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飄色是一種融戲劇、魔術、雜技、音樂、舞蹈于一體古老的漢族傳統民俗藝術。起源于明末清初的
廣東。目前,依然是中國
南方地區的重要藝術形式。在不同地區有飄色、
擡閣、彩擎、高擡、彩架、紮故事等各種名稱。沙灣飄色是廣東省沙灣鎮本土特色的漢族民俗藝術活動,流行于珠江三角洲一帶,在漢族
民間藝術當中,多具有粗擴、剛健和表達人們某一理想意願為風格,但沙灣飄色卻是以色彩豔麗,色梗(鋼筋)幼細、造型優美、裝置奇妙、藝術感染力強而别具一格,聞名于海内外,被西方觀賞家稱譽為“東方的隐蔽藝術”。它集合了材料、力學、音樂、造型、裝飾等工藝,以色櫃作為展示舞台,色櫃上坐立着的人物造型稱為"屏",淩空而起的稱為"飄",二者由中間的色梗連接,形成一個有機整體,以此表現某個漢族民間傳說或戲曲故事片段。飄在空中的色彩與傳說,它年複一年複制着民間古老文化的海市蜃樓。雖然重複着相同的内容,卻總能讓人們從中解讀出幸福與歡樂——他們在尋找昔日的舊夢——這便是民間藝術的力量。
關鍵詞:沙灣飄色;文化傳承;創新發展;文化軟實力
關于沙灣飄色文化繼承發展和當代價值的研究-2016級學生優秀調查報告-跨境二班黃子浩等(指導老師:王璇).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