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lsz/sjjxcg/
首頁- 網絡思政- 實踐教學成果

經典紅色電影賞析優秀作品-2016級英語2班吳秋萍《銘記曆史,振興中華》--指導老師:何月

銘記曆史,振興中華
 2016級英語2班吳秋萍
指導老師:何月
 
    前幾天,我觀看了影片《建黨偉業》。這是一部有着衆多知名明星參演的規模宏大的巨作,也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好片。剛看這部影片時,我很吃驚,因為裡面的演員陣容超大,很多都是我喜歡的知名明星,更重要的是影片内容對人心靈的沖擊,讓人看了激情澎湃。該影片清晰地描寫了自1911年辛亥革命後到1921年中國共産黨成立這一階段的曆史風雲和人物故事,向我們展示了袁世凱稱帝、張勳複辟、護國運動、軍閥割據、五四運動、黨的第一次代表大會等曆史事件。這些曆史事件我們從初中就開始學習了,但是我們隻是粗略地了解這些曆史事件的過程,學了一些皮毛而已。我們可以看到影片是以毛澤東、李大钊、陳獨秀、董必武、周恩來等第一批中國共産黨黨員為中心,描述了他們建立中國共産黨那段峥嵘歲月,為了挽救民族危亡,為了解救中華民族奔波勞碌,用他們的青春與熱血,描繪出新生的中國。值得我們去贊歎的是這部影片,是它真實的再現了那段風雲變幻、英雄輩出、中華民族為了擺脫苦難生活與敵人抗争并逐漸進步的曆史。
    電影《建黨偉業》開篇向我們展示的是一個戰亂紛繁的時代。結合我們之前學過的曆史知識和觀看電影的内容,我們可以得知1911年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雖然推翻了延續兩千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一個民主共和國,卻并未從根本上解決當時的中國所面臨的一系列問題。辛亥革命後無休止的分裂和内戰,尤其是帝國主義的掠奪和國内軍閥割據勢力的迅猛增長,這些難題沒能讓中國人看到國家和民族的出路。在當時的中國,沒有了專制集權的君主之後,中國向何處去,仍然是一個無解的問題。從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到1917年張勳複辟失敗,短短六年間我國出現了兩次帝制回潮,換了三任大總統,國内混亂的局面使得地方軍閥勢力更加肆無忌憚地壯大。在此期間,中國還面臨着内憂外患,東西方列強對中國虎視眈眈,他們妄想瓜分中國,從未停止掠奪的步伐。勞苦大衆的生活苦不堪言,民族危機極度加劇。
    接着,便開始了新文化運動。随着新文化的傳播以及人民思想的覺醒,新舊文化的互相碰撞。便有了以陳獨秀、胡适、李大钊為代表的新文化與辜鴻銘等舊文化進行了激烈的辯論。作為學貫中西的通才辜鴻銘面對陳獨秀、胡适、李大钊等人毫不退縮,以“古人何罪于今人”進行反駁。辜鴻銘所代表的舊文化對社會有一定的積極影響,但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舊文化舊思想顯然是要摒棄的。早期的新文化運動提倡“民主與科學”,沉重打擊了統治中國2000多年的封建禮教,一些有識之士給人們帶來了新的思想,推動了人們的民主覺悟。新文化運動的後期進入了宣傳俄國十月革命和馬克思主義的新階段。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震驚了全世界,使中國的先進知識分子看到了中國革命勝利的希望。在陳獨秀,李大钊等人的宣傳下,《新青年》順勢而發展,大量篇幅發表了宣傳俄國十月革命的的發展過程及經驗。此外還發表了一些社會主義理論文章,如李大钊同志寫的《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克主義的勝利》兩篇著名論文,熱烈歡呼俄國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在社會上産生了巨大影響。“民主與科學”這一口号反映了中國社會發展的要求和人民的迫切需要,但從它的階級和時代的局限性來說,它不能和群衆運動相結合,也不能辯證地看到中西方文化,所以不能從根本上推翻封建思想。總的來說,新文化運動的發展在思想界形成了一次新的思想解放潮流,反映了新型的革命階級的要求,為迎接一場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鬥争做好了思想準備。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影片中的“五四運動”鏡頭。在巴黎和會中,中國政府的外交失敗,直接引發了中國民衆的強烈不滿,抗議之聲愈演愈烈。這時愛國學生的情緒憤憤不滿,他們振臂高呼“外争國權,内懲國賊”,咬破手指血書“還我青島”的英雄壯舉瞬間讓我肅然起敬。學生的遊行大隊沖向駐日公使章宗祥所在地,激情演講,撞門,翻牆……尤其是學生打進賣國賊的家裡,章宗祥夫婦落荒而逃的那一段戲,讓人看完激動不已。“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他們的行為是愛國的舉動,是為了中華民族的獨立,所呈現出來的精神是憂國憂民的愛國主義精神。雖然,“五四運動”距我們當代來說有點遙遠,但五四精神是我們當代大學生必須回顧和傳承的。将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相結合, 通過對五四運動的精神回顧, 承擔起當代大學生的曆史使命,更好的建設我們的國家。
    二三十年代的中國,民族危機加劇,内外戰争不斷,人民處于水深火熱之中,甚至可能面臨着亡國滅種的危險,在這個以前一度輝煌耀眼的東方,燃起的是熊熊的戰火,滾滾的狼煙。風雨飄搖的中國曆盡滄桑,國難當頭,愛國志士與熱血青年無不痛徹心扉,義憤填膺,他們為了實現理想不惜抛頭顱灑熱血。讓我記憶猶新的是影片結尾,共産黨員代表們東躲西藏,在紅船上開完會後,集體起身合唱《國際歌》,大家雙眸炯炯有神,滿懷革命熱情,充滿着對祖國美好未來的殷切希望。就這樣,這些青年才俊懷抱着共同的理想和革命信心走到了一起,他們在中國的大地上共同締造了一個全新的政黨,從此中國革命進入了嶄新的曆史時期。中國共産黨的成立,使中國革命有了堅強的領導核心,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有了可以依賴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中國革命從此在無産階級領導下,不斷向前發展,由民主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推進。
    看完整部電影,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複,還在為革命曆史熱血沸騰、激情澎湃。此外,我的感觸頗多。當時的中國軍閥割據,民不聊生,政府無能,社會灰暗,國家飽受外敵入侵之苦。值得慶幸的是,革命先輩為了自己的崇高革命事業而執着地去努力奮鬥。尤其是以中國共産黨為首的中國人,用他們的青春與熱血,挽救了中華民族,建立了新中國,譜寫了一曲瑰偉壯麗的文明之歌。總的來說,共産黨員為國家為民族進行了探索、獻身,為了國家和廣大人民的利益,不怕艱難困苦,不怕流血犧牲。全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憑着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打敗了國内外的強大敵人,戰勝了各種難以想象的困難,赢得了最終勝利。
    相比那個備受列強欺淩、戰火紛飛民不聊生的年代,我們不用提心吊膽的輾轉流亡、饑寒交迫,至少我們還有和平的生活,追求夢想的權利和實現夢想的可能,所以我們還是幸福的。但無論在什麼時代,我們中華兒女都希望能夠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為祖國的發展做貢獻,将自己的命運與國家的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積極投身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中。當今世界,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逐步發展壯大,我們國家面臨的挑戰也越來越多。面對這些嚴峻的挑戰,我們的責任更加重大,使命異常艱巨。祖國的強盛,中華民族的振興,任重而道遠。作為當代大學生的我們,一定要增強曆史責任感和時代緊迫感,肩負起時代賦予我們的光榮使命,揮灑艱辛與汗水,為祖國的明天而努力奮鬥,為了實現偉大的中國夢而拼搏。
    看完《建黨偉業》這部電影後,我對中國共産黨的發展曆程有了更深的了解。如今的我們很慶幸可以身處于和平年代,為此,我們更應該去擁護先輩們的革命事業,堅定自己的愛國之心。首先,當代大學生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後備力量,是中國現代化建設的生力軍,應當繼承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的光榮傳統,努力弘揚偉大的民族精神,以振興中華為己任,做堅定的愛國主義者。其次,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有希望,國家的發展就有希望。中華民族的曆史重任需要廣大青年大學生奉獻自己的青春、智慧和熱情。最後,理想信念是我們的事業與生活的精神支柱,是人生的動力源泉,理想是指路明燈,沒有理想,就沒有正确的方向。青年學生應當樹立崇高的理想、堅定的信念。當代青年大學生隻有樹立共産主義的遠大理想和志向,才能眼界開闊、胸懷坦蕩、生活充實,才能勝不驕、敗不餒,才能堅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經受住各種嚴峻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