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lsz/sjjxcg/
首頁- 網絡思政- 實踐教學成果

經典紅色電影賞析優秀作品-2016級法學3班鄭錦鳳《紅船劈波行》-指導老師:陳流芳

紅船劈波行
 2016級法學3班鄭錦鳳
指導老師:陳流芳

    《建黨偉業》于黑暗中落下了帷幕,而此時我的腦海裡印刻着的是青年們高昂着的歌聲“起來饑寒交迫的奴隸,起來全世界受苦的人,滿腔的熱邪已經沸騰要為真理而鬥争......”頓時暖暖淚含光,兩個小時的影片,卻讓自己回望了那段令人難忘的曆史歲月,喚起了自己内心的一股青春激情。此刻,我像在那一艘船上的熱血青年一樣,寫下這部影片給我帶來的震撼與感動。
    19世紀中期的中國社會,飽受西方列強入侵,清政府腐敗無能,政治黑暗,經濟凋敝,社會殘破,民不聊生。而此時國内湧現出一批批仁人志士在探索救國救民之路,孫文領導的辛亥革命徹底推翻了兩千多年封建帝制的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可是政治格局的激變很快引發了南北對立戰争,孫文打開了近代中國的大門,卻被袁世凱竊取了勝利的果實,再演變成他個人的稱帝美夢,企圖恢複封建帝制,而後又有了張勳複辟的曆史回流,6年的時間裡出現了兩個皇帝,這無疑讓當時追求共和的中國人民飽受軍閥混亂統治之苦。
    此過程讓自己深感震撼的是朱德帶領軍隊讨伐吳佩孚惡勢力時的戰争場景,士兵們帶着他們滿腔的憤怒與熱血,英勇向前,無畏對方的炮轟,無畏個人的犧牲,在炮灰漫天的戰火硝煙中,挺起胸膛的槍支,執起手中的利劍,隻為制止中國的混戰,隻為尋得國家的光明。
    北伐戰争中的蔡锷将軍,原本屬袁世凱勢力的手下,可他辨明是非,不屈服于曆史的倒退,把握住了社會的發展規律,遂奔赴日本尋找孫文告知中國嚴峻的内部形勢,且帶領自己的軍隊,在北伐戰争中帶病指揮作戰,不畏艱險。其中他與小鳳仙在火車站告别之時所言道:“人們都知道我蔡锷,不愛江山,隻愛美人。”而如今,因四萬萬同胞的共同患難,他不得作出“已許國,再難許卿”的深痛抉擇,隔着屏幕望着月台上的他們,看到的是刻骨的革命深情,淚光盈盈,蔡将軍選擇恩斷紅顔的背後,是自身對中國的愛意,對民族利益的保護,是挽救民族,挽救風雨飄搖的中國的堅定選擇。
    “中國人永遠不會忘記這沉痛的一天”。影片最讓人揪心也是最為高潮的部分是一戰結束後,中國參與巴黎和會外交失敗,引起廣大學生、工人參與抗争,開啟了熱血沸騰的五四運動的過程。在巴黎和會上,中國被歐洲瓜分列強出賣,屬于中國一部分的山東竟被出賣給日本,這是令中國同胞悲憤至極、無法容忍的恥辱。他們出賣了中國,出賣了公理和正義。得知消息後的仁人志士以及無數的廣大學生們,都紛紛悲憤難忍,誠如孫文所言:“以先烈無量之頭顱,無量之鮮血,卻換取了共和二字之空明”般令人作痛。
    國家有難,匹夫有責。那些洶湧澎湃的學生們在陳獨秀、李大钊等具有先進思想的仁人志士的引領下,掙脫了他們拿書握筆的力量,掀開了又一場驚心動魄的鬥争。 “譚嗣同說過:‘各國變法無有不犧牲者’,而今中國變法流血、犧牲,自我輩始。”這句用胸膛高喊而出的話,令自己内心産生了一股悸動,想象着自己融入了當時的場景,成為了城牆下衆多學生中的一員,跟他們一樣有着同樣憤慨的情緒,和立志抗争到底的決心和激情。始終記得那位激情昂揚的學生代表咬破手指,以鮮血在蒼白的畫布上寫下“還我青島”四個大字,他們秉承着作為一個青年學生有的少年意氣,擁有着他們那個階段該有的激情和沖動,洶湧澎湃地高喊“敢亡我國家,滅我種族,必将血戰到底。”的口号。這樣的恢弘場景,再次令自己震撼與感動......
    在這場五四愛國運動中,我看到了在那段艱辛歲月裡,學生們隐伏而至爆發的悲痛,看到了他們挽救祖國的熱情的沙火。他們當中的每一個人都在密切關注着中國社會的變化,都在讨論思考着祖國的去向,都在竭盡全力學習西方的理論,西方的政黨政治,他們掙脫了書生的文質彬彬,他們學會了拿起武器,不再壓抑,隻管投入到令人憤慨的鬥争中去,而他們所做的一切,心中隻為了那兩個字,那便是:國家。
  在這一過程中,有些學生在參與抗争時被抓捕監禁,他們在獄中不屈不撓,最初以絕食的方式來擺明自身英勇無畏,誓力抗敵的決心,而後周恩來同志改變策略,以明智的頭腦,決定打持久戰,與對方達成協議,要求在獄期間,有書可讀有報可看。周恩來入獄的173天裡,不忘在獄中宣傳馬克思學說。
    還記得那個滿臉憔悴、滿身傷痕的女學生,在學生們聚衆要求解放被捕同學的場景裡,跪在大門口,手持畫布,虛弱卻絕不倒下的堅強,而她說的一句:“冤情太深,檢察廳接不了我的案子。”讓自己的心在一瞬間因觸動而一片潮濕。觀至于此,敬意油然而生。那個年代的他們,不畏權勢,不畏牢獄,團結一緻地聚在一起,隻為了四萬萬同胞們的苦難,隻為心中那個堅定的祖國信念,就算飽受艱苦也做到不抛棄,不放棄。就像朝拜耶路撒冷的教徒,在烈日風沙中飽經風霜卻永不停止地前行。這是一種對抗,一種堅持,而這樣的堅持與對抗,,來源于對祖國的救亡圖存,來源于先進思想的引領,來源他們打破禁锢,以求共和的勇氣。
    五四運動是近代史上很重要的一個裡程碑,在這場運動中,工人階級第一次登上了政治舞台,并成為了促成這場運動成功的主導力量,也讓全國人民看到了無産階級力量的雄壯,引導了一場徹底地反帝反封建運動,加強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進一步傳播。因為五四運動,更讓李大钊先生反思到,那是俄國在中國埋下的共産主義的種子,中國要使無産階級屹立,就必先要有中國的布爾什維克黨。因此在李大钊、陳獨秀的思想引領下,終于尋得了一條建立自己政黨的正确道路。
    跋千山,涉萬水,終尋得正确政黨的天堂。在共産國際的幫助下,全國各地的共産主義組織分别推薦代表奔赴上海召開會議,這13位青年才俊代表們懷抱着共同的理想和信仰,冒着生命危險走在一起,在成立共産黨途中,遭受重重阻礙與驚險,由望志路的辦公室到南湖紅船,曆經千辛萬苦,積極讨論投票确立政黨名稱,确立政黨機構、政黨人員等等,最終他們在中華大地上共同締造了一個全新的政黨——中國共産黨。
    盡管自共産黨成立到抗日戰争、解放戰争再到新中國的成立過程中,中國遭受了無盡的窮難,犧牲了無數的先烈,可是如今以史明鑒,曆史的道路告訴我們:在共産黨的領導下,中國走上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富民強的光輝道路。共産黨的誕生,為中華民族開啟了偉大複興的新曆程,五千年文明古國以嶄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我的眼神凝固在屏幕裡那空中飄揚的黨旗上,沉沉的感動與思緒交織。在這部記錄的從1919年走到黨成立那天的兩個小時影片的濃縮中,竟給自己的内心注入了很多的翻騰暗流。才明白偉大的中國共産黨,是在艱難的曲折道路中夾縫而生的,它的來之不易,正是驗證了曆史對它的正确選擇,把握了社會發展的規律。
    以上是我在這部影片劇情中提煉總結的感受。而在另一方面給了自己很大感觸的是曆史人物。那是個人才輩出的年代,每個偉人的故事以及他們在特定曆史背景下做出的抉擇與犧牲,都讓自己感受到了革命的真切,和他們對祖國的竭盡全力。宋教仁在車站遇槍殺臨死時跟其好友說道:“家中貧寒,尚有老母健在,望予照顧。”;蔡锷對鳳仙說的:“已許國,再難許卿。”一個擁抱,鳴笛響起,人随車離,彼此臉上挂着兩行淚;北伐勝利後朱德總司令擁着虛弱不已的蔡将軍,露出帶有安心的病容;毛潤之聽到招兵時的義無反顧,在京挑燈苦讀的堅持,離别時對其妻楊開慧所說的一句:“出去,就是為了回來。”的用意;陳獨秀在前往上海前對李大钊說的“到了上海,我買你喜歡的脆花糖寄給你。”的美好友誼......
    是的,這一個個鏡頭都記在了自己心裡。他們竭盡自己全力,肩負起一身的擔當,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态度,讓我們深刻地體會到他們在面臨抉擇時的無奈與悲痛,體會到他們在艱苦卓絕的環境下吃苦耐勞,不畏犧牲的精神,同時他們熱愛文化,對先進思想的追求不因腐敗的政治壓迫而退縮不前,他們勇敢地執起自己手中的東西,無論是槍支,是利劍,是喊破喉嚨的鼓吹宣傳,抑或是一本手中的《新青年》雜志,都是他們所得以貢獻的力量,而這些來自仁人志士、來自青年學生、來自工人商人的方方面面,都是挽救中國社會的力量源泉。他們的武器,他們的情感,他們的精神品質,都值得當代的我們所反思和學習,都值得我們銘記與歌頌。
    讀史以明智。對曆史事件與人物的追溯,都無疑是讓自己對祖國的發展道路和對中國共産黨的認識更加地清晰深刻。縱觀曆史長河,祖國曆經千磨萬難,黨的誕生和發展也曆經千辛萬苦,先烈們在戰場上抛頭顱灑熱血,知識分子們在思想的洪流中堅守立場,信仰馬克思主義。雖然那些令人難忘的曆史歲月已然過去,但他們就像是攜刻在中國人民的生命線般,時刻提醒我們,告知我們,要相信每一條路都有它不得不跋涉上來的理由,而跋千山,涉萬水才擁有的這份美好與安甯,需要現如今的我們,像他們一樣竭盡全力的保護。
    我為如今的中國感到無比的驕傲,我驕傲于它從那個風雨飄搖的破敗殘境裡破繭成蝶,我驕傲于它有着一個由馬克思主義信仰引導的中國共産黨,我驕傲于那些令人崇拜、敬仰的英雄豪傑,驕傲于祖國的進步與強大。作為當代大學生,我深感榮幸地申請加入中國共産黨,源于我的熱愛,源于對它的信仰,而在接下去的日子裡,我仍然銘記曆史的教訓,銘記黨一路走來的不易與創造的光輝,不管風吹雨打,不怕急流險灘,都要始終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
    最後,我想到嘉興南湖的那艘船去看看。這艘被國家稱之為“紅船”的共産黨誕生地,值得人們去瞻仰和學習。紅船,見證了中國曆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變,成為中國革命源頭的象征。我們黨從這裡走向井岡山,走向延安,走向西柏坡,在驚濤駭浪的革命大潮中,劈波前行,紅船所承載着的共産黨信仰在一路升騰,它所代表和昭示的是時代高度,是發展方向,是奮進明燈,是鑄就在中華兒女心中的永不褪色的精神豐碑。
    因此,我要承載着偉大複興的中國夢,秉承紅船精神,不忘乎黨來時的路,堅信祖國在共産黨的帶領下,在這艘最初徐徐行駛,激情萬丈的紅船上,看十裡雲海翻騰,萬丈金芒流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