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lsz/sjjxcg/
首頁- 網絡思政- 實踐教學成果

關于運營商提速降費實施情況的調查報告-2017級軟工3班莊鈞城等(指導老師:嶽清雲)

關于運營商提速降費實施情況的調查報告
 
 
         班級:2017級信息技術與工程學院軟件3班
調查小組組長:莊鈞城    學号:201706120114
調查小組成員:李德晖    學号:201706120113
調查小組成員:賀亞偉    學号:201706120112
調查小組成員:餘永民    學号:201706120115
調查小組成員:鄒文浩    學号:201706120116
調查小組成員:梁嘉賢    學号:201706120117
執   筆   者:莊鈞城    學号:201706120114
     
 
      内容摘要:“提速降費”計劃是2015年我國李克強總理交給國内三大電信運營商實施下去的任務,這任務一開就引發了與會人士的熱烈讨論,畢竟“提速降費”無論對百姓、企業、乃至國家,都有重要意義。且能為“互聯網+”行業提供有力支撐,拉動有效投資和消費、培育發展新動能。2018年7月1日,三大運營商紛紛發布了取消國内流量漫遊費的公告,赢得廣大市民一片好評,但有些群衆仍然不滿意,還指出之前運營商有“坑人”的意圖,認為“提速降費”并沒有落實到位。本次調查根據用戶對運營商流量費,網速,使用偏好的了解,希望從中能更清晰更準确地看待這“提速降費”的實施力度,給國家或者企業提供寶貴的意見。
       關鍵詞:提速降費;實施力度
 
      一、調查背景
      近一年來,電信運營商有兩個大改動,一是2017年10月1日起将全面實施取消手機國内長途和漫遊費,二是2018年7月1日起,中國聯通取消流量“漫遊”費,新老用戶省内流量升級為國内流量(不含港澳台)。這是大部分百姓都能在新聞了解到的,我們确實感受到了那麼一點的變化,嘗到了甜頭,但是可能存在着看不見的“操作”,據了解,現如今仍有許多反映話費貴,流量費貴的情況,如此看來,提速降費是否落實到位?落實不到位的原因又是什麼?是國家幹涉不足?還是運營商自身的原因?為了了解狀況,認清實際話費是否便宜,我們做了一份調查。
      二、調查時間、地點、對象等
      調查時間:2018年7月----9月
      調查對象:網民
      調查方法:網絡問卷調查。本次問卷共發放200份,調查問卷回收率100%
      調查内容:關于運營商提速降費實施情況的調查
      三、數據分析
      (一)多數用戶對“提速降費”政策的了解程度并不高
根據我們對數據的統計(圖一),分析後了解到有超過75%的用戶對提速降費政策了解程度不高,僅有約四分之一的人比較了解國家号召的“提速降費”。也許正因為如此,“提速降費”政策難以實施下去的原因,部分來源于人們本身對該政策的關注程度之低,因此無法及時反饋實際情況。因此電信運營商利用可乘之機謀取利益,不将“提速降費”作為己任。總的來說,提速降費落實緩慢,用戶也有相當一大部分責任,可謂不着急的人,自然得不到熱包子。如果能夠了解政策,嚴厲擊打運營商欺客行為,或許網速網費都能更快的達到我們的要求。
      (二)國内三大運營商,中國移動用戶量更多
       根據我們對數據的分析,圖二為用戶在使用的運營商(多選),我們發現中國移動相對于中國電信與中國聯通具有更多的用戶。通過了解我們發現三家運營商之中,流量費用較高的是中國移動,但是中國移動仍然有着較大的客戶量,這是為何?根據資料顯示,一是依靠着信号好,通話質量高俘獲了一大批用戶,他們是中國移動的忠實用戶,他們認為中國移動的通話、網速好;而聯通、電信則要次一點,長期的口碑使得用戶們更加願意使用移動。二是用戶習慣,用戶們使用一個号久了,就不願意換号。三是技術實力,中國移動是全球最大的運營商,其技術實力也是毋庸置疑的,從3G時代開始,中國移動不斷追趕;到4G時代成為國際标準;這些都與中國移動的技術積累密不可分的。而且中國移動為了大規模的建設基站,是耗費巨資的,所以投入這麼大,收費高一點也無所謂。四是規模龐大的線下渠道,高效的售後服務,中國移動的門店遍及城鄉,可以說是網點遠遠超過其他兩家的,這也導緻中國移動能夠獲取到更多的用戶。這四點可謂是其他兩家該學習的地方。但從用戶對運營商的看好比例來看,中國移動(70.87%)相對于中國電信(68.24%)和中國聯通(69.33%)并無多大優勢,因此中國移動很難取代這兩個運營商的位置,并且也有許多不足,如在資費上仍沒有降太多,會利用客戶的信任私自收取費用,會取消像8元套餐那樣的低消費套餐而推出昂貴不限量的套餐。他還會選擇老客戶,為了挽留客戶套餐為三個檔次288元40G、388元60G、588元100G,但是如果要辦理這樣的套餐還必須是五星以上以及入網三年的用戶才可以辦理,我們都知道不管是哪裡一家運營商推出套餐都是希望能夠得到廣泛的使用,但是這樣的套餐卻隻是針對一部分,對此很多網友表示很不滿和憤怒,中國移動推出這樣的套餐完全就是在歧視用戶們。所以我希望中國移動能夠不忘初心,能夠降低點流量費,穩穩當當地經營,讓用戶們安安心心地使用本産品,挽回更多客戶的信任,保持良好的口碑。
      (三)網絡資費仍過貴,存在不降反升的現象
       如圖四所示,超過一半的用戶的資費在35-50之間,有将近70%的用戶覺得資費過貴。可見“提速降費”的提升空間還是很大的,“革命”尚未完成,運營商們仍需努力才行。另一方面可見運營商可能存在着不擇手段的現象,有超過四成的用戶覺得資費不降反升(圖六),如運營商通過一些“内涵”文字向用戶推薦更能盈利的套餐或增加該用戶的增值服務。如此看來,監管部門應該要嚴查嚴打,加大監察力度,讓老百姓用上更加優惠的套餐。
      (四)用戶流量需求大,流量費應該降低
      根據圖七分析,人們對于流量的需求範圍廣,7成以上的人的流量使用都在觀看視頻和社交聊天等娛樂方式上,而觀看視頻又是流量消耗的重度區,普通的套餐可能無法滿足用戶流量需求,高流量的套餐用戶則對價格無法接受,運營商落實“提速降費”政策對于用戶來說顯得重中之重,因此,運營商應當響政策,适當地降低流量費或者推出視頻、微信定向流量包等。
      (五)網絡狀況仍不盡人意,網絡帶寬為達到承諾
      根據數據所示,僅有14.5%的人對網絡網速感到滿意,大部分人覺得網速
一般,并且運營商對于網絡帶寬存在虛報現象,網速未能達到所承諾帶寬值(圖九)。
      (六)運營商缺乏競争,國家幹預不足
      雖然國家為了防止電信行業的壟斷,而創造了三家共存制衡的局面,但是在消費者的心裡,這無非是另一種形式的壟斷。作為國内三大運營商,經過多年共同的發展,形成了一定的經營模式,三家之間的競争并不強烈,各家之間都為謀求利益最大化,“提速降費”政策落實困難。
      四、 原因分析
      通過調查數據的分析和相關資料的查閱,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不應該成為的原因有:
      (一)運營商經營慘淡
      據大量數據表明,國内運營商的流量季節包達到每GB三四十元,最貴的則每GB達120元,而國外的流量卻便宜的很多,法國每GB折合人民币4.6元,歐盟24國均價為每GB人民币18.3元,印度則每GB隻有人民币1.84元,再看看工信部最新的統計,中國的4G手機用戶已達到接近11億,手機上網用戶更是達到12.2億,這麼大的市場,從常理來說,規模大應該資費非常低才對,然而每談及此,運營商總是強調布網之難,建基站之不易以及各項成本之高。你算我的帳,我算你的帳,再加上各式各樣的套餐費,百姓與運營商猶如雞同鴨講,講不到一起去。
      (二)運營商或國家投入資金不足
      設置的基站不夠穩健。有時候更重要的不是流量,而是信号,光有流量沒信号才是最痛苦的。而信号不夠強,速度自然得不到保障,提速也就難以提升。
      中國的技術人員技術不夠。試問像韓國,能夠最早步入5G時代,是怎麼實現的,那就是技術,要做到這麼快的帶寬,需要多好的硬件設施,硬件設備,我們國家也應該要重視這方面的科研技術,培育優質人才。
      (三)三大運營商共存多年競争不激烈
      我國的運營商主要就這三,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打小一開始,我們都認識它們。如果它像菜市場買菜,一街都是同樣的菜,如果沒有各自的特點就無法取得競争優勢,因此商家會争相降低價格或提升菜的品質來獲取更多的盈潤。但我國運營商就這三個,私營的像長城寬帶,并沒有他們那樣強大的實力,如果能夠有電信公司多站出來,或許我們能夠得到更優質的服務吧。
      (四)運營商暗箱操作
      我們根據大量用戶報告分析,通常有兩種手段,一種是光明正大的出各
式各樣的套餐,像無限流量就有幾個等級,往往在15g或20g開始降一次速,在40g或50g降第二次速,看上去價格适宜,算下來卻是十分昂貴,使用體驗 不盡人意。還有些套餐附贈通話時長過長,流量卻稀少,顯得十分的雞肋。第二種是利用消費者薄弱的意識玩文字陷阱。例如辦理套餐時規定每月能夠贈送話費,但實際上這些贈送的話費隻能抵消額外的支出費用,并且在當月清空,再者某寬帶套餐宣傳單上标着大得極其明顯的8Mb文字,讓老百姓意識到該寬帶裝在家裡能以8MB/s的下載速度下載電影、電視劇,其實不然,正因為老百姓不了解專業方面的字眼,就吃了大虧。
      (五)學校聯合運營商壟斷市場
        如我們學校推廣的是20M電信寬帶以及4G電信日租套餐,在大學之前,用戶往往有了屬于自己的電話卡,但要辦理學校網絡隻能使用學校的電信卡,用戶往往不得已使用新卡,或多卡共用(圖二),強制的綁定必然給用戶帶來了不便,套餐辦理過後,即使再實行“提升降費”政策,由于運營商已和學生簽訂合同,運營商為了謀取利益,往往不會主動減低價格或提升網速,學生的該套餐價格在四年内基本不會發生變化。
      (六)工信部監管不夠
      據我們調查問卷的數據分析,該“提速降費”的實施程度還不到中,工信部對電信運營商的監管是否過于松懈,不得不提監管部門在“提速降費”政策充當着重要的角色,希望監管部門能夠做好監察本分。
      五 、可行性方案
      
 通過這次的調查,我們更加清楚地認識到了“提速降費”政策,且明白“提速降費”對“民生”這塊的重要性,為了我們能夠得到更好的上網體驗,使用較低的資費獲得夠快的網速,這裡我總結上面問題得出的建議,希望監管部門、運營商、各大學校能夠深知:
      (一)減少雞肋套餐,推出“提速降費”明顯的主要套餐
      各式各樣的套餐對于百姓來說并不是好事,人們難以從繁多的垃圾中找出有價值的瑰寶。根據數據分析,大部分年輕人更看重流量費用,所以像企業、學校與運營商更要提供更便宜、更優質的套餐,讓他們年輕一代能夠得到良好上網體驗。還有這幾年有互聯網套餐取代傳統套餐的趨勢,那是第三方公司與運營商的合作,如果能夠協商好,控制好力度,我相信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二)公布運營商的賬單
      如果能夠知道運營商将錢用在何處,吞在何處,就能夠查到,再糾正把重要的錢用在重要的地方,加強基站建設,系統維護,技術研造等等。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工信部監管部門要施加壓力。
      (三)運營商要找到适合的道路
      國内隻有三家比較大型的運營商,機會難得,應當珍惜能有這麼大的客源,應該動用更多的商業智慧,靠多銷薄利來發展企業。
      (四)培育人才
      國家應當培育更多的科研人才,以便改善硬件信号質量、帶寬質量,使我國電信業走在世界前列,像韓國日本一樣,更快進入5G時代。
      (五)開放更多的免費wifi
      根據數據分析,人們将流量大緻用于娛樂方面,所以在某些娛樂區域,大企業以及學校應當開放更多的免費wifi,讓人們在悠閑之餘省一些輸出。
      (六)運營商應當每年度上訪
      因為我們組員意識到了有大部分的人并沒有好好利用帶寬,也許有路由器的設置安放問題和網線的搭配不當都有可能無法達到慢速,所以技術人員上訪是值得實踐的方法,做不到親自上訪也該要定時電話指導。
      (七)加強監督
      我們百姓也要知道能夠通過工信部電信用戶申訴中心去反饋自身的寬帶或者使用手機套餐使用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調查總結與展望
      在整個調查過程中,我們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争取更多以數據以及網絡資料的形式,來述說當今“提速降費”政策下的實況,比較全面地透析了“提速降費”實施程度,“踯躅不前”甚至“不降反升”現象産生的原因。這對于日後運營商運營方式的整改,套餐的創新,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也為以後老百姓能夠低消費使用優質網絡,添加一份生活樂趣提供參考。在此次調查過程中,反映了一些問題,例如有大部分的人不了解發布了“提速降費”的政策,也許正是人們這般與世無争,推動不了“提速降費”的進程,這些問題也值得我們思考。
  參考文獻:
[1]馬後炮. 嘴上說提速降費卻在套餐中“埋雷”[EB/OL]. 2018-07-14;http://v.gdtv.cn/tvs1/mhp/2018-07-13/1526486.html.
[2]聖誕襪202. 中國移動的套餐昂貴,為何還有很多用戶?[EB/OL]. 2018-02-27;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824291426686025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