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思政課的實踐學習——觀看電影《我的長征》,真實地再現了1934 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二萬五千裡長征的偉大壯舉。影片通過叙述一個十五歲的紅軍小戰士“瑞牙子”,全家四口人都參加了長征。他的親人都在炮火中相繼犧牲了,殘酷的戰争給他的心靈留下深深的創痛,但卻始終堅定父親和連長說過的一句話:“跟着走!”,王瑞經受艱難困苦、血淚戰火的磨砺後成長起來了。
看完《長征》後,回顧曆史,使我感慨萬千。平日裡說起長征,我總是聯想到“二萬五千裡、雪山草地、草根樹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飛奪泸定橋......等這些平白的畫面,但看了這部影片後,一段段悲壯的故事,一個個蕩氣回腸的場面,讓我真切地了解到長征的艱苦卓絕,我也被深深的震撼着:在明知有危險的情況下,是什麼力量在支撐并凝聚着他們毫無畏懼、前仆後繼地勇往直前呢?那不正是一往無前、所向無敵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嗎?看了這部電影後,我深切地感受到整個長征的過程是那麼的艱苦,沒有食物,沒有交通工具,物資極度匮乏,再加上惡劣的自然環境以及國民黨部隊的攔截追擊,但是紅軍戰士排除萬難,在毛主席的帶領下,勇敢的浴血奮戰,經曆了無數場戰鬥,爬雪山過草地,走了兩年的時間,終于到達了延安,取得了勝利。
在整個長征的戰鬥中,最讓我感動的就是“飛奪泸定橋”。1935年5月,紅軍的先頭部隊強渡大渡河成功後,國民黨就調集了大量的兵力增援泸定橋,企圖把紅軍的隊伍切開,但先頭部隊的戰七們用兩天的時間走了一百六十公裡趕在敵人增援部隊的前面到達。而後續紅軍部隊組織了二十二名勇士的突擊隊,攀着隻剩下鐵鍊的‘鐵索橋’,冒着對面橋頭的槍林彈雨,匍匐前進,他們的身下大渡河水流湍急,一旦失手或受傷落入水中則必死無疑,但勇士們仍然冒着密集的炮火,勇敢頑強的向前沖,一個掉下去了,下一個沖上來,受傷的戰士在要掉下去那一刻還在向敵人射擊。難道他們不怕死嗎?難道他們不想一家團圓嗎?不,他們比誰都想活下去,但是心中堅定的信仰讓他們知道他們隻能前進,在他們身後有毛主席,有黨中央,有千千萬萬個紅軍戰士,最後剩下的勇士們沖破了敵人在橋頭堡的火牆,沖進了泸定城,和後續上來的紅軍戰士一起徹底消滅了國民黨的部隊。這次戰鬥的勝利粉碎了蔣介石要把紅軍消滅在大渡河以南的企圖。為長征的勝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長征的路上像這樣的戰鬥還少嗎?湘江戰役、強渡烏江、四渡赤水還有金沙江、臘子口。有多少紅軍戰士犧牲在戰場上:有多少舍生忘死的感人事迹,有多少愛國志士抛頭顱灑熱血。
長征途中表現出了對革命理想和事業無比的忠誠、堅定的信念,表現出了不怕犧牲、敢于勝利的無産階級樂觀主義精神,表現出了顧全大局、嚴守紀律、親密團結的高尚品德。這些構成了偉大的長征精神:不怕犧牲、前赴後續的精神,勇往直前、堅韌不拔的精神,衆志成城、團結互助的精神,百折不撓、克服困難的精神。還記得《七律長征》嗎?這首七律詩,激勵着而我們一代又一代的人。
在我看來,長征是一場偉大的行動,一開始紅軍就勝利了,因為他是正義之師。紅軍深得民心、團結奮戰、保衛祖國。無論是大渡河還是金沙江;無論是爬雪山還是過草地;無論蔣介石的部隊有多少炮彈:也無論多麼少的食物和多麼惡劣的天氣,這一切都無法陽擋紅軍的步伐。他對于中國社會之後的幾十年都是意義深遠的。他不但具有偉大的曆史意義,也具有巨大的現實意義。長征的偉大不僅僅是他取得了戰略上的勝利,長征讓我們感到了正義的力量,長征忘我的大無畏精神和排除萬難勇往直前的氣魄深深的感動着我們每一代人。讓我們記住那些勇士們,像他們一樣勇敢地走下去,為我們的祖國努力的學習,努力的走下去....
反觀自己,通過《我的長征》,我對于中國共産黨也有了新的認識。首先,你可以想象一下,在我國當時充滿内憂外患的情況下,如果沒有中國共産黨的正确領導,我們的民族是沒有生存下去的機會的。中國共産黨的偉大就在于它有偉大的目标和理想,并且有一套正确的理論和指導思想,也有一個堅強的領導核心和為人民謀求幸福的終極目标。看完《我的長征》以後,我更加熱愛我的祖國和人民,更加熱愛中國共産黨。我要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來證明我自己對祖國和人民的熱愛。我也要積極努力提高自己的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修養來做好入黨前的準備,争取做一名合格的共産黨員。其次,一個民族的曆史是否輝煌,要看這個民族是否具有團結性,積極性和無私無畏性。更要看這個是否有一個偉大的領導核心和堅強的精神力量。而看了《我的長征》對我來說我最大的收獲就是發揚和繼承這些不朽的精神,以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和偉大的黨為光榮。偉大的長征孕育了偉大的長征精神。這種精神,就是把全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然勝利的精神;就是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犧牲一切的精神;就是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就是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就是緊緊依靠人民群衆,同人民群衆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鬥的精神,紅軍将士用生命和鮮血鑄就的長征精神,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民族精神的最高體現,是黨魂,軍魂的集中反映。偉大的事業需要偉大的精神支撐,偉大的精神推動着偉大的事業不斷邁向新的征程。胡錦濤同志強調:“隻有銘記曆史,特别是銘記我們黨領導人民創造的中國革命史,才能深刻地了解過去,全面把握現在,正确創造未來。”目前,我們黨正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道路上奮勇前進。這是新的長征,任重而道遠。我們迫切需要适應時代發展和形勢變化的要求,大力弘揚和實踐長征精神,使之繼續成為凝聚人心,團結奮進的強大動力,成為戰勝困難、奪取勝利的支撐。
展望未來,《我的長征》是一位年邁的老人對自己人生經曆刻苦銘心的回憶,那裡有心痛,那裡有驕傲,那裡有信念,那裡有中國人所獨特具有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也是一個民族的生命魂;是一個民族的獨特人格的彰顯;是一個民族的慧根。因此,民族精神乃是一個民族的命脈所系,是民族同心、同德的關鍵,更是民族綿延、發展的重要樞紐。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在長期共同生活和社會實踐基礎上所表現出來的富有生命力的優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堅定志向的集中體現。離開了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就失去了生命力和創造力。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文化精華的集中體現,民族精神又促進了優秀民族文化的不斷發展,二者相輔相成,彼此促進。而在這部影片中我似乎真的對以上所述找到了真實的體現,長征是我們中華民族一段光榮的曆史,它不但在曆史上留下了它深深地烙印,還有那長征精伸是永遠都值得我們銘記和學習的。還記得老人常說的那樣的一句話:“要問生活苦不苦,想想長征兩萬五。”是啊!對于今天的生活,我們真的很幸福,面對今天還沒畢業、還沒有工作、還沒有真正的走上社會的我們,我們是最幸福的。而在今天的學習和生活中,也一定會有許多困難和坎坷,但更多的也許是快樂。可更重要的是,當面對困難的時候,我們是否也一定會鎮定自若,有自己堅定的信念。
長征精神是紅色記憶深處的一抹紅,是西柏坡精神、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等衆多民族精神中不朽的紅色精神,對于今天的自己來講,如果說具有優秀的民族精神,我覺得有點不現實,深深地知道自己要努力,盡量去克服困難,堅定信仰,争取自己做的更好。我的大學生活仍在繼續,也即将結束,想想二萬五千裡的長征精神,突然覺得即使有再多的困難坎坷,但也能學着鎮定自若,堅定目标。把不朽的長征精神用到學習、生活中,為祖國的強大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