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lsz/sjjxcg/
首頁- 網絡思政- 實踐教學成果

關于“文化清流”綜藝節目對青少年價值取向的引導作用的調查報告——以廣州地區為例-2017級電商二班楊澆桃等(指導老師:王靜儀)

關于“文化清流”綜藝節目對青少年價值取向的引導作用的
調查報告
——以廣州地區為例
 
 
班級:2017級電子商務管理學院電商二班
調查小組組長:杜婷婷  學号:201704070211
調查小組組員:黃曉鈴  學号:201704070220
  筆   者:楊澆桃     學号:201704070240


 
 
     内容摘要: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出現了類似于《朗讀者》、《見字如面》、《中國詩詞大會》這樣弘揚文化的綜藝節目,以個人成長、情感體驗與傳世佳作相結合的方式,采用傳播媒體的途徑,進行更好地弘揚和傳播優秀的傳統文化。“文化清流”綜藝節目的出現,預示着中國真正優質的“中國綜藝”。這些清流綜藝從傳統綜藝的流俗泥沼中脫穎而出,并有望将主流的電視節目觀引導到一個傳播文化、更具有深遠意義的層面,使得更多的當代青年更加積極主動地關注和了解,從而對其的價值取向也起到一定的引導作用。本次調查結合數據和實際情況針對“文化清流”綜藝節目對青少年價值取向的引導情況進行探究和分析,力求提出具有建設性的意見,使得青少年的價值取向能夠被多種形式進行正确引導。
     關鍵詞:文化清流;綜藝節目;價值取向;引導作用;傳統文化
 
 
 
     一、調查背景
      目前我國發展速度較快,人們的物質生活得到滿足之後開始追求精神上的滿足,而我們國家在引導當代青年的價值觀上也是越來越重視。現如今,人們最常接觸的就是網絡媒體,所以很多的節目創始人就打算在綜藝節目這一塊創新,打造出關于中國傳統文化的綜藝節目,與傳統的綜藝分别開來,通過節目特色來引導青少年的價值觀,為其樹立正确的價值觀提供導向作用。但此類清流節目的出現也存在着弊端,節目創始人對節目制作的精細程度、消費者的觀看認知程度都會對節目效果産生很大的影響,對青少年的引導作用也會受到影響。面對這些問題我們應該怎樣解決呢?通過問卷的形式深入了解人們對該類節目的需求,并對其抱有怎樣的期望和觀看動力,通過客觀數據采集分析其中的原有,發現問題,并且反映消費者的意見和建議。
      在現如今時代,互聯網發展迅速,網絡信息時代的到來讓人們的精神追求達到更高的層次。在大多數綜藝節目在市場上遇冷的背景下,像《朗讀者》、《見字如面》這一類節目秉着滿足人類認知需求的精神文化産品本應是主流,文創産業不應被金錢所誤的創作理念,出現在大衆面前。此類綜藝節目的商業價值在于核心受衆主打高素質人群,核心競争力在于滿足人類普遍的認知需求,這些節目不和傳統的綜藝一樣随波逐流,才能夠赢得觀衆的一緻好評。
      文化清流節目的出現,滿足了由于互聯網發展迅速而希望追求更高的網民的需求,《見字如面》這樣文化氣息濃郁的節目定位網綜,在互聯網内容海量上留有的給那種有價值、有意義的内容的空間的巨大的,而網民對這部分的需求實際上也是普遍而強烈的。
      像《見字如面》這類清流節目的成功也許會促進這類節目在互聯網中産生和發展,也為文化類節目探索出了多種多樣的合作模式,能夠給現在混亂的文娛市場帶去一些積極影響,給當代青年的價值觀提供了指引的作用。
      但凡事都有利弊 [2],雖然該類節目播出的效果很不錯,但是也存在着很多的缺點和不足。在文化綜藝播出的同時,其蘊含的文化、節目的形式、啟人的方向等各方面還需要完善,其中的需要的建議,也值得引起注意和引發思考。
 
     二、調查時間、地點、對象、方法及内容
      調查時間:2018年7月12日至8月13日
      調查地點:廣州市
      調查對象:廣州市内青少年
      調查方法:問卷調查(本次問卷共發放330份,回收率100%)
      調查内容:調查“文化清流”綜藝節目的出現對青少年的價值導向情況
 
     三、數形結合分析問題
      目前我國發展速度較快,人們的物質生活得到滿足之後開始追求精神上的滿足,而我們國家在引導當代青年的價值觀上也是越來越重視。現如今,人們最常接觸的就是網絡媒體,所以很多的節目創始人就打算在綜藝節目這一塊創新,打造出關于中國傳統文化的綜藝節目,與傳統的綜藝分别開來,通過節目特色來引導青少年的價值觀,為其樹立正确的價值觀提供導向作用。但此類清流節目的出現也存在着弊端,節目創始人對節目制作的精細程度、消費者的觀看認知程度都會對節目效果産生很大的影響,對青少年的引導作用也會受到影響。面對這些問題我們應該怎樣解決呢?我們通過問卷的形式深入了解人們對該類節目的需求,并對其抱有怎樣的期望和觀看動力,通過客觀數據采集分析其中的原有,發現問題,并且反映消費者的意見和建議。
      本次的問卷調查主要從三個方面展開,包括“青少年對‘文化清流’綜藝節目的了解與認知”、“青少年對‘文化清流’綜藝節目持有的态度和觀看體驗與評價”及“規範‘文化清流’綜藝節目的更好發展的意見調查”,進而分為六個小點進行調查,具體數據如下:
      (一)消費者對“文化清流”綜藝節目認知的基本概況
      從圖一、圖二、圖三可見,本次共有330位消費者參與調查,其中男生占33.33%,女生占66.67%,女生比例居多,是男生的兩倍。從年齡段上看,絕大多數都是處于14-26歲的青少年,占全部的94.24%,其他14歲以下、26-30、30歲以上的分别占2.42%、1.52%、1.82%。這兩個數據表明青少年對“文化清流”綜藝節目的認知度較大,特别是女生。有超過一半以上的的人對其第一印象表示為一般般,占比61.21%,其餘還有表示感興趣、想去了解,覺得枯燥并不想了解的分别在8.18%、1.82%左右。這表示還是有大部分青少年對這類文化節目沒有引起重視,節目效果還不是很理想。
      (二)大部分青少年對“文化清流”綜藝節目不夠了解
      從圖四、圖五的數據可見,針對是否聽說過“文化清流”綜藝節目,57.88%的受訪者表示沒有聽說過,隻有42.12%的受訪者表示聽過,并且有54.24%的人表示對這類節目不了解,38.48%的人表示了解一點點,非常了解的人很少,隻占全部的7.27%。此數據表明大部分的青少年對該類節目的關注度較低,在如《見字如面》等這類節目播出之前是很少去了解的。
      (三)青少年對特定文化節目的認知差異大
      從圖六數據可見,在衆多的節目中被公衆所認同的節目《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廣為人知。分别占比為80.61%、76.06%,還有《見字如面》、《遠遊24小時》、《一路書香》等節目也分别占有54.85%、13.33%、52.73%。但也有一部分人沒有分清清流節目與傳統綜藝節目的區别,認為像《向往的生活》、《奔跑吧》、《高能少年團》及其他這樣的節目也屬于“文化清流”綜藝節目,這樣的也分别占有18.48%、11.21%、6.97%和3.03%的比例。這說明大部分的“文化清流”綜藝節目都已經被人們認識和了解到,占有大部分的比例,但還是有一小部分人分不清“文化清流”綜藝節目與傳統的綜藝節目 [3]。因此,提高“文化清流”綜藝節目的知名度、擴大受衆群體是該類節目創始人應該加以考慮的問題。
      (四)青少年自己主動了解節目并對傳統文化抱有很大期望
      從圖七圖八可見,“文化清流”綜藝節目的出現,給人們提供了多種了解優秀傳統文化的渠道。以下是針對青少年對該類清流節目的第一印象和觀看原因情況數據調查,本次受訪的330位受訪者中有40.91%的人表示喜歡這類節目,39.39%的人便是對這種類型的節目感覺一般,有13.64%的人沒感覺和1,21%的人表示不喜歡這種節目,特别喜歡這種節目的隻占4.85%。這表明大部分的青少年還是喜歡這種類型的綜藝節目的,對其持有肯定的态度。隻有少部分人是無感或者不喜歡。另外在330為受訪者中有超過一半以上的人是由于自己想主動了解、對傳統文化感興趣以及該類節目形式新穎而去了解的,這分别占有54.24%、46.06%、52.42%的比例。還有42.73%的人是通過别人推薦去觀看的,隻有26.67%和2.42%的人是随大衆或者是其他的原因去觀看的。這一數據說明這些青少年對傳統文化還是抱有很大的期望和興趣的,是出于想要了解更多的文化而去主動了解的,表明該類的清流節目起到了很大的節目效果。
      (五)較多青少年有繼續觀看的意願
      從圖九可見,在節目播出之後,有較多觀看過該類“文化清流”綜藝節目的青少年表示以後還想繼續觀看的,占總人數的41.82%,還有47.88%的人表示看情況,也有10.3%的人表示是不想再去觀看這類的“文化清流”綜藝節目。從這個數據中可以看出,還是有一部分人喜歡這類清流節目的,說明節目的播出效果的不錯的。但想要吸引更多的人去觀看,節目制作人還是要多下功夫。
      (六)“文化清流”綜藝節目較大程度地傳播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在訪問“文化清流”綜藝節目有何優缺點是,本次共調查了330人,從圖十可見,“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占總人數的85.15%,認為“增強人們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的占總人數的81.52%,還有超過一半以上的人認為這一類清流節目能夠豐富人的精神世界、節目内容有深度,制作精良和可以擴大人們的知識面,這分别占總人數的72.12%、65.76%、63.03%,也有52.42%的人認為該類節目彌補了傳統綜藝節目的不足,并且有1.82%的少部分人認為這繼承和發揚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一數據表明大部分的受訪者認為這類節目的播出作用是比較大的,認為該類節目有很多的有點,是可以保持的地方。
      (七)受衆群體較窄
      所謂凡事都有利有弊,“文化清流”綜藝節目的出現在優點的同時,肯定也會存在着不足的地方。針對“文化清流”綜藝節目的不足進行調查,在330位受訪者中,從圖十一可見,該類清流節目專業化與大衆化的矛盾、受衆群體較窄的比例較大,分别占總人數的67.88%、68.79%,認為“内容深奧,過于枯燥”的占54.24%,“承受較大的生存壓力”占53.33%,“綜藝元素不夠,無趣”占45.76%,“沒有話題明星帶動熱度”的占有33.94%,還有3.33%的人認為此類節目宣傳不足。傳播頻率和渠道較少、沒有貼切生活和群衆等。根據數據表明,雖然“文化清流”綜藝節目的播出有很多的優點,但也存在這較多的問題。與好處相比,受訪者對弊端的反映度還是能夠看出一些問題,清流節目的不完善之處也是考驗節目創始人和制作人在節目制作過程中能否滿足人們的需求、起到引導青少年觀看具有價值導向的清流節目的作用,畢竟這一類清流節目的出現存在着不确定性,對青少年的影響力度也存在着不确定性,要做到對其起到價值導向的作用,還是要去認真思考和努力完善的。
      (八)“文化清流”綜藝節目有較多積極影響
      對于“文化清流”綜藝節目的出現,很多人對其抱有不同的看法和評價。針對對“文化清流”綜藝節目的看法對330位受訪者進行調查,根據圖十二,其中認為該類節目“是一種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渠道”的占總人數的86.67%,有80%的人認為具有“感染力強,容易産生共鳴”,而認為“言簡意駭,道理深刻”、“讓人耳目一新”的分别占有71.52%和67.88%的比例。同時,這其中也有13.94%和3.64%的人認為該類節目無聊或者是其他認為不夠深入,僅涉及傳統文化的表面的。這一數據表明,絕大多數的人都認為該類節目起到很大的作用,對青少年的價值取向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也有因節目涉及的深度不大,使得有少部分人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是否深入學習傳統文化,這個問題也是值得去思考的。
      “文化清流”綜藝節目的播出,在當今社會發達的網絡媒體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一些追求更高精神層次的需求,此類節目也會起到一定的作用。針對“文化清流”綜藝節目的影響對330位受訪者進行調查,根據圖十三,有80%的人認為觀看完節目後會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70%的人表示觀看完節目後深入了解和學習中華文化,也有54.24%的人認為會有增加了學習中華文化的技巧。但是也有64.85%的人表示看完節目後隻是當下會有想要了解的沖動,有10.3%的受訪者表示看完節目之後并沒有什麼影響。這數據表明,大部分的受訪者還是認為觀看“文化清流”綜藝節目後會有得到啟發,或者是滿足了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對他們更深一步了解和接觸傳統文化提供了渠道,也對他們的價值認知有了大的提升。同時,少部分人認為沒有什麼影響的存在,也說明了“文化清流”綜藝節目還是有不足的地方,還是需要更深層次的去完善,擴大受衆群體,争取給更多的人帶來更多的積極影響。
      從上述現象可以分析出,節目的制作精細程度、内容涉及深淺、節目播出形式等這些都是會影響到節目的播出效果的,對青少年的價值導向作用也會有一定的影響。為完善文化清流節目、為青少年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供更多的渠道,接下來我們調查了人們的意見和建議。
      (九)受訪者希望“文化清流”綜藝節目形式可以多元化
      根據當前播出的“文化清流”綜藝節目,受訪者提出了他們的建議。本次共有330位受訪者接受調查,根據圖十四,262位受訪者認為這一類“文化清流”綜藝節目應該“形式多元化,符合當今潮流”,占總人數的79.39%,212位受訪者認為應該“開設多類型節目,吸引更多的受衆群體”,占總人數的64.24%,還有的受訪者認為應該“多關注一些非物質文化遺産,不要隻局限于詩詞”、“選擇在黃金時段播出”、“邀請熱度嘉賓,提高知名度”和“相關部門加大經費支出力度”,分别占總人數的57.27%、46.67%、44.24%和40%。這一數據表明,“文化清流”綜藝節目的完善可以通過很多種方法去實行,包括節目形式、知名度、節目類型、創意創新和政府支持等。這些發展的方向都是值得去考慮的。

     四、原因分析
      在“文化清流”綜藝節目大量出現的情況下,青少年受“文化清流”綜藝節目的影響較大—以廣州地區為例,“文化清流”綜藝節目在當今社會中充當的是一種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角色,它給人們帶來的是增強了人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豐富了人們的精神世界,在擴大大衆知識面的同時也彌補了傳統綜藝的不足,更是對青少年的價值取向起到了導向作用,得到了廣大群衆的認可和支持,文化類節目進入了2.0時代。但導緻其沒有創下綜藝新高度、引導作用不到位、甚至是出現疲态等現象的發生有四大原因。它們分别是市場有限、節目形式過于單一缺乏創新以及内容同質化明顯、節目定位不清晰,文化挖掘不深入、個别成功案例不能代表整體發展情況 [4]
      (一)市場有限
      很多受訪者表示沒有經常性或抱有很大的熱情和興趣去觀看這一類“文化清流”綜藝節目的一大原因就是因為這類節目的市場性沒有很大,在綜藝市場上處于小衆範疇 [2]。這也是導緻節目沒有創新高度的主要原因,同時也是沒有吸引到很多青少年去觀看的原因。
      (二)節目形式過于單一,缺乏創新,并且同質化明顯 [5]
      根據本次調查,大部分受訪者表明這類的文化清流節目形式單一,都是以詩歌、成語、朗讀這些方式去演繹比較深奧難懂的文化,而且節目的同質化特别明顯,缺乏創新和創意。沒有特别讓人耳目一新的形式,導緻青少年沒有耐心和興趣去觀看這類節目,所以就對有的青少年的價值導向作用可能就不是很明顯。
      (三)節目定位不清晰,文化挖掘不深入
      在“文化清流”綜藝節目的播出中,由于時長不夠、主題不一等讓觀衆不能夠得到完整的體驗和感同身受、身臨其境,有的故事也已經蓋過了文學的風頭,從而導緻觀衆的興緻缺缺,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它本身對青少年的導向作用。
      (四)個别成功案例不能代表整體發展情況
      在當前文化類綜藝在數量上呈現井噴式增長的趨勢下,“文化清流”綜藝節目也未能代表文化類節目就此迎來黃金時代,它雖然具有代表性的《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已受到大家的廣泛關注,卻不能意味着文化類綜藝迎來春天,可能還需要一個漫長的發展時間。董卿也曾說過:“我并不認為因為時《中國詩詞大會》或者《朗讀者》得到了大家的關注就标志着今天中國文化類節目就開始大火或者說真的迎來了一個新的春天,但是起碼它是一個風向标。但是文化類的節目真的不好做,它需要更精心的設計。” [2]這也說明了“文化清流”綜藝節目對當代青少年的價值導向作用的力度還有待加強,還可以繼續完善,争取做到能夠影響更多的青少年去關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樹立正确的價值取向。
      從以上幾點可以看出,“文化清流”綜藝節目對青少年的價值導向作用并不是很大,存在的問題還有很多,需要節目的創始人和制作人花費更多的心思和精力,才能夠使“文化清流”綜藝節目起到引導青少年價值取向的效果。
 
     五、解決方法和建議
      通過這次調查,我們發現,“文化清流”綜藝節目對青少年的價值導向作用不到位的被既有青少年們被傳統的綜藝節目所影響,對此類清流節目不感興趣的原因,也有這類節目受衆群體較窄、節目形式過于單一、内容同質化、定位不清晰等其他問題,為使得文化清流節目能夠更大程度上給青少年帶來價值觀上的積極影響,共同為當代青少年樹立正确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我們小組結合受訪者的意見提出以下觀點和建議:
      (一)青少年自身要主動參與、主動了解
      在這個紛繁複雜的社會現狀裡,當代的青少年需要自覺主動地去多關注這一類的“文化清流”綜藝節目,主動的了解優秀的傳統文化,在了解了的基礎上培養自己在這一方面的興趣,進而多觀看這些節目,更深層次地了解,培養自己正确的三觀,汲取“文化清流”綜藝節目中的營養,讓其引導自己樹立正确的價值觀。
      (二)“文化清流”綜藝節目的創始人和制作人要投入更精心的設計
      “文化清流”綜藝節目能否對青少年起到引導作用關鍵也在于節目的創始人和制作人投入的精力和态度。為使得清流節目能産生更大的引導作用,節目創始人和制作人要做到:
      1、使得節目形式多元化,符合當今潮流
      因為當代的年輕人都跟着時代的潮流,喜歡新鮮的事物。所以要想引起青少年們的關注,得到他們的青睐,就要在節目中加入當今的事物,跟上時代潮流,用多種形式的演繹方式去吸引青少年。
      2、開設多類型的節目,擴大受衆群體
      現在出現在大衆視野上的“文化清流”綜藝節目都是一些年代比較老的、詩詞、成語這些比較單一的,種類較少,缺乏新穎。導緻都是中老年人較多的關注這些節目,對青少年群體影響的範圍不大。所以就要增加多種類型,使其成為大多數人的狂歡。
      3、增加符合價值取向的節目特色,主動尋求突破,持續創意創新
      在這發展迅速的社會裡,不變化不創新是發展不了,無論是人還是物。所以“文化清流”綜藝節目要想長遠的發展下去、想起到更大的引導作用,就得要創新。節目的創始人和制作人要善于辨識時代發展的方向,抓住青少年們喜愛的節目特色,做出符合他們價值取向的特色,突破舊的傳統觀念。這樣制作出來的節目符合青少年的價值取向,這樣一來就可以更大程度上滿足他們的需求,從而起到更大的引導作用。
      4、多關注一些非物質文化遺産,不要隻局限于詩詞
      傳播優秀傳統文化,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确的價值觀可以從很多方面去展開,不要僅限于詩詞。像《中國詩詞大會》、《漢字聽寫大會》、《向上吧!詩詞》等這些節目都是與詩詞有關的,這種匮乏新鮮感的節目難免會讓觀衆覺得審美疲勞,也讓觀衆漸漸的不再走心。所以這類的“文化清流”綜藝節目要多涉及到更多的文化領域,對文化的挖掘要深入,不要隻是涉及其表面而已,讓觀衆可以深入地了解到優秀的傳統文化不止是詩詞而已,而是在更多的領域例如古玩器物、戲曲、古物圍棋象棋等這些,都是可以在考慮範圍内的。這樣多方面的發展能夠更大程度上吸引青少年的關注,可以更大程度地給他們帶來積極的影響。
      (三)政府和相關部門也要加大扶持力度
      一個成功節目的制作到播出,這其中離不開政府的幫助和支持,所以政府的支持力度要加大,相關的部門也要加大對文化清流節目的經費支出力度,為能夠創作出更大程度上滿足青少年們的需求、起到更大的引導作用的“文化清流”綜藝節目,各部門應該團結一緻,深入挖掘和分析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所在,投入更加精細的設計與創作。比如說央視這些比較具有代表性的電視台可以加大支持力度和宣傳力度,使得“文化清流”綜藝節目能夠起到更好的導向作用、能夠更好的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确的價值觀。
      在各種真人秀、喜劇、音樂類娛樂節目霸占綜藝熒幕的時候,像《奔跑吧》、《極限挑戰》、《向往的生活》、《快樂大本營》等這些綜藝。這些“油膩膩”的娛樂節目均以“大明星、炒話題、高投入”等标配手段呈現在電視熒幕上,千篇一律的綜藝遊戲和當紅明星不僅讓觀衆産生審美疲勞,也讓人覺得節目越來越不走心。在這種“抄、濫、空、假、俗、貴、霸”七大亂象叢生之時,電視台節目的“缺鈣”和“貧血”現象漸漸放大。此時,《見字如面》、《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等這樣的清流節目應運而生,無疑是滿漢全席餐桌上的一道清粥小菜,别緻又富含韻味。
      習近平主席曾在文代會上強調:要堅定文化自信。而文化清流節目的意義則在于深挖内涵、觀照現實。此次,文化類節目得以火爆,在一定程度上是将習近平主席的發言精神貫徹落實;另一方面則是對電視熒屏的“補鈣”,也是對國人的一次文化輸入 [5]。然而,這一類清流節目還沒做到最好、沒有滿足大多數人的需求,對青少年的價值導向作用還不到位,所以仍需要繼續努力創新。
 
 
參考文獻:
[1]高澤群.淺談當代中國電視綜藝節目的創作[J].今傳媒,2017(7):57-58.
[2]韋迎紅.文化類電視節目的創新趨勢.[J].視聽,2017(8):2-2.
[3]韓英楠.文化類節目火爆“清流”不是原因[N].北京晨報,2017-03-16.
[4]宋政.《見字如面》《詩詞大會》大熱背後的冷思考:文化類節目“疲态”出現?[EB/OL].http://news.hexun.com/2017-09-20/190927839.html,2017-09-20.
[5]胡洋.《見字如面》《朗讀者》大火,文化類綜藝為何迎來春天?[EB/OL]. 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1135349.html,2017-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