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lsz/sjjxcg/
首頁- 網絡思政- 實踐教學成果

讀《實踐論》有感-2017級電商3班鄧慧棠 (指導老師:陳代東)

讀《實踐論》有感
 
班級:電商1703    姓名:鄧慧棠      學号:201704070306     指導老師:陳代東


 
       這一個月我讀了毛澤東的《實踐論》,是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進一步的研究和讨論的一篇文章,結合自身實踐,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對于研究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有很大的幫助,同時又有毛澤東本人對于認識論的理解。
       《實踐論》寫于1937年,這對于當時的黨内形勢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馬克思主義的認識和實踐的辯證統一,毛澤東用于對當時黨内長期的教條主義和和經驗主義的錯誤思想的不滿,有效的遏制了黨内不良風氣的蔓延。
      在這篇論作中,毛澤東提及到,實踐要處于主導地位。實踐是人類從事生活和生産的最根本的活動,在人類社會發展的曆史中居于主導地位。縱觀人類的發展曆史,從遠古的石器時代人類開始使用火對食物進行加工、烹煮,但是在更久之前,人類對于火是害怕和畏懼的,更不用說去使用它,而在經過許久的演變之後,人類發現火烤出來的食物更加的鮮美,而且發現火的用途很大。人類這時開始嘗試使用火,由開始的畏懼,到後面對火使用的不斷發展。人類通過對火的實踐,不斷探索新的事物。這表明了人類正是在生活中的不斷實踐,總結經驗,才造就我們現在的輝煌。也就是說,我們的一切生活和生産活動都離不開實踐,隻有不斷的實踐,才能不斷地對未來的事物發展有更加的了解。
      毛澤東在文章中還指出,實踐才能檢驗真理。這句話在新中國的成立之初就有展現。新中國成立之際,面對複雜的國際形勢,我國開始研發原子彈。在國際技術壟斷以及面對國際兩大陣營的壓力下,毛澤東堅持通過自主創新攻克技術難關,堅決研發難度極高的原子彈。在早期的中國,沒有數據,沒有圖紙,隻有筆和紙。科學家們隻能通過不斷地驗算數據,對原子彈的理論不斷地豐富,再通過對原子彈數據的不斷演示和試驗,在實踐中檢驗數據,在實踐中得到答案。在數萬次的計算和試驗中,我國終于成為世界第五個完全擁有原子彈技術的國家。圍繞着着句話,我們也有脫離了實踐是時候,譬如大躍進時期,我國盲目的發展,脫離了實踐和曆史的客觀實際;文化大革命時期,我國人民的盲目個人崇拜,堅持兩個凡是,鑽牛角尖。導緻的是我國發展的停滞不前,這也給我們更大的警示。脫離實踐,脫離實際是完全行不通的。所以鄧小平抓緊馬克思主義的實踐的觀點,結合毛澤東提出的實踐檢驗真理的觀點,指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标準”。這樣的一句話,突破了兩個“凡是”的禁锢,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經典理論,對我國今後的發展做出了具體的規劃,開始了改革開放。改革開放的過程中,我們也有過不同的認知。鄧小平說黑貓白貓,抓到老鼠的就是好貓。改革開放中對新體制、新方法的不斷實踐,創新性的進行改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得到進一步的發展以及豐富。
      實踐産生真知。文章中,毛澤東說:“社會實踐的繼續,使人們在實踐中引起感覺和印象的東西反複了多次,人們對該事物的認識産生了一個認識過程中的突變,從而産生了概念。這種概念或許是新的認知,新的理論或者新的規律。人類在不斷的實踐中把握了事物的發展規律,并産生了新的認知。在實踐中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真理。”民國以前,我們保守着舊觀念舊思想,在以前,人們會很認同這種舊的思想。就拿國外來說,以前也是有破舊的思想觀念,但通過曆史的不斷發展,後來人發現,這種觀念和想法好像是不對的。因此他們開始尋找新的價值觀,而正确的價值觀在不斷的變化着。現在我們的價值觀念貌似是正确的,但以後的某一天,我們會發現新的價值觀念。這種觀念或許會和我們現有的觀念相違背,但任何的價值觀念都要經過實踐的檢驗,我們在實踐中發現的錯誤,就要在實踐中檢驗我們所認為的正确的價值觀念進行驗證。曆史上我們是這麼過來的,現在的我們更要腳踏實地,實幹興邦。習近平主席在黨的十八大上表明了新時期中國的中國夢,這個夢我們要實現,而且一定要實現。所以實踐能夠興國,實踐使我們發展的必須堅持實踐。
      中國有句古話:知行合一。毛澤東運用了實踐和認識的觀點诠釋了這一句話。毛澤東結合到時中國革命的實際,總結出了自己的觀點。當然,這是我第一次讀《實踐論》,對于其表達的部分含義可能還無法理解,但是在讀的過程中我總是在回憶曆史與内容中的觀點有哪些相似之處,就像是我在曆史中去驗證毛澤東對于實踐的看法。毛澤東在《實踐論》中的表述,不僅僅隻适用于當時,對于現在也具有指導意義。在工作或者是學習中我們都需要實踐的到相應的認知,實踐無處不在。化學、物理中的各種實驗就是實踐的量化形式,實驗次數越多,對于結論的驗證就更有意義。,不斷的實踐才能證明,不斷的實踐才能懂得規律。
      在我們過去的十幾年的學習生活中,我們都是從書本中汲取知識,掌握技能。大學裡我們算是半隻腳踏入社會了,但我們仍然在學習理論知識,這些理論知識隻是我們的基礎。真正怎麼運用還需要我們在社會工作中不斷的實踐來應證。是騾子是馬牽出來遛遛,社會實踐才能檢驗我們在大學中所學的知識有沒有掌握,能不能完全的應用于實戰中。經常會在網上看到說美國的軍事力量很強,因為什麼?打過仗啊。伊拉克戰争,阿富汗戰争,利比亞戰争,越南戰争,一次次的實戰給美軍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恐怕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能說作戰經驗比美國多了,雖然說美國随意的挑起戰争很讓人不齒,但人家有資本,有能力。這樣直接的經驗積累我們怎麼會不懂呢,我國進入21世紀以來雖然未參與過真正意義上的戰争,可是我國也有過模拟紅藍對抗的軍事演習,規模不亞于一次大型的戰役,我們的每一次經驗也是在每一次的模拟中積累下來的。實踐我們能更清楚的了解我們自己的特點忽然自己的不足,才能進行改進。這時候我想到了毛澤東的寫作背景,這是毛澤東在總結1924年和1934年兩次的慘痛失敗,這兩次的挫折雖然主要是由于敵我力量對比懸殊造成的,但外部反動勢力對中國共産黨的巨大打擊是通過黨内的錯誤路線得手的。我在昨天剛回顧了《建軍大業》這部電影。陳獨秀面對蔣介石汪精衛等人的反革命政變,對共産黨的革命同志進行清洗行動,他選擇放棄武裝鬥争,交出軍權。毛澤東則鮮明的提出自己的觀點,槍杆子裡出政權,并選擇了與蘇聯革命不同的革命道路。周恩來當時與毛澤東溝通,他希望繼續走城市武裝鬥争,但毛澤東和他說“我們要結合實際,你們是留過洋的,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解比我深刻,但是你們沒有誰都沒有我了解中國的國情,工人階級在中國隻有很少的部分,中國最多的是農民,中國有着四萬萬的農民,隻要把他們都武裝起來,我們就有了革命的資本。”周恩來表示自古農民起義都沒能徹底的成功。毛澤東當時就回複他“不試試有怎麼會知道呢”。所以呢當時誰也不知道到底誰說的才是對的,但曆史告訴我們,隻有實踐才能驗證。最終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這條道路是正确的,他們經曆了從當時的國民革命軍起義、城市武裝暴動。這些都是失敗了,最後大部隊挺進井岡山,進行萬裡長征。才證明了毛澤東的想法是正确的。
      我們脫離實踐是不可行的,這裡面有着運氣和勇氣。因為實踐是不可知的,沒有人會知道最後的結果如何。我們現在的學習理論知識就是為我們的實踐積累可靠的理論基礎,以應對我們在實踐中遇見的困難和挑戰。實踐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人害怕實踐。光有一腔熱血和滿身的報負是沒有用的。自己需要親身經曆一些事情,知道了在實踐中是怎麼發生的,我們才能把握規律,消除顧慮,更加勇敢的向前走。空談誤國,實幹興邦。中國的偉大複興需要我們去實踐,需要我們一步步腳踏實地的走出來。大躍進我們不可取,空想也不可取。我們能夠做的就是學好自己的本領,積極的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不斷的實踐,不斷的努力,去創造屬于我們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