問題,一個高中生每年需要的支出就近萬元,一些貧困家庭往往為了能供孩子上學而負債累累。
關于受訪者對于當地政府及相關部門有沒有對扶貧資金、物資等信息進行公示的調查分析
從圖8的數據分析可知,大多數受訪者(36%)認為當地政府及相關部門偶爾有對扶貧資金、物資等信息進行公示;但也有部分受訪者(43%)表示不了解,甚至認為當地政府及相關部門從未有對扶貧資金、物資等信息進行公示;
這也從正面反應了一些部門和幹部潛意識裡并沒有把心思真正放在扶貧工作上,甚至對到底扶誰,怎樣扶都還不清楚。精準扶貧這一政策和機制的創新點就在于“精準”二字。在2015年的減貧與發展高層論壇上,習近平總書記将“精準”進一步細分為“六個精準”,即扶貧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精準、脫貧成效精準。
一方面,如果不将扶貧人員公示出來,百姓們也就不知道貧困戶和貧困村是否被有效地識别出來,扶貧對象精準與否也就收不到大家的監督;另一方面,将資金進行公示,也能讓百姓知道資金是否用精,是否用準,是否合理确定貧困戶和貧困村對資金的需求量,科學投放,這也能從側面解決一直以來資金濫用和平均分配資金的問題;再者,對扶貧項目進行公示也很重要,扶貧項目是需要深入基層了解村情民意,因地制宜确定的,而資金也是跟着這一項目走,所以扶貧項目是否民心所向,也需要進行公示後聽取群衆的心聲和意見。
關于受訪者認為是什麼原因導緻了貧困的調查分析
由圖9可見,有69%的受訪者認為是地區偏遠、經濟發展不平衡導緻了貧困。
烏石鎮地處雷州半島的西南部,處于北部灣東海岸中心位置。鎮址烏石港,距雷城70公裡。烏石鎮從2016年開始為期三年的新時期打赢精準扶貧工作,三年前,除了鎮中心外,大多數村莊的路程都較為偏遠,交通極為不便利。三年來,烏石鎮不斷對道路、農田水利工程進行規劃和建設,發動村民進行公益性的籌資籌勞對道路設施進行建設,如今一些貧困村的道路一改過去泥濘不堪的模樣,鋪上了平攤的水泥路,同時利用市委市政府開展建設美麗鄉村為契機,聯合當地鎮政府、工商、居委會等部門加強對街道秩序的管理,将流動攤位引進市場經營。清理亂擺賣、占道經營等情況,改變鎮圩街道髒亂差的現象。
有66%的受訪者認為導緻貧困的原因是個人及家庭的收入來源單一且收入少。所謂靠山吃山,靠海吃還,據調查了解到,烏石鎮半漁半農,農業主要分布在嘉山嶺片,種植簡單的水稻、青椒、青棗等簡單農作物,沿海群衆則以海洋捕撈及海水養殖為生。受資金和技術限制,這些種植戶和養殖戶的收入大多都不穩定且少,有時遇上台風,多年的努力都付諸東流。
但在2016年具體幫扶措施實施後,政府開始推進産業扶貧,針對家中無富餘勞動力的老、幼、病、殘貧困戶,鼓勵和引導他們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來選擇養雞、鴨、豬、牛等小型養殖業來确保和增加收入,确保了收入來源的多樣性。同時,政府還提供種苗和飼料等物質幫助,采取統購統銷的方式,提供一條龍服務。
在政府推進産業扶貧的工作中,最為突出的一點就是大力發展貧困人口參與度高的區域特色産業,實施一村一品。就比如那毛村和潭闆村,建立了連片的熱帶水果産業示範基地,不再局限于水稻和青椒等簡單農作物的種植,而是擴展到芒果、茄子、玉米等。對于漁業,這是建設沿海養殖基地,發展深海網箱。同時依托國家中心漁港和旅遊名鎮的優勢,利用當地“天成台度假村”的帶動效應,大力推動探索和發揮美麗鄉村旅遊文化,推動觀光業和旅遊業的發展。
有部分受訪者(54%)認為是因為家庭要撫養子女或老人的負擔過重導緻了貧窮,同時也有一小部分的受訪者(25%)認為是勞動力不足導緻的貧窮。烏石鎮有着1597戶約5352名貧困人口,其特點總結來說即四個字:老、幼、病、殘。這一定程度上也與也與村民們的思想觀念有關,有44%的受訪者認為是觀點和技能等落後導緻了貧窮。就如養育子女,老人們穩定的生活得不到保證,故産生了孩子生得越多,今後的生活才越有保障的思想,也就加大了他們的撫養壓力,村裡的年輕人大多都選擇到大城市讀書或者打拼,村裡的新鮮血液得不到補充。
關于受訪者認為精準扶貧帶來的好處是什麼的調查分析
根據圖10的數據分析顯示,受訪者認為精準扶貧能提供扶貧專項助學金、免(補助)學費和提高醫療保障水平這兩項的比重最高,分别占到66%和61%。自2016年做好三年規劃以來,烏石鎮大力開展智力扶貧,設立獎學獎教基金會扶貧項目,由鎮政府牽頭,駐村單位配合,每年拿出10多萬元的同時,向社會募集資金壯大獎學獎教基金,獎勵本鎮考上大學的學生,資助貧困戶子女讀書,保證适齡兒童百分百入學,并且幫助考上大中專院校的貧困戶子女順利完成學業,順利走上工作崗位。
同時,也有不少受訪者認為精準扶貧帶來的好處是居住條件得到改善、基礎設施建設得到改善。據調查了解到,烏石鎮已經在2016年全部完成精準扶貧的危房改造調查摸底工作,按照農民自籌為主,政府補一點,銀行貸一點,社會捐一點,幫扶單位助一點的辦法,多渠道多方式籌集住房改造建設資金,争取在2018年底全面完成貧困戶的危房改造。各個村都建立了村民文化活動場所,一些基礎設施如垃圾回收點、路燈等也随着道路和房屋的建設一道不斷地被建設和完善起來。還有部分受訪者(51%)認為精準扶貧增加了就業機會,這也得益于政府對各類産業的扶持,尤其是很好的利用了“天成台度假村”的帶動效應,加快了農村經濟轉型的步伐,貧困戶們也都願意加入各類農業龍頭企業,就業機會自然就增加了。
關于受訪者認為精準扶貧的現階段存在的問題的調查分析
據圖11顯示,有62%的受訪者認為精準扶貧現在對扶貧資金的監管不到位,在采訪中我們了解到,無論是房屋改造、道路建設還是各類産業的管理,都是以外包的形式承包出去,這可能就會産生資金監管不到位的問題,工程延期、形象工程等問題也是屢見不鮮。有58%和50%的受訪者分别認為扶貧對象不夠精準和扶貧戶評定過程不夠透明,評定程序不規範。習近平總書記有着濃厚的扶貧情結,他其中一個的扶貧觀就是“看真貧、扶真貧 真扶貧、真脫貧”,所以将貧困戶和貧困村有效地識别出來并建檔立卡,任重而道遠。還有49%的受訪者認為扶貧資金和項目較少,也有44%的受訪者認為現階段存在着徇私舞弊等腐敗現象,可見在精準扶貧工作開展的過程中,也不乏一些政府的領導幹部利用職位之便,為自己謀取私利,還有一些鄉村的基層領導班子受不良的政績觀念影響,隻注重表面的數據,從而将大部分資金投入到各種形象工程仲去,沒有将錢切實投入到扶貧戶和扶貧項目中去。
關于受訪者認為如何才能落實好精準扶貧政策的調查分析
根據圖12的數據顯示,絕大多數的受訪者(77%)認為應該傾聽貧困群衆的心聲,了解民意,相對的,選擇“着力培訓實用技能,提高脫貧本領(59%)、提供就業扶貧,重視發展扶貧項目(57%)、提升貧困群衆思想文化素質(54%)”的受訪者也不少。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在我看來,對于精準扶貧問題,百姓應該是主體,百姓應該是“顧客”,幹部們是“服務員”,真正了解百姓需要什麼,才能完成脫貧任務,但在目前的情況來看,仍然存在着村民的意願沒有得到最大限度的尊重,甚至存在着違背村民意願的情況。在技能培訓方面,就烏石鎮來看,全鎮組織各類短期技能培訓,建立就業培訓基地,提高了貧困戶的勞動技能,全鎮約1600貧困戶,每個貧困戶1人的學習資料費、培訓費由幫扶單位提供。最後,則是當地目前仍缺少一些基礎文化教育設施,農村老一輩的人民思想道德和行為觀念都帶有着明顯的地域性和頑固性,所以提高貧困群衆的思想文化素質也是必要的。
關于受訪者對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勝階段該如何做好精準扶貧工作的調查分析
由圖13圖表數據分析可知,在受訪者中,大多數(73%)認為最應該做好的是精準識别扶貧對象,真正摸清貧困底數。其次是在思想上充分認識精準扶貧對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大意義(64%)和根據貧困類型和發展條件,科學扶貧(64%),還有部分(53%)認為應該将貧困群衆、地區期盼的項目納入扶貧範圍,其餘(44%)則認為應該把提高扶貧對象生活水平作為衡量政績的主要考核指标。
由此可見,在精準扶貧工作,“精準”二字是重中之重。如今我們已經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到了一鼓作氣向終點沖刺的曆史時刻。所以在精準扶貧工作的過程中,也應該要讓人民認識到全面小康的意義,得到了人民的認可,經得起考驗,國家才能走向社會主義現代。
建議
(一)加強領導健全工作體系
我們在對烏石鎮鎮政府的調查采訪中發現,對于精準扶貧工作,烏石鎮的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僅下設了一個辦公室,且設在農業辦。組織、宣傳、資料收集和建檔立卡工作都由這個領導小組去完成,并未再向下細分專門事宜的負責機構或部門。對此我建議可以向下設立脫貧攻堅的督查小組、宣傳小組等,分别負責對脫貧攻堅工作進行督察檢查和宣傳精準扶貧政策的好處,提高貧困群衆參與精準扶貧的積極性。督查小組需要對各村各街道進行檢查評估,在檢查中發現問題立刻糾正解決。
(二)精準識别扶貧的進度做好“怎麼退”的工作
精準脫貧是精準扶貧的目的所在,烏石鎮為期三年的扶貧工作規劃現在已經來到了最後的階段,已經脫貧的貧困戶不在少數,所以這類貧困的退出和撤檔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具體措施為對已經建檔立卡的貧困戶進行動态的管理,确認過脫了貧的就撤檔案銷号,一些重新返貧的則重新建檔,做到進出有序,保證退貧工作的真實性和可靠性,讓廣大群衆放心和認可。同時,也要在政策上給予一定的緩沖期,即對已經撤檔案銷号的貧困戶,也要進行追蹤調查一段時間,切實做到真正脫貧了才徹底脫鈎,反之則重新建檔。
(三)精準使用扶貧資金做好“錢怎麼花”的工作
精準扶貧的扶貧資金是貧困群衆的“命根”,也是精準扶貧的“催化劑”,評價和衡量一個貧困地區對于精準扶貧工作的開展成果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看其對于扶貧資金的管理和分配工作是否合理和有效。各級幹部以及相關部門必須加強對扶貧資金和扶貧項目的監察工作,實行全網動态化的全程監管形式。同時也要改進和完善扶貧資金的公示公布制度,嚴懲利用職位之便挪用資金的違法行為。
(四)政府各級部門幹部走入基層傾聽民聲了解民意
随着改革開放的步伐不斷邁進,2020年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重大時刻即将來臨,精準扶貧工作也進入到了打攻堅戰的階段。政府的各級部門和幹部應深入民心,從他們的角度去考慮問題,了解廣大群衆真正需要的東西,從他們最迫切需要的地方優先入手,讓他們真切感受到政府對他們的關懷和重視,積極發動社會力量,鼓勵他們投入到扶貧工作中來,籌工籌勞。
(五)提高精準扶貧的普及度
根據調查問卷分析的結果來看,在關于受訪者對精準扶貧的了解程度的調查分析中,受訪者對精準扶貧僅停留在“聽說過”層面的竟達到33%。普及度高并不意味着該政策實行得好,但普及度不高就肯定精準扶貧的宣傳工作做得不足。所以政府應該積極地向群衆們宣傳和講解精準扶貧政策已經取得的成果和未來的發展規劃,提升群衆對精準扶貧的認識和認可程度,确保未來精準扶貧的各項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
(六)改革和完善醫療制度保障群衆的健康
建議農村人口持醫保卡就醫時,實行“先診療、後付費”的結費機制,村民們隻需要攜帶有效的身份證件進行住院治療,一些基本的醫保和重大事故保險則由醫院來結算,村民出院時隻需要支付自己需要支付的部分即可。建議定時進行免費的健康檢查。同時建議各個村能開設一個規範的衛生站,讓村民們小病不用出村。
(七)精準識别扶貧對象做好“扶持誰”的工作
精準扶貧,重在精準,精準識别是精準扶貧的重要前提。扶貧工作要精确到村到戶,就得先摸清底數、建檔立卡。在做好前面這些首要工作的前提下,按照國家制定的統一的扶貧對象的識别方法,科學劃分四種貧困戶類型。設立明确的退貧指标,對上一年建檔立卡的扶貧戶重新摸底,并将扶貧信息整理到網絡系統當中,從而進行動态管理,真切做到真扶貧。
(八)處理好扶貧開發和環境保護的關系
在精準扶貧開發的過程中,溫飽和環保問題是始終存在的艱難選擇。在過去的開發過程中,人們隻看到眼前短暫的利益,一味地開發土地,竭澤而漁,違背了自然的規律,最終隻會收到大自然的報複。所以我們認為政府應該加大對農村的環境保護意識的教育和培養,增強農民的環保意識。例如可以在村裡建立垃圾池,安排困難農戶有償定時清掃垃圾,既提供了就業崗位,又能引導農民養成講究公共衛生的習慣。
結論
(一)貧困人口思想觀念落後
伴随着精準扶貧政策的落實,貧困戶和貧困人口多少都享受到了精神上和物質上的滿足,但也正因為如此,也助長了一部分人“靠政府吃飯”的思想,從不願意接受政府組織的脫貧緻富技能培訓,更不想開創自己的産業,純屬“混日子”。
(二)精準扶貧的輻射範圍不夠廣
在調查中我們了解到,并非所有的幫扶單位都會幫助貧困村開展特色産業,僅僅是對公路、自來水、電力等群衆日常生活必須涉及到的投入較大的扶貧力度,但對于能給群衆帶來持續受益的特色産業卻略顯重視不夠。
(三)人才技能欠缺缺少勞動力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農村勞動人口的文化水平和文化素質普遍較低,加之語言障礙的影響,限制了他們外出勞動。同時在農村的常住人口多為老人和兒童,因為大多數年輕人都會選擇到大城市打拼,導緻大量的青年勞動力流失到城市,無人願意為家鄉的發展做貢獻。
(四)地理位置偏遠環境不夠開放
烏石鎮該地太過偏遠,環境較為封閉,對外交流的機會也不足,群衆的思想大多帶有頑固性和保守性,都安于現狀,認為精準扶貧的扶貧就是政府應該給他們的,真正對于脫貧緻富的渴望不想。
(五)扶貧力量不足貧資金過少
我們在調查中了解到,目前政府對于貧困戶的補助資金為每月600-700元,但除去近300元的醫保費,所剩的補助金僅夠維持簡單的生活。可以看出如今的扶貧力量仍顯不足,各類社會組織和人體的參與程度不高,僅僅停留在慰問和公益的層面,對于部分扶貧資金和扶貧項目的整合不足,進展緩慢。
(六)精準扶貧政策宣傳力度不足
目前的宣傳,還僅僅是對于精準扶貧政策意義的宣傳,各級幹部該如何去落實,具體的計劃如何都過于欠缺,從而導緻部分群衆對于精準扶貧的政策僅僅停留在“聽說過”的程度。
參考文獻:
[1]王家華.決戰2020:拒絕貧困[M].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16:55-60.
[2]劉永富.打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扶貧攻堅戰[N].人民日報,2014-04-09.
[3]黃承偉.全面決勝脫貧攻堅的根本遵循[N].南京農業大學學報,2017-05-01.
[4]李方詳,陳晖濤.擺脫貧困與全面小康[M].人民日報出版社,2017:78,83-86.
[5]國家行政學院編寫組.中國精準脫貧攻堅十講[M].人民出版社,2015:84-94.
[6]高帥.扶貧識别、演進與精準扶貧研究[M].經濟科學出版社,2016:03-05,43-45,56-57,199-205.
[7]張琦.完善扶貧脫貧機制研究[M].經濟科學出版社,2015:23-25.
[8]章元.一個農業人口大國的工業化之路:中國降低農村貧困的經驗[J].經濟研究報,2012(11):76-87.
[9]曹立,石霞.小康路上一個不能少[M].人民出版社,2017:02-09.
[10]羅楚亮.農村貧困的動态變化[J].經濟研究報,2010(5):123-138.
[11]張磊.中國扶貧開發曆程1949-2005[M].中國财政經濟出版社,2007:107.
[12]陸漢文,黃承偉.中國精準扶貧發展報告[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7:3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