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公共交通工具的掃碼支付服務現狀及改進舉措的調查報告
——以深圳龍崗區調研為例
班級:2018級電子商務管理學院電商三班
調查小組組長:李子君 學号:201704070319
調查小組成員:邱惠婧 學号:201704070328
執 筆 者:王 密 學号:201704070334
内容摘要:目前我國現狀而言,城鎮化速度越來越快,人口密集程度越來越高,人們的出行問題備受重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快捷方法在各地區不斷創新和研發,如“乘車碼”。因此,我們對當前各地區新開發和利用的掃碼支付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現狀進行調查,以及對掃碼支付此方式是否為民生有利,是否有改變人民的生活方式,對人們出行便利是否有效,對于政府和企業是否有影響進行進一步的研究。通過分析所收集的數據和實地調研可以大緻調查出公共交通工具服務的掃碼支付的弊端和産生這些弊端的原因,并從政府角度,企業角度,個人角度提出意見及建議。
關鍵詞:公共交通工具;掃碼支付;服務現狀;改進舉措
一、調查背景
随着科學水平、城鎮化、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以及城市進程發展的加快和私家車越來越多,環境污染的問題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近年來,國家及政府不斷推行綠色出行、低碳生活的政策。環境、健康、安全等問題引起了人們的重視,于是越來越多的市民選擇乘公交車出行。“綠色出行”已經成為一種新面貌,但總有那麼幾天公交經曆足夠讓人們印象深刻,比如說忘帶交通卡、遺失交通卡或交通卡遭到損壞及消磁或卡内餘額不足并來不及去交通卡指定網點充值、攜帶現金乘坐公共但零錢不足等等等,許多問題的存在給人們帶來了許多不便。随着互聯網的發展、移動支付的興起,除了現金和交通卡,當下人越來越喜歡用移動支付軟件支付,其中普遍的支付方式就是“微信支付”、“支付寶支付”等等,從街邊小吃到擁擠的菜市場,從小攤販到大商場,甚至街頭行乞的乞丐都用起了二維碼行讨,毫無疑問,掃碼支付已經成為一種國民的支付方式,似乎就在一個瞬間人們就進入了掃碼支付的信息化高速發展的時代,在當下生活中人們普遍習慣性拿出手機掃一掃完成每天的娛樂,購物,吃飯相應等活動。為了順應移動支付流行的趨勢,各大公交公司紛紛推出自己的公交掃碼支付方式,通過使用支持掃碼支付的公交刷卡機,替換掉傳統老式的刷卡機,如此一來,即保留了傳統的公交刷卡“交通卡”的功能,又增加了一項掃碼支付的功能。我們此次調查主要目的是通過調查使人們更加了解掃碼乘坐交通工具的現狀,了解人們對新的支付手段的看法和建議。同時分析掃碼乘坐交通工具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舉措,對它未來的展望。
二、調查時間、地點、對象及内容等
調查時間:2018年7月—8月
調查地點:深圳市龍崗區
調查途徑:網絡調查問卷(發放:230份 回收:230份,回收率達100%)
調查對象:深圳市龍崗區部分年輕工作者,高校學生
調查内容:本次調查主題是調查龍崗區内市民對掃碼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和“乘車碼”是否了解,以及他們對掃碼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發展有什麼建議和看法,同時為人們的出行提供更加便利安全的方法。
三、數形結合說明問題
随着我國現代化信息技術的發展,城市公共交通工具與移動支付相結合的社會背景下,挑戰與機遇并存。目前,我國市民出行大部分還是刷交通卡跟現金,對掃碼支付乘坐交通工具了解并不多,經過調查一系列分析,作出如下結論:掃碼支付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未受衆人所知,既存在自身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觀方面的原因,下面進行逐一分析。
(一)人們對掃碼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僅僅是稍微了解:
從圖1可見,主要的調查對象所屬年齡階段為青年階層,調查表明,在被調查對象中,18-25歲年齡段占73.04%,18歲以下年齡段占10.87%,25-30歲占2.17%,30-40歲年齡段占3.48%,40歲以上年齡段占10.43%,被調查對象大部分是龍崗區本地高校學生,部分工作者,少數為外來務工人員,從圖1可見,學生占了絕大部分。
從圖2可見,調查問卷共計230份,但是通過問卷調查數據顯示被調查的大部分人都是不了解掃碼支付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這個功能的,對于掃碼支付人們隻局限于購物微信支付,支付寶支付,對掃碼乘車卻隻存在着模糊的印象,調查問卷設計中,我們設置其相關問題,通過多選題,我們了解到占比例最大的是63.48%“自己看到的”這個選擇,大部分人都是自己乘車、地鐵時看到的掃碼支付乘坐服務,占第二位的是33.91%“朋友推薦”,有些是互相告知,通過親朋号友推薦而得知的,社交媒體占22.61%與廣告宣傳18.70%占比例更少,進而說明此項服務并沒有進行大範圍廣告宣傳與推廣,相對于專業宣傳介紹,居民自己的了解更為淺薄,對掃碼支付乘車服務的印象不深刻。因此,掃碼支付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服務發展慢,也存在着自身沒有大力推廣的原因。以下圖表是關于“您通過什麼途徑了解公共交通工具的掃碼支付服務?”問題的統計數據。
(二)公共交通工具掃碼支付服務的發展具有良好優勢
從圖3可見,在被調查者中,乘坐公交車出行者占71.71%,乘坐地鐵的占38.26%,這兩種公共交通工具也是最為便利的交通工具,公交車随處可見,地鐵安全快捷,在城市,大部分市民也都是選擇公交車與地鐵,這不僅能減少交通壓力,交通擁擠,還能綠色出行,減少排碳量。人們的選擇也為掃碼支付乘坐服務提供了光明前景,選擇公交車與地鐵出行的人流量大,更有利于便捷的掃碼支付的發展,對比現金與刷卡,掃碼更為安全,降低安全風險,避免交通卡丢失後無法乘車問題。因此,人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常用公共交通工具對掃碼支付服務具有很大的發展優勢。以下圖表是關于“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公共交通工具”的問題的數據。
(三)人們認為公共交通工具掃碼支付服務的自身機制、安全性存在不足
從圖3可見,網絡安全問題一直是熱點問題,47.83%的被調查者認為掃碼支付存在着安全性問題,掃碼支付相對于NFC支付而言,存在一定的安全風險,目前已經出現了一些二維碼木馬釣魚詐騙案例,不法分子利用用戶對于掃碼支付疏于防範,掃描了不法分子僞造的二維碼,從而被一步步引入騙局,造成巨大損失。61.30%表示手機沒電、沒網絡則不能進行支付,現在的部分手機用電極快,耐用度不夠長,有些進入地鐵站便沒有信号,沒有網絡,則不能支付。31.30%表示支付平台或範圍太小,部分地區還暫未開啟此項服務,地鐵過口僅部分機器能掃碼支付,極為不便。35.65%認為支付手段過于複雜,掃碼支付前要綁定手機号等一系列操作,對于中老年人來說過于複雜。以下圖表是關于“您認為掃碼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有什麼不足之處?”問題的數據。
(四)人們對掃碼支付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服務的未來發展表示期待
從圖4看,有81.74%的人認為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掃碼服務隊生活有便利,6.96%的人認為沒有增加便利,11.3%的人表示不清楚,這表明大部分人們對掃碼服務的便利優勢是認可的,在可以選擇現金或者刷公交卡,會選擇掃碼支付的占比例35.65%,看情況而定的占37.83%,有26.52%的人不選擇掃碼支付,這可以看出人們的生活習慣還是不會輕易改變的,這就需要掃碼支付服務的大力推廣。由圖4可以看出人們對于此項服務的發展還是挺期待的,有55.22%的人乘車更偏向于掃碼支付,有40%的人選擇了交通卡,掃碼支付的占比重高于公交卡,人們的選擇也更加接近于電子信息的發展
四、公共交通工具的掃碼支付難以發展的原因分析
我國的掃碼支付服務和電子信息技術的結合在社會上越來越普及,對人民生活越來越便利。對于深圳而言,在公共交通工具的掃碼支付中也存在着許多不足之處,所以,本小組對此進行一一的分析和研究。
(一)網絡問題影響支付
人們在進站時需打開手機中乘車的二維碼才能夠得以支付,但是如果手機網絡慢、信号差,将會導緻二維碼打不開,無法支付。從而延遲進站或者上公交的時間,引起不必要的排隊,用戶的支付體驗會大打折扣。
(二)掃碼機器不夠靈敏
許多人在掃碼過程中會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打開了二維碼,但是掃碼機器識别度低、識别速度慢、也經常因為光照和掃碼角度,從而影響用戶的操作體驗。
(三)安裝掃碼支付服務機器區域過少。
每個地鐵站安裝的掃碼支付服務機器過少,上下班高峰期或者人多時難以進行掃碼支付或者造成排隊等待。
(四)簡化注冊過程
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的掃碼服務需要用手機注冊微信上的乘車二維碼小程序來收取驗證碼,然後選擇支付方式才可以使用,注冊過程有點複雜、繁瑣,如果遇上使用者趕時間就會給繁瑣的注冊步驟所耽誤時間。
(五)掃碼支付存在安全性問題
掃碼支付相比于NPC支付而言,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安全風險。因為掃碼支付是免密支付,如果系統出現漏洞會使不安好心的人利用這個漏洞扣去不對應的錢财。金融無小事,以掃碼支付為代表的移動支付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的同時,其中潛在的風險也需要理性對待,而安全矛盾會随着移動支付的爆發變得更加尖銳。
(六)宣傳力度不夠
許多用戶反映不會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的掃碼支付,需要在地鐵站安排志願者幫助有需要的人,或者通過新聞和微博宣傳使用步驟和程序。
五、解決方案與建議
根據對調查結果的整理和分析,總結出對公共交通工具掃碼支付服務的發展和建議以下幾點:
(一)政府方面
嚴厲打擊網絡詐騙等不法分子,對網絡安全進行加強監管,為人們的網上消費提供安全綠色的環境。為促進掃碼支付健康持續發展,建議制定統一管理規則,建設和諧環境,促進行業公平發展。
推動建設更加公平公正的收單市場政策環境。在收單市場監管政策方面,建議下一步由人民銀行和銀監會聯合出台有關政策,統一不同監管機構對于商業銀行和支付機構的監管尺度和标準,營造公平公正的政策環境。
推動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線上線下收單市場價格體系。在價格體系方面,掃碼支付等低成本收單方式迅速搶占線下市場,但同時,對單一從事收單業務的收單機構帶來較大壓力,對于收單機構創新産品推廣也形成一定阻力。建議一是通過窗口指導或行業協商等方式引導市場機構合理定價,杜絕大型互聯網支付機構對于線下收單機構的“降維攻擊”;二是在過渡期滿兩年後,理順條碼支付等新型支付業務的價格機制,營造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
加強對于掃碼支付新服務的引導和管理。一是建議進一步完善對于掃碼支付業務的風險防範要求,指導收單機構在商戶準入、交易限額、交易監控、商戶巡檢等方面強化風險管理措施,同時強化身份認證環節技術應用,通過利用雙因素認證、生物識别等手段提高客戶身份驗證的安全标準。二是建議推動建立掃碼支付模式下的信息傳遞的統一性、規範性,以便能夠有效監控交易的真實性,共同防範業務風險,推動建設良好的支付生态環境。對于大額或可疑交易向消費者采取人臉識别、指紋、眼紋驗證等生物驗證措施。
加大對于違規行為和無證經營機構監管整治力度,一是建議加大對于違規收單機構的懲戒力度,同時聯合工商部門清理從事支付業務的無牌機構;二是針對仍有收單機構大量申請本身不符合條件的優惠費率商戶,建議中國銀聯加強對于優惠類商戶的入網審核和持續監測,建立健全後續定期淘汰抽查機制。
(二)企業方面
手機生産跟上時代變化,增加掃碼新功能,通訊運營企業,如中國電信、移動、聯通等要對地鐵内部信号加強問題進行研究,避免出現地鐵内部信号不好,手機網絡不能使用的問題。移動運營商必須考慮到服務的标準化和兼容性問題,隻有解決了這兩個問題,才能減少用戶使用的麻煩,提高用戶體驗感,提高服務質量。手機終端性能是關鍵,直接影響用戶對此項服務的體驗好壞,在手機研發新産品的時候也要注意手機終端的質量問題。與網銀等第三方支付方進行合作,增加支付渠道。
(三)個人方面
建議增加公交車能掃碼支付數量,地鐵入口可掃碼支付機器數量增加,消費者在圖方便的同時,需要養成良好的支付習慣,更需要注意防範風險,盡量通過官方渠道購買手機,減少手機被事先植入病毒的風險,同時,消費者還可選擇有配套資金保險的支付渠道或考慮購買“賬戶安全險”等相關保險,發生損失後可以得到一定補償。此外,消費者要想“掃得安全”,可以選擇使用有支付驗證環節的支付方式,尤其是在大額支付時;使用一張額度不高的信用卡或餘額不多的借記卡綁定所有支付賬戶,也是一個不錯的辦法,在支付時盡量少使用公共無線網絡,在公共場所輸入支付密碼時也應注意遮擋等。
參考文獻:
[1] 秦湘清、呂濤.二維碼掃碼支付模式的探讨[J].中國金融電腦,2017(2):72-75.
[2] 楊婉月.移動支付安全問題探究[J].管理觀察,2017(29):96-100.
[3] 何振邦、王玮、王平、王林、張琳琳、張麗娟、莫麗娜、付新娜、何偉、張永亮、陳波.掃碼支付技術在高速公路收費中的應用研究[J].青海交通科技,2016(3):36-61.
[4] 徐以群、陳茜.城市公共交通服務水平的指标體系[J].城市交通,2006(6):42-46.
[5] 馮川葉.公共交通掃碼支付,這個可以有![N].福建日報,2018-01-09.
[6] 鄞響. 6月1日起,市區乘公交可以用微信、支付寶掃碼支付啦![EB/OL].
http://mb.yidianzixun.com/article/0JA9lce9?s=mb&appid=mibrowser&net=wifi,2018-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