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開始看這部劇是為了偶像而去,看看我偶像的演技如何。慢慢看下去,越來越想了解中國近代的曆史,越來越燃起我的一顆愛國心,越來越想加入其中,成為保衛家園的一份子。
《建軍大業》主要以1927年南昌起義這一重要曆史事件進行開展,描寫中國軍隊偉大的建軍篇章,展現了人民軍隊的光輝曆程,以此獻給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九十周年。這部劇領銜主演都是一些年輕演員,很多人會覺得這些年輕演員演技都不怎麼好,怎麼能把裡面的角色完美地表達出來呢?可我認為正因為是這些年輕演員的存在才能更好地把角色的情緒表達出來,因為他們擁有與角色一樣的年齡,那時候的先輩們在參加革命時都是熱血青年,唯有年輕的演員能親身感受到那時候每位抛頭顱灑熱血的戰士的那份報國之心,護家之緒,更能塑造每位戰士。也因為這些年輕演員,才會有更多更年輕的人跟随着他們的偶像去了解曆史,讓更多的人對曆史感興趣。這些年輕演員還為影片注入了強勁的“新鮮血液”。
影片以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為開頭。響起“打倒反動軍閥,打倒軍人政府,不繳槍,不投降,保護上海工人運動”口号,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新右派聯合上海幫大肆掠殺共産黨員、革命群衆以及國民黨左派,拿着槍口對着兄弟。政變使國民黨基層組織基本癱瘓,共産黨在群衆心中的影響迅速擴大。這是中國大革命從勝利走向失敗的轉折點,同時也宣告了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失敗的。違背了孫中山先生“打倒列強,統一全國,再造共和”的終身理想。
李大钊同志被軍閥,更讓人們意識到,一把槍都不能交出去,交了槍,共産黨人民的性命就會像李大钊同志那樣,革命隻有武裝鬥争指一條路,隻捉筆杆子不捉槍杆子,到頭來隻會迎來大屠殺。毛澤東同志更是提出了“我國有四萬萬農民,隻要解決土地問題,把農民武裝起來,農民就會成為我們革命的本錢,就會成為我們革命的主力,這樣才不會被人欺負”。農民就是我們中國的星星之火,團結起來就可以燎原。周恩來同志非常贊同此觀點,還認為“城市鬥争的道路也要堅持,兩個拳頭打人,才能讓敵人招架不住”。随後,兩人在武漢會面,統一了革命的方向,一位說服軍隊,一位動員農民,丢一把火星子讓熊熊烈火燃燒起來。我們沒有經驗但是有勇氣去嘗試,嘗試任何能走向勝利,走向解放的道路。我們雖然經常經曆失敗,但是唯有一次又一次地從失敗中走出來,才能成功。
一個人打抱不平隻能救十人百人,團結一緻才能救四萬萬的中國百姓,改變四萬萬中國百姓的命運。周恩來同志說服了賀龍,準備在南昌發動武裝起義,成為了赫赫有名的南昌起義。南昌駐軍隻有六千人,十一軍以及二十軍加起來有兩萬人是占了絕對的優勢,而且南昌的東面歸蔣介石管理,西面是汪精衛北面是張發奎,他們三個相互防備,共産黨一旦起事,誰也不敢随意發兵支援。可以說占據南昌是一個結合了天時地利人和的大好機會。
八月一日,淩晨兩點,南昌城響起了三槍槍聲,喊起了河山統一的口令。南昌起義正式開始。那一晚,注定是一個不眠之夜,槍聲響徹了整個南昌城,房屋搗毀,百姓逃難,為了革命,各個中國人不得不自相殘殺。火車站迅速取得切斷了敵人的後路,制高點被攻破不久後,葉挺将軍主動提出幫助賀龍将軍進攻敵人的主要陣地藩台衙門。火光沖天,炮聲貫耳,當時的顔色,當時的背景音樂讓我整個人都燃燒了起來,熱血沸騰,仿佛置身其中,為統一山河出了一份力。同樣的,也感到了一絲的黯然,雖然稱對方是敵人,但他們也是流淌着中國血液的中國人,也是我們的兄弟姐妹。南昌起義中的兩萬星火在那一夜裡燃燒了整個南昌城。軍人在歡呼着,百姓在歡呼着,“我們勝利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宣告了中國共産黨把中國革命進行到底的堅定立場。從此,八月一日成為中國工農紅軍和後來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建軍節。
在槍杆子出政權的理論中,準備發動第二場戰争——秋收起義。秋收顧名思義是秋季收獲農作物的意思。稻子成熟了,金燦燦的稻田裡挂滿了一串串飽滿充實的稻穗。誰又會知道在這豐收喜悅的季節裡,會迎來一次腥風血雨的戰争。1927年9月9日,秋收部隊在文家市會師,毛澤東同志主持前委會議,及時作出從進攻大城市轉向農村進軍的決定,初步形成了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思想。“軍叫工農革命,旗号鐮刀斧頭,修銅一帶不停留,便向平浏直進。地主重重壓迫,農民個個同仇,秋收時節暮雲沉,霹靂一聲暴動”。秋收起義事件讓我們嘗到了血的教訓,也讓我們意識到:大城市打不得,左傾盲動主義要不得,現在隻有一條挺進井岡山的路可走,去當山大王。
電影接近尾聲,這個尾聲讓對朱德将軍的戰術與謀略心生敬佩,對那些戰士們由衷感謝。沒有三河壩戰役就沒有井岡山會師,沒有三河壩戰役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曆史就會被重寫。八一南昌起義後,八一起義軍主動撤離南昌,南下廣東,目的是“先得潮、汕、海陸豐,建立工農政權”,後取廣東,再舉北伐。當時為了掩護主力軍南下,第九軍副軍長朱德率領第十一軍二十五師和第九軍教導團共約三千多人死守三河壩,阻擋國民黨錢大鈞部隊的兩萬餘軍力。從數字上就可知道,這一場是硬仗,能赢是萬幸,輸是必然,拖延時間才是目的,參加這場戰役的戰士必定是烈士。為了革命,死是必然的,死得其所才叫犧牲。第一天三河壩戰役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但是兵力隻剩下不到兩千人,所有的突擊位置也暴露了,朱德将軍隻能派人幫上炸藥包,偷襲敵人基地,在這裡我落下了眼淚,沒有先輩們的犧牲,哪來今天的和平。可惜,偷襲并沒有成功,在最後一天裡,留下兩百人斷後拼死阻擋錢大鈞,讓更多的人活着出去。“父子同軍的,兒子出隊離開;兄弟同軍的,兄長留下;革命的道路還很漫長,要為中國革命留下種子。”每位戰士都願意留下來斷後,每位戰士都希望中國得到和平,那時候沒有人貪生怕死,那時候沒有人畏懼叛變。“當勇士,不要當烈士,活着回來”這是朱德将軍對斷後同志們的要求。在最後一天,錢大鈞部隊發動最後的總攻擊,朱德部隊留下的同志與錢大鈞部隊同歸于盡,那一聲聲的炮響,炸平了三河壩,硝煙了了,那一刻兒子沒有了父親,弟弟沒有了哥哥,男兒落下了他們堅強的淚水,對壯士們敬上了崇高的敬禮,感謝你們的犧牲,是你們,為我們換來了會合的時間。從三千的星火到不足兩千的星火最後到兩百的星火,将三河壩點燃了起來。
朱德同志帶領部隊到井岡山與毛澤東部隊會合,面對着千千萬萬的軍人們毛澤東同志興奮不已“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鮮紅色的旗幟揮舞着,戰士們的歡呼聲響徹着,中國未來充滿了希望。
南昌起義,秋收起義以及廣州起義是中共黨史軍史上三大著名起義。這三大起義,讓中國共産黨牢牢地站穩在民衆的心中,越來越多百姓相信共産黨,越來越多勇士加入共産黨。兩小時的影片,讓我們看到了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的大無畏精神,記住了革命先烈的犧牲和奮鬥。
我們如今美好的生活都是踩踏着先輩們的身軀走過來的,沒有他們的嘗試沒有他們的艱苦奮鬥,沒有他們的挺身走險,現今的和平、現今的發達也不會存在。我們要學會尊重我們的先輩們,我們要學會感激我們的先輩們,我們要學會敬佩我們的先輩們,我們還要學會珍惜現今擁有的生活,得來不易。
除了感謝先輩們還要感謝現今軍人們,他們為我們的家園奮鬥着,他們為我們的安全奮鬥着,他們為我們的和平奮鬥着。不論是烈日當空,還是風雪交加,他們都在堅持守護着他們的崗位。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衆人拾柴火焰高;一支竹子易折斷,多支竹子難折斷。隻要我們齊心協力,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中國夢而奮鬥,中國的未來一定會更好,中國人的生活一定會更美好。攜手走向共産社會,以共産主義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