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lsz/sjjxcg/
首頁- 網絡思政- 實踐教學成果

提高警惕,拒絕傳銷——關于佛岡市民對傳銷的認識程度以及防範傳銷陷阱的方式調查報告-2017級英語1班郭卓凡等(指導老師:王靜儀)

提高警惕,拒絕傳銷
——關于佛岡市民對傳銷的認識程度以及防範傳銷陷阱的方式調查報告
 
 
班級:2017級外國語學院英語1班
調查小組組長:歐陽湫瑩     學号:201701010012
調查小組成員:郭卓凡       學号:201701010002
執   筆   者:郭卓凡       學号:201701010002


     内容摘要:根據《禁止傳銷條例》,傳銷是指組織者或者經營者發展人員,通過對被發展人員以其直接或間接發展的人員數量或者銷售業績為依據計算和給付報酬,或者要求被發展人員以交納一定費用為條件取得加入資格等方式牟取非法利益,擾亂經濟秩序,影響社會穩定的行為。同時,《條例》還列舉了傳銷的三種表現形式,以發展下線的數量為依據計提報酬(即“拉人頭”);以發展的下線的推銷業績為依據計提報酬(即“團隊計酬”);以及騙取入門費。近年,佛岡縣的傳銷活動勢頭有所湧動,并且迅速滋生蔓延,由于傳銷活動的形式和手段逐步改進發展,使得傳銷犯罪在佛岡縣愈演愈烈。因此本報告就佛岡市民對傳銷的認識程度進行調研,采用問卷調查和資料查閱的方式進一步探讨佛岡縣傳銷活動難以得到抑制和消減的緣由,并從政府、社會、市民個人三個方面對于如何防範傳銷陷阱提出建設性意見,望更多市民能加深對傳銷的正确認識和加強預防,以及對政府打擊傳銷和治理社會秩序起到一定的作用。
     關鍵詞:傳銷;佛岡市民;認識程度;防範方式
     一、調查背景
      傳銷最初作為一種經營方式于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傳入我國後,由于其自身存在的種種弊端,加之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初級階段,市場經濟體制尚不完善,有關管理法規尚未出台,傳銷逐漸發展成為詐财型違法活動,暴露出了其嚴重社會危害性。自1998年開始我國對傳銷活動實行全面禁止的政策,但是傳銷并沒有在中國大地上消失,相反,傳銷犯罪日益突出,擾亂了市場經濟秩序,破壞了社會的和諧穩定,對傳統道德和社會誠信體系造成嚴重沖擊。直到我國2005年11月1日起施行《禁止傳銷條例》。
      佛岡縣位于廣東省中部,佛岡總面積1295平方公裡,戶籍人口34.98萬。它的區位在北回歸線北側,珠江三角洲北部邊緣。佛岡縣東北與新豐縣交界,東南與從化市接壤,西南與清城區毗鄰,西北與英德市相連。通過查閱佛岡資訊,“拉人頭”式傳銷已成為佛岡縣的傳銷主要形式,并據統計,這種方式占整個傳銷行為的80%-90%以上。本地拉人頭傳銷即當地佛岡市民中發展傳銷網絡;異地拉人頭傳銷即一般以“招聘”、“介紹工作”、“發展生意”等名義,以高額回報為誘餌,通過打電話或在互聯網上發布信息等手段,将佛岡市民騙至異地,對其進行人身和精神的控制,令其加入傳銷組織;網絡拉人頭傳銷即以互聯網為依托,從而進行傳銷犯罪。這三種拉人頭傳銷形式在佛岡縣最為普遍,然而這種情況日益惡化,境況愈演愈烈,暴露的社會問題也日益增多,不僅佛岡縣政府部門還未真正做出相對應的防治工作和治理決策,并且也有對傳銷認識不足的佛岡市民不斷地在誤入傳銷組織中。
      因此,為了引起佛岡縣的廣大群衆對防範傳銷的重視,掌握佛岡市民對傳銷的認識程度,調查小組開展了問卷調查和資料查閱,詳細了解佛岡市民對傳銷定義的了解程度和傳銷手段的看法,重點調查佛岡市民對如何防範傳銷陷阱的看法和建議,為防治傳銷犯罪提出可行性方案;也讓佛岡縣的廣大群衆充分認識傳銷活動的欺詐性和危害性,進一步提高群衆的覺悟和自我保護能力。
 
     二、 調查時間、地點、對象等
      調查時間:2018年7月至8月
      調查地點:廣東省清遠市佛岡縣
      調查對象:佛岡縣市民
      調查方法:網絡問卷調查、資料查閱
      調查内容:通過設置傳銷的某些知識性問題來調查佛岡縣市民對其的認識如何,以及收集一下佛岡市民對防範誤入傳銷的建議,從而分析佛岡市民對傳銷認識的程度,并且總結出防範誤入傳銷的建設性意見。

     三、數據分析
      本次參與問卷調查的人群為佛岡市民,通過發放網絡問卷的形式進行調查,一共收到了145份的有效問卷。
      (一) 受調查者多為本科學曆的青年學生
      從圖一、圖二和圖三可見,參與調查的佛岡市民職業多為學生,占比為80%。除此之外的職業包括教師、工人、其他(工程師、文員、自由職業、金融行業、家庭主婦、私營企業)。參與調查的佛岡市民多為青年,其次為少年。青年占比68.97%。少年占比18.62%。參與調查的佛岡市民學曆多為本科,其次為專科,比例合計為77.93%。小學和博士學曆的比例極低,合計僅為4.14%。
      (二)佛岡市内傳銷現象比較普遍
      從圖四可見,在對“請問您自己或身邊人是否曾深陷傳銷組織?”的調查中,21.38%的佛岡市民表示自己或身邊人曾經深陷傳銷組織;78.62%的佛岡市民表示自己或身邊人未曾深陷傳銷組織。也就是說每5個佛岡市民中,就可能有1個市民自己或者身邊的人曾經深陷傳銷組織。
      (三) 年齡大的工人最容易深陷傳銷
      從圖五可見,以職業為自變量,以“自己或身邊人是否曾深陷傳銷組織”(以下簡稱“深陷傳銷”)為因變量,進行交叉分析。在工人中“深陷傳銷”的比例達到了38%。學生和教師最不容易“深陷傳銷”。學生和教師“深陷傳銷”的比例分别為20%于18%,合計為19%。這也就是說工人“深陷傳銷”的概率是學生加教師群體的兩倍。(注:其他職業中僅有3人“深陷傳銷”,2位為家庭主婦,1位透露具體職業。此樣本數太小,在分析中忽略)
      從圖六可見,以年齡為自變量,以“自己或身邊人是否曾深陷傳銷組織”(以下簡稱“深陷傳銷”)為因變量,進行交叉分析。在青年(12~28歲)中,“深陷傳銷”的發生率為11%,青年(19~39歲)中發生率為22%,在中年(40~60歲)中的發生率為33%。“深陷傳銷”的現象随着年齡的增長而增長。可見,年齡和“深陷傳銷”之間有着顯著的正相關關系。目前年齡越大的人越容易“深陷傳銷”。(注:0~11歲的被調查者數量為3,樣本數太小,在分析中已忽略。另外,無60歲以上的被調查者)通過以上兩次交叉分析,可見年齡大的工人最容易深陷傳銷。
      (四) 超過一半的人對傳銷認識不足
      從圖七和圖八可見,在問題“請問您是否知道傳銷與直銷的區别?”中,回答是的比例為51.03%。在問題“請問在以下選項中您認為哪個是直銷的定義?”中,回答正确的比例為46.9%。也就是說每兩個佛岡市民,可能隻有1個佛岡市民能答對上述問題。可見佛岡市民對此嚴重認識不足。
      (五)學曆的高低對傳銷的認識影響不大
      從圖九和圖十可見,以學曆為自變量,以“請問您是否知道傳銷與直銷的區别?”和“請問在以下選項中您認為哪個是直銷的定義?”作為因變量,進行交叉分析。在各個學曆的佛岡市民中,清楚傳銷與直銷的區别的人都接近于50%。在各個學曆的佛岡市民中,直銷定義回答正确的人接近于50%(除初中和博士外,初中比例為30%,博士為100%)。可見學曆高低并不會影響對傳銷與直銷認識。
      (六)大部分人知道防範傳銷陷阱的正确方法
      從圖十一可見,在對“在以下選項中,您認為哪些建議對于防範傳銷陷阱是有效的?”的調查中,認為“關注和了解傳銷案例”與“樹立正确的财富觀”的方法是有效的佛岡市民比例已超過80%;認為“學習防止傳銷運作方式”與“保持腳踏實地工作的觀念”的方法是有效的佛岡市民比例接近80%;認為“切勿盲目相信親朋好友”與“發揮反傳銷機構或組織的作用”的方法是有效的佛岡市民比例将近70%。
從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的佛岡市民認為對于通過案例來了解傳銷是很有作用的,這既體現了佛岡市民自己知情權的觀念深刻,又體現了佛岡市民通過新聞或報紙等傳媒平台了解信息和真相的普遍性。現如今,媒體平台迅速發展,在正規的網上獲取信息輕而易舉,因此市民通過上網關注和了解傳銷案例是一個有效的方式。同時,佛岡市民也認同“樹立正确的财富觀”的方法是有效的,這與我國五千年文化的傳承有一定關聯,我國始終秉承正确對待财富的觀念。因此佛岡市民普遍贊同樹立正确财富觀,這對于防範誤入傳銷有一定的幫助。
      而相比之下,佛岡市民對于“切勿相信親朋好友”的方法并非那麼大力支持,這與個人觀念和思想有着緊密關聯。或許對于大部分的佛岡市民而言,親朋好友是他們值得信賴的,而并非用來懷疑的。并且認為“發揮反傳銷機構或組織的作用”的方法是有效的佛岡市民占有最少比例,這與佛岡政府部門對傳銷組織的重視度不夠,以緻佛岡市民對于反傳銷機構的信賴度降低。
      (七)傳銷手段和形式多種多樣
      從圖十二可見,在對“在以下選項中,您認為哪些是傳銷的手段或方式?”的調查中,超過80%的佛岡市民認為“斷絕與外界的通信聯系”與“精神控制”是傳銷手段;接近75%的佛岡市民認為“以親情和友情感化”與“采取暴力行為”是傳銷手段;超過40%的佛岡市民認為“推廣線上線下的營銷理論”與“建立一對一關系的營銷活動”是傳銷手段;超過15%的佛岡市民認為“直接對外推銷産品”與“微商”是傳銷手段。
      從調查結果顯示,過半的佛岡市民對于“傳銷手段有哪些”還是能有一個比較準确的認識。傳銷是指組織者或者經營者發展人員,通過對被發展人員以其直接或者間接發展的人員數量或者銷售業績為依據計算和給付報酬,或者要求被發展人員以交納一定費用為條件取得加入資格等方式牟取非法利益,擾亂經濟秩序,影響社會穩定的行為。直銷是指廠家直接銷售商品和服務,直銷者繞過傳統批發商或零售通路,直接從顧客接受訂單。即生産商不經過任何層級的中間商而直接将産品銷售給消費者。因此“精神控制”與“以親情和友情感化”是傳銷組織最常用的手段,“斷絕與外界的通信聯系”是傳銷組織最普遍的方式。而“推廣線上線下的營銷理論”“建立一對一關系的營銷活動”與“直接對外推銷産品”都是屬于直銷活動的範疇。
      (八)大部分人能知道正确的自救方法
      從圖十三可見,在對“在以下選項中,您認為哪些是正确的陷入傳銷後的自救方法?”的調查中,91%的佛岡市民認為“記住地址,伺機報警”是正确的自救方法;83%的佛岡市民認為“騙取信任,尋機逃離”是正确的自救方法;超過65%的佛岡市民認為“裝病,尋找外出逃離的機會”和“外出上課學習的途中逃離”是正确的自救方法;将近25%的佛岡市民認為“伺機襲擊傳銷者後逃離”和“奪取傳銷者手機後報警”是正确的自救方法;低于15%的佛岡市民認為“大聲呼救”和“以死相逼”是正确的自救方法。
      從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的佛岡市民對陷入傳銷後如何自救還是有較為清晰的看法。“記住地址,伺機報警”是最正确又有效的做法,90%的佛岡市民對此也很認同。“裝病逃離”和“借口外出逃離”也是非常準确有效的做法,這樣做能降低傳銷者對自己的疑心,過半的佛岡市民也是很贊同這些做法。而對于“襲擊”“大聲呼救”或者“以死相逼”這些方式則并沒有非常有效且合理,這些方式都會引起沒有必要的沖突以及無謂的自身傷害,隻有少部分的佛岡市民贊同這些方式。

     四、原因分析
      經過以上的數據分析,我們小組概況出以工人為群體并且年齡越大的佛岡市民越容易陷入傳銷,并且大部分佛岡市民對傳銷的認識隻停留在淺層的表面,并沒有對傳銷有更深入的了解。為此,我們對此結論從佛岡縣學校教育程度、佛岡市民思想觀念、佛岡縣政府宣傳工作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佛岡縣學校教育工作不到位
      近年來,佛岡縣進行了“創文創衛”的整改,對學校、政府部門、市場管理等進行了一系列的整頓工作。對于學校,從内到外、從角落到全方位都進行了全面修頓和整改,除了表面整改非常做到位之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推廣得很全面。街道上貼滿宣傳标語之外,學校裡面的階梯上、黑闆上、牆壁上都貼上或挂上了二十四個字——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随着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宣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價值觀對我們固然重要,但讓佛岡的學生們自小接近生活、靠近生活、觸摸生活來學習也很重要,這一點學校并未真正做到位。佛岡縣的教育在理論層面的教導非常的優秀,但缺乏了生活上的經驗積累和諄諄誘導,涉及生活各方面的知識不夠深入和全面。因此,對于傳銷組織的教育,佛岡縣的學校缺乏廣泛地傳播和教導,這對佛岡市民對傳銷認識起到了一定的消極影響。
      (二)佛岡市民的思想觀念比較陳舊
      佛岡市民對于時代變遷的步伐難以跟進,難以做到與時俱進,随之,佛岡縣便形成了一種思想陳舊并且難以解放的社會氛圍。并且,部分佛岡市民受到教育程度不高,自己接受到的知識和價值觀僅僅從周圍的人中吸取而來的,而後又把自己接收到的知識和價值觀傳遞給别人,這樣,社會上形成的思想就比較狹隘,而且接收到的新鮮事物也相對較少,跟不上時代潮流和思想發展,從而思想觀念便比較保守和落後。而本次調查結果也顯示,以工人為群體的佛岡市民比較容易陷入傳銷組織中。因此,對于工人 等傳銷高危群體來說,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是必要的。佛岡市民思想觀念的陳舊對傳銷認識不足有着很大的影響。
      (三)佛岡縣政府宣傳工作不到位和打擊力度不足
      據最新的佛岡資訊報道,近年來,佛岡縣傳銷案件在不斷增加,這與來自以江蘇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為主的外來人員不斷增多有緊密聯系。在傳銷案件不斷增加的狀況之後,佛岡縣對于防範傳銷的宣傳工作才開始有初步的進展,在狀況沒有惡化之前,并沒有對“預防誤入傳銷組織”做出具體的準備和計劃。目前,市工商局黨組成員、經濟檢查局局長程世民率領市檢察院、市公安局等單位人員組成打擊傳銷評審組,對佛岡縣打擊傳銷及鞏固“無傳銷縣”工作情況進行複查評審。但最重要的一步并沒有做到位,那便是缺乏了群衆的參與。佛岡縣政府部分隻專注于内部工作,而忽視了外部工作。除了要對内部進行整頓,還需要對外大力宣傳。如果宣傳力度不足,那群衆市民的參與度也随之降低,從而也降低了佛岡市民對傳銷組織的認識程度。另外佛岡縣政府部門打擊傳銷組織的力度也遠遠不夠,僅限于加大治理社會秩序和加強對市民的守序管理,對關于傳銷的法律也并未提出與目前狀況相适應的修改,打擊傳銷犯罪的力度根本不足于打擊販賣毒品團夥的力度,這種打擊态度對佛岡市民認為加入傳銷到底是不是一種違法行為存在一定的誤解。因此,政府部門做好宣傳工作和打擊工作是至關重要的。
 
     五、可行性建議
      關于防範傳銷陷阱的建議,我們小組從市民個人、社區和政府三個方面提出具體建議。
      (一)佛岡市民主動了解傳銷的基本信息和情況
      第一,需清楚傳銷的基本信息和情況。進行有效防範傳銷,就必須要有一些關于傳銷的基本常識和知識。很多傳銷假直銷之名進行,因而為了防範傳銷陷阱,我們必須了解一下《直銷管理條例》,才能區别傳銷與直銷,從而才能對陷入陷阱的親友做到有理有據的勸告。此外還需要了解另一個法規《禁止傳銷條例》,這個法規有對于傳銷的定義、處罰流程和主管受理部門等的權威說明,有助于判斷自己是否面對傳銷陷阱,也指出了求助和舉報部門,面對親友陷入傳銷能清楚知道該找哪些有關執法部門。《直銷管理條例》能讓我們對傳銷和直銷有一個正确的辨别;《禁止傳銷條例》能讓我們清楚知道誤入傳銷後所要承受的法律責任。因此深入閱讀這兩本條例能增強我們對傳銷的認識程度。
      第二,加強自身意識,保持警惕心,切勿輕信于他人。許多人陷入傳銷,是源于同學、朋友、親戚、舊同事、老鄉和親人等介紹工作,他們經常會利用我們對他們的信任或同情來欺騙我們陷入其中。在畢業和失業壓力下,很多人都急于找到一份新工作,對于好工作更是求之不得;也有的人是希望往高處走,很不滿于現在的工作,時刻準備着高就。在這些心态下,面對傳銷者天花亂墜的描述,再加上傳銷者跟自己的情誼關系,很多人就徹底失去防範了。隻有有着理性的工作心理,才能冷靜判斷傳銷騙局;自身心理的不動搖與沉着冷靜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防範已陷入傳銷的親朋好友,一經發現懷疑有傳銷者應立即舉報。如果我們一旦發現傳銷行為,應當向傳銷行為地的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和公安機關舉報,可以撥打“12345”和“110”兩個舉報電話。對将他人騙往異地、限制人身自由從事傳銷的,向傳銷行為地公安機關舉報。舉報傳銷行為時,應當盡可能了解掌握傳銷活動的詳細線索,包括上課的具體地點、時間,傳銷頭目、骨幹和參與人員的住宿地點等,以便執法機關更加及時、準确、有效地打擊傳銷犯罪。
      (二)社區形成防範傳銷組織
      在社區内很容易會形成一個有緊密聯系的傳銷點。所以如果發覺親鄰好友陷入傳銷,自己要切實提高防範意識,并且盡量不要單獨去營救,最好的方式是求助公安機關等執法部門和反傳銷專業人士。很多傳銷者,為了引誘親鄰好友上當,往往會跟親鄰好友說這是發财機會,不可洩露,并且要求親鄰好友不要跟其他人透露任何消息。因此,隻要懷疑是傳銷,就需要及時報警。社區内應建立一個防範傳銷陷阱的組織或微信群和QQ群,适時推廣一些關于傳銷的知識以及如何防範傳銷的方式,從而引起社區内更多的市民對傳銷犯罪多加注意和重視。
      (三)政府加強防範傳銷的宣傳和加大對傳銷的打擊
      政府必須加強宣傳工作和加大打擊力度,而群衆必須積極參與其中。首先,政府應該針對群體,大力宣傳。以學生、出租屋主、下崗失業等人群為重點宣傳對象。宣傳《禁止傳銷條例》和《直銷管理條例》,提高佛岡市民的辨别能力,增強佛岡市民的自我防範意識。接着,各部門加強配合,創新方式。為使防範傳銷的意識深入民心,應該聯合學校、社區等部門開展宣傳活動。在街道、車站、市場等群衆較為密集的地方懸挂和張貼群衆易懂易明的宣傳标語、海報;向學生、群衆派發宣傳單張,廣泛開展打擊傳銷宣傳活動。最後,政府還應該利用電視台宣傳及公示打擊傳銷舉報電話,鼓勵和引導群衆積極參與打擊傳銷活動,營造全社會共同抵制傳銷的氛圍。并且應該向市民發放打擊傳銷聯系卡,現場接受群衆咨詢和舉報,暢通打擊傳銷社會舉報渠道。另外政府還應通過抓好宣傳教育工作,使廣大群衆了解打擊傳銷的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了解佛岡政府打擊傳銷和變相傳銷活動的堅決态度,深刻認識傳銷的欺騙性和危害性,自覺抵制傳銷。
 
 
參考文獻:
[1]佛岡縣市場監管局.市打擊傳銷評審組到我縣複查評審無傳銷縣工作[EB/OL].http://www.fogang.gov.cn/DocHtml/1/17/03/00011413.html,2017-03-22.
[2]佛岡縣市場監管局.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紮實開展打擊傳銷宣傳工作[EB/OL].http://www.fogang.gov.cn/DocHtml/1/18/05/00025684.html,2018-05-07.
[3]佛岡縣市場監管局.佛岡縣市場監管局到企業開展打擊傳銷宣傳活動[EB/OL].http://www.fogang.gov.cn/DocHtml/1/18/07/00027055.html,2018-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