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提高女大學生防範性侵害意識調查報告
班級:2017級法學院法學四班
調查小組組長:馮可盈 學号:201705060217
調查小組成員:林詩婷 學号:201705060214
調查小組成員:徐曉雯 學号:201705060215
調查小組成員:胡 爽 學号:201705060216
調查小組成員:梁紫晴 學号:201705060218
調查小組成員:陳 怡 學号:201705060219
執 筆 者:馮可盈 學号:201705060217
内容摘要:性侵害是指加害者以威脅、權力、暴力、金錢或甜言蜜語,引誘脅迫他人與其發生性關系,或在性方面造成對受害人的傷害的行為。本次通過網絡問卷形式對關于提高女大學生防範性侵害的意識進行了一系列的調研分析。總結出了大部分人對防範性侵害意識還是相對較強的,結合了調查問卷,分析了女大學生防範性侵害的意識以及如何防範性侵害和頻繁受到性侵害的原因。針對調研中發現的問題對女大學生提高防範性侵害的意識提出了措施和建議。通過這次的調查報告,希望能夠引起大衆對于女大學生遭受性侵害的關注和提高女大學生防範性侵害的意識,維持和諧安定的社會氛圍。
關鍵詞:女大學生;性侵害;性教育;防範性侵害的意識
一、調查背景
改革開放後,我國大學生人數年年遞增,女大學生人數也越來越多;而随着社會的發展,女大學生遭受性侵害此類事件的發生率也在增高。據統計,2013年我國在校女大學生人數比例已經達到51.7%。女大學生數量大且年齡大都處于20歲左右這樣的青春年華,思想單純、警惕性低、自我保護意識弱,往往容易成為不法分子性侵的對象。北京林業大學心理咨詢中心發布的調查報告中稱,有80%的女性曾遭受過性侵害;在我國,84%的女性遭遇過不同形式的性騷擾。可見對于女大學生來說遭受性侵害的幾率是非常高的。作為女性,特别是新時代女大學生,在面臨種種性侵害,如何去預防此類惡性事件的發生,如何去保護自己的人身安全,如何去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是我們全社會應該共同關注的重大問題。
二、調查時間、地點、對象、方法及内容
調查時間:2018年7月----2018年8月
調查地點:廣東省
調查對象:廣東省居民
調查方法:問卷調查。本次問卷共發放302份,回收302份,合格率為100%。
調查内容:通過現今社會頻頻發生女大學生遭受性侵害等惡性事件的研究與調查,發現導緻此類事件發生率上升的原因之一可能是來自于女大學生自身的防範意識的不足與薄弱,我們進行調查并提出了解決方案。
三、“性侵害”的含義及其類型
(一)“性侵害”的含義
“性侵害”是指加害者以威脅、權力、暴力、金錢或甜言蜜語,引誘脅迫他人與其發生性關系,或在性方面造成對受害人的傷害的行為。屬于性侵害的範圍較大其中主要包括猥亵、亂倫、強暴、媒介賣淫等。
(二)“性侵害”的主要類型
“性侵害”主要分為五大類,分别是誘惑型性侵害、暴力型性侵害、脅迫型性侵害、社交型性侵害、滋擾型性侵害。
1、誘惑型性侵害
誘惑性侵害,是指利用受害人追求享樂、貪圖錢财的心理,誘惑受害人而使其受到的性侵害。
2、暴力型性侵害
暴力型性侵害,是指犯罪分子使用暴力和野蠻的手段,如攜帶兇器威脅、劫持女同學,或以暴力威脅加之言語恐吓,從而對女同學實施強奸、輪奸或調戲、猥亵等。暴力型性侵害的特點如下: 其一,手段殘暴;其二,行為無恥;其三,群體性;其四,容易誘發其他犯罪。
3、脅迫型性侵害
脅迫型性侵害,是指利用自己的權勢,地位、職務之便,對有求于自己的受害人加以利誘或威脅,從而強迫受害人與其發生非暴力型的性行為。其特點如下: 其一,利用職務之便或乘人之危而迫使受害人就範。 其二,設置圈套,引誘受害人上鈎。 其三,利用過錯或隐私要挾受害人。
4、社交型性侵害
社交型性侵害,是指在自己的生活圈子裡發生的性侵害,與受害人約會的大多是熟人、同學、同鄉,甚至是男朋友。社交型性侵害又被稱"熟人強奸"、"社交性強奸"、"沉默強奸"、"酒後強奸"等等。受害人身心受到傷害以後,往往出于各種考慮而不敢加以揭發。
5、滋擾型性侵害
滋擾型侵害的主要形式:一是利用靠近女生的機會,有意識地接觸女生的胸部,摸捏其軀體和大腿等處,在公共汽車,商店等公共場所有意識地擠碰女生等;二是暴露生殖器等變态式性滋擾;三是向女生尋釁滋事,無理糾纏,用污言穢語進行挑逗,或者做出下流舉動對女生進行調戲,侮辱,甚至可能發展成為集體輪奸。
四、影響人們對于“性侵害”概念了解程度的因素
影響人們對于該概念的了解程度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在本次的調查之中,我們着重從人的年齡和所受到的文化教育程度來分析其對于性侵害概念了解程度的影響。
(一)年齡對于“性侵害”了解程度的影響
我們如圖 1的數據可知,年齡對于性侵害了解程度的影響是非常明顯的。18歲以下的青少年選擇“十分了解”的連10%都不到,然而選擇“有所聽聞”的卻高達到了51%。19歲-40歲是屬于社會的主要力量,其中選擇“比較了解”的還是占了大多數。41歲-65歲的選擇大多都集中在了“比較了解”和“非常了解”這兩個選項上。由此可見,随着年齡的增長,人們所見所聞也會跟着增長,因此對于“性侵害”概念的了解程度也會越來越深。
我國如今受到性侵害的人的年齡已經越來越向低齡化發展了,有許多還在校園的孩子被性侵害的案件也總是層出不窮。通過我們的調查可知,在我們的調查人群中選擇“有所聽聞”的18歲以下的青少年是比較多的,“有所聽聞”是什麼意思呢,是指對于“性侵害”隻是僅僅停留在了聽過這個詞的層面上,并沒有做過深層次的了解或者接受過普及,這是十分危險的。而造成這一現象出現的原因是因為我們總是認為18歲以下的青少年是未成年人,他們的世界是純潔的、充滿童真的,他們所處的環境大多數都是校園,沒有必要讓他們提早知道這些知識,大部分家長的家庭教育觀念還是比較傳統的,很多都認為“性”知識是羞恥的,在2017年初北京師範大學出版了兒童性教育課本《珍愛生命——小學生性教育教育讀本》,然而,中國孩子終于等來的一本令人驕傲的性教育教材卻被舉報叫停了,原因竟是因為一些保守的家長和媒體都指這系列教材尺度太大,“圖文太赤裸”、“簡直是黃色漫畫”等斷章取義的言論。
“對于性教育,中國人一直難以啟齒,許多家庭面對孩子對于“性”疑惑避而不談,甚至暗指“性”猛于虎。這種封閉落後的思想觀念依舊在潛移默化地影響着普羅大衆。”[2]“所以在遭受性侵害的事件中,許多的孩童年齡都尚處在14歲以下,他們面對性騷擾行為和猥亵行為隻是天真地當作是他人對自己的一般愛撫,并未意識到自己的權利已經受到了侵害,加之對兒童實施犯罪多數來自于身邊的熟人,他們不會抵抗也不會向大人告發。”面對這一問題越來越嚴重,我們必須要有解決的辦法。
其實18歲以下的青少年或者兒童接觸最多的地方就是學校和家庭,這可以說幾乎是他們生活的全部了,因此對于提高18歲以下青少年對于“性侵害”概念的了解程度應該主要從學校和家庭入手。家長應該從小就向孩子普及性教育,告訴自己的孩子什麼地方是不能給别人看的,告訴孩子如何自己保護自己,學校也應該開展相關的教程,讓孩子對自己的身體成長和生理有更深刻的了解。
如圖 2從我們的調查可以知道,絕大部分的人都是支持學校和家庭對孩子從小普及性教育的。但是如圖 3可知我們如今的學校或者社區開展關于“性教育”、“如何預防性侵害”的課程更是少之又少的。這個問題是非常嚴峻的,希望在相關組織和機構能追溯根源,加大對于性教育的宣傳力度,使得談“性”色變的傳統腐朽思想得以消除,讓性教育合理恰當地為孩子的成長保駕護航,懂得如何預防侵害以及維護自身權利。
而當今層出不窮的女大學生遭受性侵害的一部分原因也是因為自我保護防範的意識不強,而追蹤其本質也是因為沒有從小就接受過系統的性教育,對性侵害沒有具體的認知,所以想要提高女大學生防範意識,還是要從小開始培養!
(二)文化程度對于“性侵害”了解程度的影響
如圖 4我們的調查數據可以看出,文化程度的高低對于“性侵害”的了解程度也是十分明顯的。我們可以發現高中以下的選擇幾乎都集中在了“有所聽聞”這一選項。在專科及本科以上的選擇多為“比較了解”。由此可見,随着文化程度越高,接受的教育越高,對于“性侵害”的了解程度也會越深。
在第(一)點對于年齡的分析中我們已經得知了如今我們中國的性教育其實是十分缺失的,無論是對于未成年人還是成年人來說許多人對于“性侵害”概念都是十分模糊的,因此對于文化程度低的人來說就更是如此了,沒有接受過多少的教育,容易上當受騙甚至屢次被他人利用,傳統觀念根深蒂固,受到了侵害認為羞辱而不敢吭聲,更不懂得如何通過有效途徑尋求幫助。但是我們就以為文化程度高的人就可以避免“性侵害”了嗎?其實恰好相反,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女大學生依然會遭受到各種不同程度的“性侵害”,而如圖 5從我們的調查數據可知女大學生屢受侵害的自身原因有“安全意識不高,警戒心薄弱”、“自我防禦能力有限”、“社會經驗不足,輕易相信他人”,所以并非說文化程度高,就一定能夠避免“性侵害”的發生,無論如何,同樣是經世未久的女大學生都應該要提高防範的意識,提高自身防禦的能力,多留一點心眼,不要太過輕易相信他人,并且多學習相關防範性侵害的知識和技能。
五、原因分析
唯物辯證法認為事物的内部矛盾(即内因)是事物自身運動的源泉和動力,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在現今社會,女大學生遭受惡性事件頻頻發生,有增無減,在女大學生遭受性侵害的種種原因中,主觀原因更是不容忽視的。唯有自身具有強烈的防範性侵害的意識,才能在危險來臨前有所警惕,甚至在不幸遭受性侵害後,及時采取積極的舉措來維護自身權益。接下來我們将從兩方面進行闡述。
(一)女大學生是否需要提高防範性侵害的意識
從圖 6圖 7可以看出來超過半數的人們認為當今女大學生對于性侵害的自我保護和安全意識是較為一般的,而隻有不超過百分之十的人們才認為女大學生擁有很強的防範意識及很強的警惕性;這一數據可以從側面反映出女大學生在自身主觀方面是需要提高防範性意識的。
(二)女大學生為什麼需要提高防範性侵害的意識
1、女大學生思想單純,自我保護意識弱
“女大學生安全意識不夠高,容易相信别人,容易成為不法分子性侵的對象。中國一個現象:孩子都是溫室中長大,從家庭到學校,十二年教育,卻沒有親身體驗過社現實的社會,始終生活在校園這個相對單純的環境,沒有深層次的去了解當今社會,以自己的相對思想去面對社會,面對問題,警惕性低,自我防範意識和安全意識較低,很容易相信他人的片言片語從而輕易上當受騙。還有一些女大學生喜歡去一些不恰當的場所玩,而那些場所是具有危險性的,這也恰恰說明女大學生喜歡享受生活的同時卻沒有做到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全,因而讓自己陷入可能遭受侵害的境地。
2、女大學生面對危險時,自我防禦能力有限,無法反抗
“相對于男士而言,女大學生是這個社會上的弱勢群體,心理、生理上都不如男性,而當女大學生面對突發的侵害時,往往會頭腦一片空白、身體僵硬、不知所措,這是典型的“戰或逃綜合征”,在做出反抗或者逃跑的反應之前,身體會進入凍結、靜默的狀态,甚至失去抵抗能力。這就給了犯罪嫌疑人犯罪的時機,為他們進行犯罪提供了便利的條件。當她們法益受到侵害時,不敢反抗,聽之任之,事後顧及名聲,不敢報警,這就助長了犯罪嫌疑人的氣焰。”
3、中國性教育的缺失和不完善
在上面第四大點的分析當中我們得知我國因為對于“性”這一話題覺得羞恥而閉口不提的傳統封建思想已經根深蒂固了許多年,因此在我國“性教育”可以說是缺失的,從小到大我們都沒有對“性”有一個完整系統的認識。從侵害者的角度出發,因為他從小到大都沒有接受過性教育,容易為了尋求刺激而沖動,因為他并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會造成怎樣的後果;從女大學生的角度出發,因為學校和家庭對性教育的普及不到位,導緻許多女大學生遇到了危險也不知道。所以在這樣一個性教育缺失的大環境之下,女大學生更加需要提高防範性侵害的意識,才能夠在遇到危險的時候有效地保護自己。
4、社會治安較差,社會風氣惡化
社會複雜威脅太多,色情網站、讀物等泛濫,受其影響,潛在的犯罪分子也逐漸暴露。山東大學社會學教授王忠武認為,社會上流動人口增多,貧富差距增大,人心浮躁,很多人人格出現偏差,也容易發生圖謀不軌或者報複社會的行為。
5、法律和相關制度的不完善,社會保護力度不足
如圖 8從我們調查的結果來看如今我們國家對于被性侵害者的法律其實是不完善的,很多性侵害的類型都沒有包括在類,因此有很多女大學生在遭受到了性侵害之後,在自己的法益受到損害後,沒有地方去讓她控告這種行為,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再者還有一方面也是因為有很多受害者在被性侵害後,覺得沒面子,認為丢臉沒有去報警沒有去控告,或者開庭後被害人不到場,這樣的情況比比皆是,所以在性侵害這一方面的法律便很難完善。因為法律對于性侵害保護相對比較模糊,因此社會保護的力度也大大減弱了,很多都是沒有落到實處,隻是泛泛而談的。
六、提高女大學生防範性侵害意識方案與建議
經過調查數據的分析可知,女大學生防範性侵害的意識淺薄對自身安全造成了不小的威脅和隐患,由此觀之,提高女大學生防範性侵害的意識十分重要和緊迫。我們可以通過很多途徑出發,如自身、家庭、學校、社會等,以助這些問題更全面地減少或解決。
針對社會現象,我們總結出提高女大學生性侵害防範意識的途徑,如下:
(一)女大學生應從思想和行為上去提升自我
1. 提高自身修養,協調好内在氣質和外在形象,言行得體,舉止端莊。一是加強道德修養,提高道德水準。二是加強心理健康修養,維護身心健康。
2. 樹立正确的人生觀、價值觀、審美觀。在與别人交往的過程中不要人為地提高違背自己意志的靠近率,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要自尊、自重、自愛。
3. 結交品德高尚、對自己身心有益的朋友,不能與社會上的低俗之風同流合污。作為女大學生,我們要具備一雙慧眼,學會辨識别人的意圖。在交友過程中要慎重,謹記“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講求志同道合。
4. 掌握一些自身防衛技能以備不時之需。
(二)學校和家庭應通力合作強化安全意識教育
1. 強化女大學生的法制觀教育,加強學校防範工作的宣傳力度;利用專業課堂、知識競賽、普法講座等形式擴大學生的法制參與性。從調查數據顯示百分之九十的人們都認為有必要開設關于防範性侵害的安全教育課堂,加強從小普及性教育的力度,提高人們對于這一方面的正确認知,潛移默化促進女大學生加強防範性侵害的意識的提高。
2. 以校保衛部門為主,其他部門為輔,齊抓共管。保衛部門可在公共信息場所定期或不定期向全體師生通報涉及女大學生安全方面的案情,擴大宣傳面,階段性地開展校園女生座談會,交流自身在這些方面的經驗和不足,在全校女大學生中營造一個良好的自我安全防範意識氛圍。
從調研數據來看不超過百分之十五的人們所在的學校及社區有經常開設性教育或者關于性侵害如何自保的課程或者講座,而高達百分之六十的人們所在的學校及社區根本沒有開設過性教育或者關于性侵害如何自保的課程或者講座。而學校和社區若加強這一方面講座的開展,正确指導女性遇到侵害應該如何做,可促使女大學生面對危險的時候理性思考,不至于因為害怕而放棄抵抗。
3. 改變家庭教育模式。針對社會女大學生頻頻遇害的高發性,學生家長應從小開始對孩子進行安全防範教育,抓好學習的同時兼顧安全防範能力教育,使用正确的方法引導孩子,使孩子從小就樹立安全防範意識,使其在獨自生活中能識别危險,保護自己,尤其是女學生家長更應關注這方面問題。
七、總結與展望
女大學生其實是遭受性侵害群體中較大的一個受害群體,犯罪人就是利用了女大學生思想單純,輕易相信别人,無防範抵禦能力,不敢反抗和吭聲等弱點才對其下毒手的,近些年來,女大學生被性騷擾、被猥亵、被性侵等性侵害事件層出不窮,并且還具有上升的趨勢,這是一個十分嚴峻的現象,同時也給全社會,給女生敲響警鐘。其實每次發生女大學生或者其他群體被性侵害的案件,我們總在各種反思,但是最後卻因為維權之路險阻而漫長,終究不了了之,因此社會制度的完善和法律的完善是重中之重的,它們也許能夠成為一個保護受害者的最強有力的盾牌,維權、監察制度的建立、相關法律的完善不能夠隻是空喊口号又或者紙上談兵,更要真正落到實處,達到真正有效地遏制性侵害案件案發率的不斷上漲的理想效果,并且從真正意義上保護像女大學生這一類的在性侵害案件中的弱勢群體。同時我們自身也要做好防範意識,世界雖然不是處處都充滿着惡意,但是防人之心不可無,盡管無須杞人憂天惶惶不可終日,但許多潛在的危險依舊需要多留一個心眼,由此或許能換來一份平安。
參考文獻:
[1] 梧桐山下世外人.出事了,才想到被叫停的性教育教材了?[EB/OL].2017;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1130/07/31728201_708502848.shtml.
[2] 王洪梅.淺談小學生遭受性侵害的現狀及對策分析[EB/OL].2015;http://www.doc88.com/p-9793151387750.html.
[3] 周利群.女大學生遭受性侵原因分析及預防策略[J]. 法制與社會,2013(27).
[4] 張濤 劉磊 嶽洋.論女大學生自我防範能力不足及改進路徑[EB/OL].北京:中安人民公安大學犯罪學系.2015;http://www.doc88.com/p-8962146139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