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廣州市民對本土劇關注程度的調查報告
班級:2017級外國語學院商務英語三班
調查小組組長:顧惠群 學号:201701110085
調查小組成員:蔡佳英 學号:201701110089
執 筆 者:顧惠群 學号:201701110085
内容摘要:随着衆多綜藝節目、真人秀節目的日益繁榮,廣州本土劇逐漸被許多人淡忘。市場上除了《七十二家房客》、《外來媳婦本地郎》等極小部分廣州本土劇還在持續更新,大部分的本土劇都已銷聲匿迹。作為獨具廣州特色的本土劇陪伴着一代又一代的廣州人成長,而其在本地市場卻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止步不前。廣州本土劇想要有更大的發展,必須要認清市場的現實狀況,了解廣大觀衆的收視需求并結合社會發展的狀況來剔除如今本土劇存在的弊病,學習優秀、經典作品的成功之處,對本土劇加以創新,讓廣州本土劇得以傳承發展。本報告利用網絡調查的方式進行調研并對調研數據進行進一步分析,深入了解市民對廣州本土劇的關注程度,并為其更好地發展提出可行性方案。
關鍵詞:廣州;本土劇;關注程度;發展
一、調查背景
所謂本土劇,就是在本地土生土長的電視系列劇,而廣州本土劇,即時以粵語為主演繹的系列電視劇。廣州本土劇的發展在21世紀初的第一個十年最為鼎盛,代表作為《外來媳婦本地郎》、《七十二家房客》、《廣州人家》等。而近年來,随着綜藝節目和許多外來網絡熱播劇的沖擊,廣州本土劇的市場越來越狹窄,除《外來媳婦本地郎》、《七十二家房客》等少量本土劇,其他一些小衆的本土劇較為沒落,發展前景黯然。如今的廣州本土劇問題較為突出,如劇情老套缺乏新意、劇情篇幅過長、語言缺少規範性,這些因素都極大阻礙着廣州本土劇的創新發展。面對市場巨大的競争壓力和内在動力不足的雙重困境,廣州本土劇需要有較大突破才能突出重圍,有所發展。此次調查通過深入了解市民對廣州本土劇的關注程度,從大衆的角度分析阻礙廣州本土劇發展的因素,并對其不足之處提出可行性方案,從而提高廣州本土劇的競争力,促進其發展,打造獨具廣州特色、大衆所喜的廣州本土劇。
二、調查概況
(一)調查時間:2018年6月至8月
(二)調查地點:廣州
(三)調查對象:廣州市民
(四)調查方法:網絡問卷調查、文獻參考
(五)調查内容:廣州市民對廣州本土劇的關注程度、對其優點和不足的看法、阻礙其發展的因素、促進其發展的措施。
三、數據分析
(一) 大部分廣州市民自認比較了解本土劇
從圖一中可以看出,一半以上的廣州市民都是比較了解廣州本土劇的,有近12%的廣州市民非常了解廣州本土劇,從而可以分析得出大部分市民較了解廣州本土劇,廣州本土劇在市内的普及程度較廣。但仍有少數廣州市民對廣州本土劇不太了解,說明廣州本土劇在宣傳的部分仍有需要提升改進的空間,應營造宣傳氣氛,拓寬宣傳渠道,充分利用互聯網等媒體進行自身的宣傳。
(二)廣州本土劇特點突出且受到肯定
從圖二可以看出,75%以上的人都認為廣州本土劇具有親民、接地氣、幽默、獨具廣州文化特色等優點,其中,認為廣州本土劇親民、接地氣的人最多。近30%的人認為廣州本土劇充滿童年回憶。因此可以分析得出親民、幽默、獨具特色的本土劇才是觀衆所喜聞樂見的。随着時代不斷發展,觀衆的審美能力也在不斷提高,從而對本土劇所呈現的價值文化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因此廣州本土劇應在堅持保留自身所具有的特點的基礎上提高創新能力,并不斷地傳承發展下去。
(三)廣州本土劇發展缺乏創新力和規範性
從圖三可以看出,絕大多數人認為廣州本土劇的劇情過于老套,過半數人認為其劇情篇幅過長和演員服裝老舊,根據文字問答我們還可以看到有人認為廣州本土劇有着拍攝技巧不足、題材老舊、劇情不夠多元化等問題。從受訪者的角度可以得知,廣州本土劇過于因循守舊,沒有跟上時代進步的步伐,缺乏發展所必須的創新能力。廣州本土劇發展在融入本土化元素的基礎上,應找到适當的電視化表達方式,這樣才能更大程度地讓廣大觀衆接納并支持其發展。
近20%的人認為廣州本土劇的語言過于粗俗。廣州本土劇肩負着傳播粵語文化的使命,劇中出現粗話有辱形象。劇中經常會引用大量粵語的俗語俚語來表達,這是民俗,是粵語所獨有的特點,而劇中出現的一些粗言穢語卻是粗俗,讓懂粵語的觀衆聽起來刺耳難受,讓學粵語的觀衆在潛移默化中學歪。親民不等于講粗話,這不符合大衆審美的标準,應有效規範語言,避免出現粗話、髒話。
(四)廣州本土劇自我發展能力不足,同時受外界因素影響
從圖四可以看出,85%以上的人認為自身創新能力不足是廣州本土劇發展過程中面臨的挑戰,27%的人認為是劇情方面不符合現在大衆的收視需求,這都是廣州本土劇自身發展不足所造成的挑戰。分析得出廣州本土劇發展沒有充分了解大衆的收視需求,沒有從以人為本的角度發展,應努力做到貼近群衆,提高自我發展能力,與群衆看齊。
近90%的人認為廣州本土劇受多元化的綜藝節目沖擊,一半的人認為是粵語傳播的局限性較大所造成挑戰,還有人認為廣州本土劇的受衆群體有限。廣州本土劇發展過程固然會受到外界影響,但這不能作為其停滞不前的理由,應努力分析本土劇發展趨勢,努力克服外界因素的幹擾。
(五)觀衆的支持是廣州本土劇發展更有利的因素
從圖五可以看出,近79%的人都認為觀衆的熱愛與大力支持是有利于廣州本土劇發展的因素。确實,觀衆的熱愛是本土劇發展赢得成功的最主要因素。得到了觀衆的熱愛與支持就等于赢得了民心,因此如何能增加觀衆的認可度和好感度就成為了至關重要的問題。廣州本土劇發展應把劇場與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巧妙結合,融入當地的熱點事件和問題,增加觀衆的親切感。同時,廣州本土劇的發展離不開政策支持和資金支持,因此廣州本土劇的發展要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結合,不能顧此失彼,偏重于其中一方。
(六)廣州本土劇應充分利用網絡平台
從圖六可以看出,90%以上的人認為廣州本土劇可以通過官方微博或公衆号了解不同類型觀衆的收視需求,将近一半的人認為可以利用網絡平台的留言功能與大衆交流互動。網絡在當今社會的影響深廣,因此互聯網成為了本土劇發展的新領域。通過在網絡舉辦創新性活動,既能了解大衆的收視需求,促進本土劇的改善,也能增加與觀衆的互動,增加觀衆的認可度。網絡更是廣州本土劇宣傳推廣、與社會接軌的重要媒介,應通過加大網絡宣傳力度,收納更多的觀衆,提高節目的知名度。
四、原因分析
(一)廣州本土劇的創新能力不足
在許多流行電視劇、新穎的綜藝節目和真人秀節目日益繁盛的前提下,提高創新能力是廣州本土劇提高自身競争力的關鍵。當前的廣州本土劇隻能留住小部分忠實的觀衆,卻難以展現出其魅力吸引廣大觀衆。廣州本土劇創新能力不足體現主要在兩點:第一是缺乏劇本的創新。廣州本土劇劇情主要是體現底層老百姓的家長裡短,這其實是很貼近百姓、貼近生活的,但由于其創新意識不足,一味大篇幅體現很瑣碎的小事,過分彰顯人物性格,卻忽略了價值追求,隻是在片面地說事,這也是讓觀衆觀看完很快就忘記的原因,因為劇情并沒有讓觀衆有思考的空間;二是缺乏社會對接的創新。本土劇的受衆是社會中的大衆,而大部分本土劇發展卻忽略了大衆的互動需求。以經典廣州本土劇《外來媳婦本地郎》為例,曆經18年仍獲得許多觀衆的青睐,原因就是劇組開設與觀衆交流互動的專區,利用平台聆聽觀衆的意見,以此不斷改善劇本的創新能力。因此脫離了群衆永遠會止步不前,無法進步。廣州本土劇提高創新能力是實現自我發展進步的強大内在動力。
(二)廣州本土劇的宣傳意識不足
廣州本土劇的宣傳意識較為淡薄,沒有充分利用網絡這一媒介。一部好劇要得到觀衆的欣賞,首先要讓人知道它的存在。如果本土劇的宣傳做得不好,那麼這部劇拍得再好也很難獲得好評。而如今大部分廣州本土劇過多依靠本地觀衆的口口相傳,卻沒有努力争取對其大力傳播、宣傳,導緻其普及程度過低,許多居住在廣州的非本地人根本沒有收看過廣州本土劇。在當今的網絡時代,充分利用起網絡平台來提高競争力至關重要。
(三)泛濫的網劇、綜藝節目等對廣州本土劇發展帶來巨大的競争壓力
如今大部分熱播的網劇、綜藝節目依靠明星打響品牌,依靠觀衆對明星的喜愛推廣節目,新穎的播出形式也深得觀衆的喜愛。相比之下,廣州本土劇顯得較為平平無奇。實際上廣州本土劇多年來堅持發展獨具廣州特色的文化,不僅得到了本地觀衆的認可和支持,更吸引了許多異地的觀衆以其來了解廣州文化,廣州本土劇的精髓和特點就是廣州文化,隻有堅持弘揚和發展廣州文化,才能保存自己獨有的元素。在缺乏明星效益的情況下,堅持廣州本土文化,就是支撐其不斷發展的有力支柱,廣州文化就是廣州本土劇的品牌。
(四)廣州本土劇的社會效益不足
作為代表廣州形象的廣州本土劇,承擔的是弘揚和傳播廣州文化的責任。在本土劇的創作過程中,缺乏聚焦社會的能力,缺乏考慮百姓的心聲。廣州本土劇的創作發展要緊緊圍繞人民,注重創造社會效益,在劇中融入優良的廣州傳統文化,不斷革故鼎新,同時要承擔正确的輿論導向作用,給大衆樹立正确的價值觀,圍繞社會主旋律進行創作,對社會産生積極影響。
五、可行性方案
(一)積極提高創新能力,努力打破陳規
1、提高劇情設計的内涵和技巧
一部好劇最忌諱的就是把事情原原本本地展現出來,而沒有給觀衆留有思考想象的空間。一部劇不僅需要在當下帶給觀衆視覺上的享受,更需要在餘後能讓觀衆記住它。可以在劇情多使用一些制作懸念的技巧,例如埋下伏筆、前後照應,讓觀衆積極思考劇情所表達的價值深意。同時還要注重細節的處理,拍攝時減少“穿幫鏡頭”,解決劇情篇幅過長、叙事瑣碎的問題,以多角度的方式呈現場景。
2、開設觀衆互動平台
本土劇的受衆其實不僅僅局限于本土的觀衆,應該把視野放得更廣,多聆聽各地觀衆的意見,收集大衆多樣化的收視需求。可以充分利用網絡平台,創建微信、微博公衆号,讓大家在平台留言,對本土劇各方面提出意見和建議,并積極在其回複,與觀衆進行交流。還可以舉行劇組演員的親民活動,通過遊戲互動、現場簽名合照的方式多與觀衆交流互動,通過有趣的活動走近觀衆、聆聽觀衆。
(二) 加強廣州本土劇的宣傳
1、充分利用網絡加大宣傳
随着網絡的不斷深入發展,網絡宣傳可謂是一種成本較低的宣傳方式。利用微信、微博公衆号等網絡平台進行轉發抽獎或有獎競猜活動,讓廣州本土劇宣傳到各地,以有獎活動吸引廣大觀衆收看。還可以在網絡平台發布劇組拍攝地免費參觀活動,讓觀衆親臨拍攝現場,感受演員的拍攝環境,在現場感受本土劇中廣州文化的氣氛。在觀衆心中打響口碑,對本土劇進行宣傳。
2、參與社會公益活動擴大影響
參與公益活動是擴大影響,提高美譽度的重要手段。劇組演員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獻愛心,代表的是本土劇樂于奉獻的精神,這種公益精神無疑能夠極大地得到觀衆的肯定與支持,從而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赢,在觀衆心中樹立良好的形象。劇組可以實時在網絡平台發布公益活動,招募想與演員一同參與的志願者,讓大衆一起參與進來,感受奉獻的樂趣,感受本土劇的公益精神。
(三) 開展廣州本土劇本土化再造
提起粵語、西關大屋、騎樓等詞就會讓人想到廣州,廣州本土劇同樣可以利用這一優勢打造屬于自己的品牌。在劇情中巧妙融入廣州韻味,通過普通的衣、食、煮、行讓觀衆了解廣州文化,感受廣州文化的精髓。在劇中呈現出觀衆所熟知的廣州建築、廣州小食等都能觀衆有所回味,對于不熟悉廣州的觀衆則會留下獨特的印象,打造獨具廣州特色的品牌。廣州本土劇在傳承廣州文化的基礎上,貼近百姓、貼近生活,融入當代新的元素,例如生活小常識、社會熱點問題等,讓觀衆在觀看本土劇的過程中學到或了解到一些資訊。
(四) 發揮地區文化産業的價值引導作用
作為文化産業,廣州本土劇肩負着傳承優秀文化的責任。廣州本土劇在發展過程中必須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而不能偏離,圍繞社會主旋律進行創作,加強語言的規範性,剔除劇中出現粗話、髒話的現象。承擔起正确的輿論導向作用,堅持正确的價值導向,給大衆樹立正确的價值觀。
參考文獻:
[1] 龔衛鋒.既要接地氣也要融媒化[N].羊城晚報,2016-03-22.
[2] 張賀.這部廣東本土電視劇登上人民日報:播了17年突破3000集[N].人民日報,2017-02-09.
[3] 屈萬菊.如何打造城市品牌[EB/OL].http://cnews.chinadaily.com.cn/2016-06/29/content_25904264.htm,2016-06-29.
[4] 劉敏、黃美儀.地方電視台情景劇的本土文化要素分析[EB/OL].http://www.doc88.com/p-6902152988297.html,2015-05-12.
[5] 宋心蕊、趙光霞.央視電視劇品牌影響力進一步提升 社會效益放首位[EB/OL].http://media.people.com.cn/n1/2016/0129/c40606-28094215.html,2016-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