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新能源汽車是指除 汽油、 柴油發動機之外所有其它能源汽車.包括燃料電池汽車、混合動力汽車、氫能源動力汽車和太陽能汽車等。其廢氣排放量比較低,正契合了綠色、環保、節能的這一時代主題。各行各業都秉持綠色發展,綠色生産,綠色消費,綠色生活的理念。尤其在交通出行方面,大舉綠色出行旗幟。與傳統汽車行業相比,新能源汽車行業幾乎都面臨着市場份額、整體裝配,充電技術,動力電池等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次調查通過實地考察深圳市部分區域并結合網絡問卷等方式結合大數據分析,提出新能源汽車行業當務之急進行産品升級調整,向中高端車型發展,延長産業價值鍊,搶奪市場,加快充電配套設施建設。利用“互聯網+”,打造“共享出行”全新布局。
關鍵詞:新能源汽車;工薪階層;購買意願;配套設施;充電技術
一、調查背景
随着國家經濟的發展,物質水平的提高,大家越來越意識到:地球隻有一個,保護它是全世界人民的責任。人們生活在地球上,離不開空氣,而汽車尾氣的排放對空氣是最嚴重的污染。新能源汽車作為發展可替代能源,是建設綠色、低碳環保社會的關鍵之一,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高度重視,我國政府也已正式将新能源汽車列入七大戰略性産業之一。為了鼓勵節能減排,國務院發布的2012-2020年《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規劃》中指出,加快培育和發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産業,對于緩解能源與環境壓力,推動汽車産業轉型升級至關重要。
近年來,随着新能源汽車的推廣力度加大,産業快速發展,在大城市已經激起了一片浪花,小城市相對來說還是在潛水期,購買意願還不夠強烈。為何有如此現象出現?另外,對于新能源汽車,許多消費者還是抱有質疑的态度,以其續航裡程,電池處理,充電裝置等配套設施問題最為突出,它們的解決方案也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
二、調查時間、對象、方法及内容
調查時間:2018年6月3日至8月23日
調查地點:廣州市和深圳市
調查對象:廣州市工薪階層群體及深圳市部分區域
調查方法:問卷調查
調查内容:調查工薪階層對新能源汽車的購買意願及使用配套設施現狀
三、數形結合說明問題
通過客觀數據采集,分析其利弊,反映出工薪階層對新能源汽車的認知度、使用習慣及購買意願,找出新能源汽車行業亟待解決的問題。
價格成為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的重要因素
通過圖一數據分析得出,超過50%的調查對象選擇了價格是購買新能源汽車
的考慮因素之一。由此說明了雖然國家在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時已經給予了一定的稅補優惠。但是與購買傳統汽車相比,其成本還是相對較高。同時可看出,若新能源汽車行業想在價格上形成比較優勢,還需提出更多吸引消費者眼球的營銷戰略。
大多數消費者願意通過共享方式使用新能源汽車
通過分析圖二的數據可知,接近50%的調查對象選擇利用共享這一方式使用新能源汽車。在現如今倡導共享經濟的時代,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也契合了潮流。也恰好說明了 共享這一新型消費方式也得到大多數人們的認可和接受。
消費者的環保意識顯著提高
從圖三看70.67%的調查對象認為大力推行新能源汽車的主要原因,可以保護環境。新能源汽車的出現,恰好有利于解決使用傳統汽車會帶來嚴重空氣污染這一環境問題。這說明大多數消費者都意識到了鼓勵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是有利于加快建設美麗中國的步伐。
新能源汽車發展前景廣闊
通過分析圖四的數據可知,在假設資金充裕下,有74.67%的調查對象,願意購買新能源汽車。由此可知,當消費者具有強大的消費能力和購買力,新能源汽車的市場份額有可能超越傳統汽車的市場份額。在未來幾十年,中國經濟發展到一個新高度,全國 人民奔小康。綠色出行,新能源領跑會是一個不可逆的趨勢。
配套設施不夠完善
從圖五的圓環百分比中可得,通過分析圖十一,37.38%的調查對象認為充電樁少,32%的調查對象認為充電樁投放位置少且隐蔽,16.89%的調查對象認為充電費用高,13.33%的調查對象認為供電不足是主要困難。在進行實踐調查後,也證明了這一點,相對于龐大、成熟、便捷的傳統汽車加油網絡,短闆完全凸顯。并且電動汽車的充電設施裝置的數量依然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還沒有達到随處可見便有充電站這一程度。全國建成公共充電樁較少,并且集中于一、二線城市,小城市基本沒有配置,這也是新能源汽車還不能以橫掃中國大陸之勢,迅速崛起的原因之一。
發展新能源汽車,技術問題需解決
通過分析圖六,64%的調查對象認為充電難和53.33%的調查對象認為續航裡程短是其主要缺點。比如,在實地考察中就遇到了充電難的問題,比如充電氣槍不匹配的情況,使用起來還是有不便之處的;另外其還受續航裡程限制,而三四線城市并不如一二線城市配套設施好,因此導緻他的受衆小,不滿足于需長期出行的消費者需求。比如很明顯不能滿足于跨省的春運大需求,因此在技術上解決充電難的問題和增加續航裡程勢在必行。
調查對象更傾向于新能源汽車往公共汽車和私家車方面發展
通過圖七數據分析43.11%的調查對象傾向于公共汽車,公共汽車是出行方式中認可度較高的,并且在深圳市部分區域實地考察中,發現深圳市公交基本已普及新能源汽車公交;42.67%的調查對象傾向于私家車,這體現了自駕是大部分人的出行方式選擇;3.11%的調查對象更傾向于企業用車,這是占少數,可看出公務出行使用新能源汽車,會擔心續航裡程問題,從而影響運輸效率會成為人們使用新能源汽車的一大參考因素。
由此,縱觀工薪階層對新能源汽車的購買意願及使用配套設施現狀的問卷調查所進行的數據分析,得出以下結論:首先,新能源汽車在面臨着傳統汽車市場的這個強大的競争對手,機遇與挑戰并存。在發展過程中最應該攻克的核心問題主要是技術問題,堅持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産力,切實解決充電技術,與完善配套設施,縮小大城市與二級城市的配置差距問題。其次,深入把握工薪階層們對新能源汽車的認可程度,了解消費者們對其具體的購買意願。最後也可得出,人們現如今的環保意識顯著增強,對綠色出行,新能源汽車領跑以積極樂觀态度處之,相信美麗中國就在眼前。
四、問題原因分析
短短幾年間在各個一、二線城市,新能源汽車已經随處可見,其發展已經逐漸步入正軌。原因有如下幾點:
(一)新媒體的傳播作用
當今是信息時代,大部分工薪階層們是通過網絡,報刊等新媒體去了解的相關資訊,其宣傳力度廣泛,給消費者們帶來了一定的認知。
(二)當代工薪階層的經濟壓力
當下,養一輛車好比一個孩子,每年的保險,經常的保養,還有停靠費,日益上漲的油費,對于現在承擔着4老1小的青年來說,這些都是巨大的經濟壓力;而新能源汽車又是高檔耐用品,價格不菲,其自身價值就高;另外對于要養家糊口的工薪階層們,購買能力是有限的。即使有政府補貼相助,成本會相對降低,但與傳統燃油車相比,新能源汽車目前售價不具優勢,并且車型選擇較少,遠沒有傳統汽車市場的普及面大。因此消費者想購買時,往往會綜合考慮,更注重其性價比。
(三)契合工薪階層的生活理念
在“互聯網+”的時代,共享這個生産生活方式仿佛已深入融進現代人們的生活中,在構建一小時生活圈的同時,新能源汽車起到了一個紐帶作用。在采訪過程中,受訪人表示自己在上班與居住附近出行使用新能源汽車,并且使用方便,借助APP即可定位,極大地實現了資源可以共享;又比如深圳實地考察時,可發現在早高峰時期有大量的新能源汽車停靠在離公交站不遠處,這些都是企業為員工購買的新能源客車,其作為上下班通勤班車。可看出,新能源汽車可以共享不失為一件好事。
(四)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國已步入一個新時代,我國的社會主要矛盾也發生了變化,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注重于生活品質的提升。而新能源汽車的環保節能,綠色出行這一主旋律契合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環境的需要。而傳統汽車作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之一的汽車工業,它帶來了不少的環境污染,特别是其排放的尾氣給環境帶來了較大的危害。但為了給人民打造一個綠色低碳的美好家園,一種低污染、低排放的新型汽車已成為了必需品。而時下通過技術創新、新能源開發等多種手段發展的新能源汽車恰好滿足了人民的需要。
(五)新能源汽車需求量大
新能源汽車在發展以來,一直受到消費者的贊美與信賴,其使用形式多樣化,不僅可以以私家車的形式也可以以租賃的方式,符合現代人的需求,共享經濟帶動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而新能源汽車也在逐漸地完善共享經濟。另一方面,傳統汽車的動力源泉是汽油,衆所周知,汽油總會有耗盡的一天,因此國家也在尋求另一種能源來滿足需求,而依靠動力的新能源汽車便成為了傳統汽車的最好替代品,新能源汽車的需求大大增加。不能說傳統汽車已經過時,但新能源汽車似乎已經成為了大勢所趨。
(六)新能源汽車建設處于摸索期
與已經有100年曆史的傳統汽車工業來說,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建設時間短,在許多方面都經驗不足,并不能形成像傳統汽車加油站那樣完善的加油網絡,偶爾還會受到外國企業的排擠;經過實踐調查也可發現,新能源汽車的配套設施是有着巨大的地域差異的,比如深圳,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其配套設施已經較為完善,但是小城市裡基本沒有配置;另外充電站的選址也有較高要求。
(七)對廢棄電池處理技術和其續航裡程抱懷疑态度
由于廢棄電池的處理,也是一個需要面對解決的問題,而有某些消費者基于片面了解,反而認為廢電池帶來的污染遠比空氣污染更要危害人體健康;續航裡程的高低決定它的受衆大小,大多數消費者都期盼着續航裡程加長,而這往往也更考驗一個企業的充電技術,其汽車本身性能如何。現如今我國市場還缺少以技術革新為企業核心競争力的電池處理的龍頭企業和專注于如何提高續航裡程的企業。
五、解決方案與建議
總而言之,新能源必将是之後的大趨勢所在,尤其我國是個人口大國,為了解決人員密集城市通勤效率不高的問題,也為加快建設美麗中國,新能源汽車全國各區域的普及刻不容緩。
首先,在問卷反饋中,可得到大數據和互聯網時代為我們的新能源汽車的推廣已經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工薪階層内已有了一定的好口碑,因此我們要做的是,便是在這個風口,依然馬不停蹄,堅持不懈做下去,在未來10年内,相信其市場份額會逐漸超越傳統市場。結合問卷調查與調研成果,針對其存在問題,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國家要做好領頭羊的角色,以國情出發,制定合理的方針政策,為新能源汽車行業保駕護航;同時引導消費者往有更長的續航裡程的中高端汽車進行消費。
第一,形成完整的配套設施,國家要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完善配套設施,聆聽群衆的呼聲,加快形成一整套的充電方案。比如在增加公共充電樁時,也要加快居民區的充電配套設施建設,切實解決居民充電難的問題,另外也要以合适的步伐對三、四線城市的配套設施進行鋪開建設,形成全國一套龐大、成熟、便捷的新能源汽車充電網絡的體系。方便消費者使用新能源汽車,讓更多的人選擇加入新能源的大家族。
第二,大力支持技術革新,政策支持新能源公司的發展,鼓勵技術創新,針對于問卷所提出的充電問題,當務之急是如何減少耗電率,國家應當在全國範圍内加大充電樁的投放量,并堅持科學技術乃為第一生産力,加大技術研發成本投入,培養高科技人才,開發高新技術産業,改造出适合廣大消費者的高效率汽車,同時加大對動力蓄電池的研發,極力解決電池廢舊後的回收問題,把環保事業進行到底,讓綠色出行真真切切地存在。
第三,給予消費者、企業最大的便利與優惠,國家應對消費者、企業進行相應的補貼,保障他們的權益,讓企業有動力進行一系列的技術革新,讓消費者享受到更多優惠與便利,使綠色出行成為一種享受。
(二)企業是在建設新能源汽車大國中不可缺少的一員大将,加快發展新能源汽車行業,形成産業集群效應。
1、加強自主創新能力,延長産業鍊
就目前而言,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還處于不成熟的階段。要想推動新能源汽車的進一步發展,就必須牢牢把握住生産的核心技術,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大研發力度,攻克新能源汽車現階段在技術方面所面臨的種種困難。力求提高新能源汽車的使用性能,提升用戶的使用體驗。進而延長新能源汽車的産業鍊,帶動如充電樁,充電電池等使用配套的發展。以此形成強有力的産業圈,用技術拉動新能源汽車的發展。
2、增強品牌意識,形成核心競争力
要想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品牌意識不可少。在現如今國家政策補貼退坡呈現補貼額度收緊的情況下,倒逼企業進行産業技術升級,淘汰落後産能,引導未來市場向高端化、技術化發展,讓消費者往有更長的續航裡程的中高端汽車進行消費。企業最重要的就是要形成自身的競争優勢。而要想提升自身的品牌優勢,除了将技術作為切入點以外,還必須增強企業本身的品牌意識,在新能源汽車産業中占據一席之地,成為行業的标杆。讓消費者形成一種條件反射,一提到新能源汽車就聯想的著名的新能源汽車企業品牌。
3、樹立企業意識
企業不應隻注重經濟效益,而更應該考慮社會效益。新能源汽車不是單純的汽車産業,可以說它還是一項環保事業。因而企業之間可以加強技術等方面的交流和聯系,制定相應的行業标準,提高廢舊電池的回收利用技術,完善新能源汽車的内部性能,以此形成良好的口碑。為社會的環保事業貢獻企業最大的努力。
4、拓寬消費者反映渠道
企業不應閉門造車,關起門來搞研究是行不通的。要想使促進企業自身效益,至關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拓寬消費者的反映渠道,多方面了解消費者的需求。根據消費者的反饋,以此更有針對性地解決新能源汽車存在的問題,從而促進新能源汽車的發展。
(三)公民要為打造綠色中國出一份力
1、積極主動了解國家時事政策
作為一名合格的公民,應該積極主動關注國家大小事,積極了解各種國家新科技新技術。做一名與時俱進的大學生。對于新能源汽車,公民理應關心并且支持新能源汽車的大力發展。
2、樹立堅定的環保理念
在經濟大發展大繁榮的21世紀,消費者更多的是追求優質的生活環境,生活質量;在發展的同時不能犧牲環境以換來經濟效益,而應該經濟環境齊頭并進,兩手抓。所以,作為消費者不應一昧的追求物質享受,更多的應該支持推動環保事業産業的發展,首先就要樹立起堅定的環保意識。讓環保意識帶動環保行動!新能源汽車的茁壯成長需要消費者們的環保消費理念。
3、積極行使公民的建議權
我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建議權是公民的基本權利。新能源汽車在發展過程中難免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這就需要公民們積極的将意見建議及時的反饋給政府部門,又或者反饋給企業部門,如此一來,新能源汽車發展成為真正造福人民的出行工具,才能越來越好的發展和推行。
在新時代的今天,借助“互聯網+”之勢和建設美麗中國之際這陣東風,緻力建設新能源汽車,為環境減少點污染排放量,倡導綠色出行,打造出一番新能源領跑的景象。
參考文獻:
[1]吳興敏、于運濤、劉映凱.新能源汽車[M]. 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5:19.
[2]刑敏.中國實施的新能源汽車政策及效果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 2015(6):2-8.
[3]付饒.汽車租賃産業持續升溫[N].中國交通報,2014-10-23.
[4]劉真.“一環八射”61個服務區建充電站電動汽車跑市内高速不怕沒電了[N]. 重慶商報,2018-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