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lsz/sjjxcg/
首頁- 網絡思政- 實踐教學成果

關于潮汕籍大學生對返鄉就業的意願以及對潮汕地區政府返鄉就業新政策的落實程度調查報告-2017級國貿1班李宛桦等(指導老師:王靜儀)

關于潮汕籍大學生對返鄉就業的意願
以及對潮汕地區政府返鄉就業新政策的落實程度調查報告
 
 
    班級:2017級電子商務管理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一班
調查小組組長:李宛桦    學号:201704040125
調查小組成員:許岱純    學号:201704040146
調查小組成員:林靜娴    學号:201704040132
執   筆   者:李宛桦    學号:201704040125

 
      内容摘要:現階段高等教育進入大衆化時代,當今的大學生面臨多重選擇,同樣也承擔着多重壓力。國際金融危機和國内經濟結構調整給大學生就業帶來了更大的難度。本次報告通過調查潮汕籍大學生的就業意願以及對潮汕地區政策的了解程度,我們小組從社會、家庭、個人三方面進行調查,發現潮汕籍大學生就業方面與相關政策的落實程度來探讨返鄉就業的出現的問題,此次調查目的是通過調查大學生産生不同意願的原因和政策落實廣泛度,意義是讓大學生更好的做好職業生涯規劃,讓政府加大對大學生的支持,讓潮汕地區返鄉就業政策更好落實,并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潮汕籍大學生;返鄉就業;意願;政策;落實程度
 
 
      一、調查背景
      中國受歐美經濟持續低迷、國内經濟轉型的影響,我國經濟增長速度繼續回落,出口增長乏力,緻使大量的企業減員或倒閉,企業用工需求趨于謹慎,加上高校畢業生人數不斷攀升,就業形勢更加嚴峻。我國區域之間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高校畢業生傾向于在城市求職,不願意到二三線城市和基層就業。多數高校畢業生仍然希望在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就業,希望在經濟發達地區和大中城市生活就業。就業是現在最大的民生,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是國家的重要工作之一。國家在2018年7月下達了《關于大力發展實體經濟積極穩定和促進就業的指導意見》,同時在指導意見中闡明将大力支持返鄉下鄉創業活動,創造高質量就業崗位。
      教育部發布的《中國高等教育質量報告》顯示,2018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達到820萬人,比2017年增加25萬人。 [8]再創曆年新高,就業創業工作面臨複雜嚴峻的形勢,畢業生數量龐大,工作崗位有限,導緻大學生就業壓力加大。雖然就業形勢嚴峻,但就業市場的新動向也值得關注,中小城市頻出校内招工優惠政策攬人才,國家各部門聯合印發了《高校畢業生基層成長計劃》鼓勵大學生到基層工作。面對現在複雜的就業形勢,樹立正确的擇業觀與就業觀,選擇合适的理想職業是當代大學畢業生面臨的緊迫問題。
 
      二、調查方案
      調查時間:2018年7月15日-31日
      調查對象:廣東省潮汕籍大學生
      調查地點:潮汕地區
      調查方法:問卷調查法(本次共發放202份問卷,回收202份,有效率100%)
      調查範圍:潮汕地區
      調查主題:通過發放網絡問卷調查潮汕籍大學生返鄉就業的意願以及影響因素,由此發現潮汕地區政府返鄉就業新政策落實中出現的問題,通過報告分析出潮汕籍大學生意願不同和潮汕地區政府政策落實不充分的原因,做出相關的可行性方案。
 
      三、數據分析
      (一)潮汕籍大學生對職業發展定位不明确
      在大學四年,很多同學對未來步入社會沒有明确目标和計劃。如下圖圖一,在我們的調查中,有69.32%的人是大一的新生。很多同學在曆經高考的艱苦角逐後,才适應了大學生活節奏,同時忙于當前生活上和學習上的煩惱。如下圖圖二,據調查顯示,有41.08%的人對于返回家鄉就業前景的信心不清楚,有28.22%對家鄉發展前景沒有信心。大部分人沒有對大學2-4年有明确規劃,對自己專業的前景缺乏關注,同時對自己以後從事哪方面的職業沒有太多想法。因此對畢業後工作學習還沒有詳細的設想和規劃,更不用說對未來就業地點的選擇了。從調查數據可知,大一新生占比例較高,很多人還是對返鄉就業前景抱有迷茫的态度,對自身未來規劃這方面意識較薄弱。
      (二)潮汕籍大學生返鄉就業的意願不高
      如下圖的圖三顯示,調查中的潮汕籍大學生大部分就讀于珠三角地區的大學,其中50%的學生就讀于廣州,相對于潮汕地區的大學,珠三角地區學校師資較為雄厚,文化氛圍更好。同時珠三角地區相比于潮汕地區就業前景更好,生活條件讓人滿意。如下圖的圖四數據,有58.42%的人沒有返鄉就業的意願,大部分人對自己的家鄉的實際發展前景不了解,更喜歡留在珠三角等發達地區上學或是就業。
      (三)潮汕籍大學生喜歡潮汕家鄉生活圈
      擁有一個舒适的生活圈是很多人向往的未來, 照顧家庭和熟悉的生活環境以及壓力較小的工作是每一個人都渴望的。如下圖圖五的數據顯示,有68.32%的人由于便于照顧父母的因素選擇返鄉就業,還有62.87%的人因環境熟悉也選擇返回家鄉。同時因人際關系、工作壓力、生活成本這三因素返鄉的比例也較高,由此可以看出在一個舒适的生活氛圍下,大部分人會将專業對口、就業機會、薪酬福利水平等因素放在後面考慮。因此在家鄉擁有一個舒适的生活圈下,大部分的人是願意考慮返鄉擇業。
      如下圖圖六,有64.85%的人由于個人發展機會小選擇放棄返鄉,同時有60.89%的人因薪酬福利水平低不返鄉。不少人人由于擔心潮汕地區發展空間小,對于個人未來發展的可能性産生了質疑。由此看來,大部分人對于潮汕地區企業發展狀況不夠了解,對就業新政策較為陌生。
      (四)潮汕籍大學生對家鄉行業發展不了解
      如下圖的圖七,有37.62%的人認為經濟較一般,但一些行業發展前景良好。有30.69%認為經濟很一般,不了解行業發展潛力。同時還有19.8%的人認為發展前景不錯。潮汕地區位于粵東地區,近年來随着廣東省振興粵東西北地區發展戰略的深入落實,潮汕地區不斷引進大型企業,鼓勵制造企業積極發展服務型制造,推進傳統産業升級和職工技能提升,企業快速發展,如進駐汕頭的比亞迪公司、宜華集團等。可以看出,大部分潮汕籍大學生對家鄉行業發展不夠了解,家鄉政府缺乏了宣傳。
      (五)政府返鄉就業新政策落實不足
      如下圖的圖八顯示,有54.46%的人對返鄉就業優惠政策不了解。實際上政府舉辦了很多的返鄉就業活動,如汕頭市舉辦的“2017年汕頭夏季人才交流大會”“2018年汕頭市春季人才交流大會”,2017年潮州市“南粵春暖”暨春季人才交流招聘會等……其實政府舉辦了很多給大學生返鄉人才交流的機會,但是政府宣傳不夠廣泛,大部分人沒有公共平台去了解咨詢,導緻大部分人對此并不了解。
      在這次問卷調查中,潮汕籍大學生對返鄉就業意願不同和潮汕地區政府返鄉就業政策落實不足主要存在四個問題:第一,大學生對職業發展定位不明确;第二,大學生沒有樹立正确的擇業觀;第三,政府對大學生支持度不夠;第四,政府信息公布渠道不全面。
 
      四、原因分析
      經過多次調查,潮汕籍大學生返鄉就業意願不同和潮汕地區政府返鄉就業政策落實不充分的存在的原因涉及多個方面,個人自身定位不明确,對家鄉行業發展情況不了解,政府對外宣傳力度不足,平台不完善,學校提供咨詢較少等等。将這些方面逐一分析,這樣更好的總結潮汕籍大學生返鄉就業意願不同和潮汕地區政府返鄉就業政策落實不充分的存在的原因,找到可行的方法。
      (一)沒有規劃好職業發展生涯
      在大學的生活中,沒有做好大學學習規劃,對于時間分配過于随意化,沒有利用好碎片時間。對于自己學習和社會實踐分布不均勻,沒有考慮清楚未來是否深造或就業。未能了解就讀專業的前景和人才需求方向,導緻未來就業職業選擇不明确。由于這樣的放縱,不能在畢業後有明确的選擇方向,對就業地區的選擇也保持着迷茫态度。
      (二)未能樹立正确擇業觀
      當今大學生在選擇職業過程中,出現了擇業功利化現象,大學生更加注重自身價值實現,過分考慮個人薪酬待遇,擇業動機偏向于物質利益。出現了擇業自我化現象,部分同學選擇就業地域上更加趨向經濟發達地區,在行業選擇上更傾向于國企單位,不願去基層單位,社會責任感缺失。出現了擇業盲目化現象,擇業定位不準确,出現盲從心理。未能考慮理想實力與自身實力是否匹配,沒有充分認識自我。不切實際,脫離現實的選擇職業,沒有深刻思考自己職業理想和未來發展道路。
      (三)對大學生支持度不夠
      政府有關部門沒有與學校進行積極對接,未能将新入駐的企業信息及時下達給學校進行宣傳。企業需要不同類型的人才,學校提供的人才專業素質不符合企業要求,人才數量需求未能得到有效的滿足,學校内每年輸出給社會的人才供給也未能有效的得以就業。需求與供給存在落差。
      (四)信息公布渠道不全面
      政府對于返鄉就業的政策信息公布不夠廣泛,單單隻依靠報紙發售,對于現今民衆了解政府政策是遠遠不夠的。政策宣傳過于說教式,不能與廣大群衆接軌,仍然使用遺忘嚴肅的政務宣傳模式,不能與時代接軌。如今傳統媒體已經不是主導信息傳播的主體了,網絡媒體的政務宣傳遠比傳統媒體效率高的多。
 
      五、可行性方案
      (一)政府要加大對大學生的支持
      政府要加大對返鄉就業新政策的宣傳力度,讓更多潮汕籍大學生深入了解家鄉的政策。同時要加大網絡媒體的宣傳,做一些關于返鄉就業的小冊子免費發放入大學校園。使用抖音短視頻等應用軟件進行政務宣傳,政府部門很容易聚集起數十萬甚至上百萬的粉絲數,構成官民互動的信息基站,大大提高了信息傳播速率。借助短視頻平台優勢進行政策宣傳,提高城市知名度和影響力,打破以往嚴肅的宣傳模式,展現出于是進俱進的時代精神,對地區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以這種方式進行宣傳不僅讓人眼前一亮,還讓政府形象顯得更親民、更接地氣。從信息公開的角度來看,不僅幫助政府進行形象建設,還同時滿足了大衆的知情權,為公衆監督提供依據,與最廣大的群衆保持緊密聯系。
      加強與學校的聯系,安排好與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分利用網絡、簡報、宣傳欄、等形式加大校園内部宣傳的力度。采取教育簡報、論壇、宣傳欄等形式對政府返鄉就業的特色工作、典型活動,畢業大學生受益心得公布等進行宣傳。利用人才交流會讓潮汕籍大學生家長等走進校園,親身體會企業與政府和學校三者緊密聯系給潮汕籍大學生返鄉就業的變化,增強他們對返鄉就業的支持和熱情。
      (二)學校要增加對返鄉就業的輔導
      學校應多做一些關于大學生擇業觀和就業觀的講座,邀請一些經驗豐富的企業家或是教授。通過課程的學習,給予上課的同學學分學時的獎勵,提高大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大學生樹立正确的擇業觀,做出正确的職業選擇,克服擇業中的不良因素。開設就業與擇業模拟訓練,對學生職業理想與現實差距進行評估,将課程融入實踐,增強學生對社會的“責任與擔當”意識。開展就業觀和擇業觀的演講比賽,讓同學們通過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進行演講比拼。還可以開展話劇心理劇大賽,用生動形象的表演展示出生活中不同擇業與就業的益處與壞處。針對大四學生,進行老師一對一輔導,為同學做出的職業選擇提供指導,為同學的個人職業生涯提供寶貴的意見以及方法論指導。
      (三)大學生要主動規劃好職業生涯
      根據自身制定計劃,定下長期目标。要初步了解職業,提高人際溝通能力。尤其是大一、大二的同學需要考慮是否修雙學位以及做好課程準備,對于未來是深造還是就業要做出有明确選擇,提高自己的基本素質,可以通過參加學生會和團委組織等鍛煉自己的能力。也可以嘗試社會寒假暑假實踐活動或者課餘兼職,必須要具有長期堅持的恒心,最好能夠在課餘時間從事自己未來理想職業或者本專業有關的工作,增強社會責任感和主動擔當性。在兼顧課程内的學業之外,有自主能力的增強英語口語能力,增強計算機使用能力,考取相關有用證書。樹立好正确的就業觀與擇業觀,科學的規劃好自己大學四年以及職業選擇。
 
      六、結論
      通過本次調查,調查小組了解到大學生對職業發展定位不明确,缺乏了科學的計劃和長期目标,大學生是社會未來的主力軍,必須及時改變大學生對自身未來不規劃的現狀,讓他們樹立起正确的就業觀與擇業觀。但就當今社會情況看,大多數人的就業觀與仍然偏向功利化,自我化等,必須要先改變他們的擇業與就業意識。政府必須加強落實宣傳工作,與學校進行對接,政府,學校,大學生三者的配合是返鄉就業政策取得的關鍵,潮汕人返鄉就業的願景,社會各個方面的努力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希望通過此報告為渴望返鄉就業的潮汕大學生和潮汕地區返鄉就業新政策的更好落實做出一些貢獻。
 
 
 
 
參考文獻:
[1]張道祥.對當前大學畢業生求職擇業問題的探讨[J].濱州師專學報,2002(1):67-68.
[2]蒙紹權、李桂芬、高茂兵.論大學畢業生就業觀念之破立[J].中國大學生就業,2006(16):67-68.
[3]塗平榮.當代大學生擇業倫理的困境分析與馬克思擇業觀的啟示[J].中國大學生就業,2012(24):22-27.
[4]李曉蘭、楊琳.正确的擇業觀與個人價值的實現[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5(4):66-68.
[5]袁美學.大學生擇業觀問題及教育對策[J].中國成人教育,2005(12):28-29.
[6]王颢.馬克思的擇業觀對90後大學生的擇業啟示[J].華章,2013(34):127-128.
[7]國家發展改革委官網.關于大力發展實體經濟積極穩定和促進就業的指導意見[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8-07/17/content_5306934.htm,2018-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