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lsz/sjjxcg/
首頁- 網絡思政- 實踐教學成果

當代國産愛國電影對青少年樹立文化自信的影響調查報告-2017級旅遊管理2班梁寶兒等(指導老師:王靜儀)

當代國産愛國電影對青少年樹立文化自信的影響
調查報告
 
 
班級:2017級旅遊學院旅遊管理二班
調查小組組長:梁寶兒   學号:201702010076
調查小組成員:楊丹銘   學号:201702010072
調查小組成員:申柔婷   學号:201702010073
調查小組成員:阮柳婵   學号:201702010074
調查小組成員:何嘉慧   學号:201702010075
執   筆   者:梁寶兒   學号:201702010076
 
 
      内容摘要:愛國電影是先進文化的代表,展現着中國的民族氣節和傳統精神,是每個時代的印記,反映着中國的成長與發展,對于塑造國家風範、樹立文化自信發揮着重要作用。國家一直強調樹立四個自信,文化自信便是之一,本次調查采用網絡調查的方式,對當代青年展開了關于國産愛國電影對其樹立文化自信的影響的調查,進行數據分析,旨在了解近年影視業的蓬勃發展中,對青年的思想道德建設的影,為影視業的發展提出的一些現實依據。
      關鍵詞:國産;愛國電影;青少年;文化自信
 
      一、調查背景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重視傳播手段建設和創新,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國家一直堅持四大自信的建設,其中,當代青少年對文化自信的樹立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建設尤為重要。一方面,樹立文化自信是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甚至一個政黨的文化價值的認同感與自豪感;另一方面,青少年樹立文化自信利于全面發展自身、提高文化水平、認清全球形勢、維護國家利益、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對塑造“四有”青年、國家的棟梁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近年來,随着中國經濟的發展,影視業的發展質量也日漸提高,面對激烈的國際環境,世界上除了存在着矛盾和戰争,還存在着無形的文化滲透等沒有硝煙的競争。而中國身為大國,在國際地位中承擔着重要的使命與責任。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當代青年是國家的未來,認同國家的文化,熱愛自己的祖國才能使國家更加強盛。如今的世界,綜合實力的較量實際上是文化軟實力的較量。最近的中興案,看出了當今國家對于科技和人才的迫切需要,青少年是國家未來的中流砥柱,承擔着重要的使命。
網絡媒體的傳播和影響是遠大而有效的,一部部真實的電影獲得了觀衆的好評,通過影視傳媒體現出中國的偉大成就、偉大夢想,激勵着新一代青年人立志學習,報效祖國,不斷增強對國家的文化認同感,樹立起文化自信,也推動着中國影視行業的不斷創新發展。
 
      二、時間、地點、對象等
      調查時間:2018年7至8月
      調查地點:梅州、佛山、潮州、茂名等
      調查對象:青少年人群
      調查方式:網絡調查、實地調查
      調查内容:以國産愛國電影為例,主要調查當代青少年對其的觀看數量及自身感受;國産愛國電影中吸引人的地方;國産愛國電影對自身的影響;對樹立文化自信的重要作用;青少年對中國當代影視業提出的合理建議;
 
      三、數據分析
      調查項目采取網上問卷的調查形式(詳情見附件一)
本次參與問卷調查的人群為廣州地區的中學以及大學中的學生群體,通過發放網絡問卷的形式進行調查,一共收到了301份的有效問卷。
      (一)在愛國主義類型的電影裡,大學生對情感類型喜歡程度比較大
      本次調查以廣州地區的中學生、大學生作為主要群體對象。通過圖一和圖二顯示,在參與調查人群當中,大學生的占比比較多,達到了83.06%。而中學生參與調查占比6.98%;研究生以及社會在職人員各占1%、8.97%。而在愛國主義電影類型當中,情感電影的占比達到了69.1%,文藝電影占比為58.47%;戰争電影、科幻電影以及其他類型電影分别占49.83%、42.52%和22.59%。
      由圖一和圖二可見,在調查的範圍中,在愛國主義類型的電影裡,大學生對情感類型喜歡程度比較大。
 
      (二)大部分人都觀看過國産愛國電影
      由圖三可見,大部分人都觀看過國産愛國電影,大部分人都比較支持國産愛國電影。通過對調查群體觀看哪些國産愛國電影的調查,可以了解到大部分人都觀看過國産愛國電影。通過圖三顯示:觀看過戰狼系列所占比例為61.79%;紅海行動占比例60.13%;小兵張嘎和湄公河行動所占比例分别為58.8%和56.48%;而舉起手來系列、厲害了我的國、建黨偉業、地道戰、血戰台兒莊以及閃閃紅星等所占比例也分别為43.52%、38.87%、30.23%、25.58%、18.6%以及11.63%。從該組數據中可得出,超過一大半的人都觀看過國産愛國系列的電影。
 
      (三)傳播愛國主義情感為愛國電影顯著的特征
      根據圖四可得,傳播愛國主義情感以及富有感染力為愛國電影較為突顯的特征。在調查的愛國電影所具備的特征的數據當中顯示,傳播愛國主義情感為愛國電影顯著的特征,達到了91.69%;而表現國家的經濟、政治、文化取得的成果的特征的占比則較少,隻有56.48%。另外,第二大特征為富有感染力占比為81.06%;突出主人公的愛國情感的特征占比為57.81%。

      (四)有多種類型的電影同時在市場上映,大部分人會更傾向于選擇國産愛國電影
      由圖五可見,如果有多種類型的電影同時在市場上映時,大部分人會更傾向于選擇國産愛國電影,所占比例為66.45%,超過一大半人。因此,即使是有多種類型的電影同時在市場上映,人們還是會選擇觀看國産愛國電影。

      (五)影片中所表達的愛國情懷是國産愛國電影能夠獲得認可的主要原因
      由圖六可見,影片中所表達的愛國情懷是國産愛國電影能夠獲得認可的主要原因,但影片中角色的英雄氣概也是使國産愛國電影能夠獲得認可的原因。本組數據調查了人們對國産愛國電影能夠獲得認可的原因,通過圖六顯示: 影片中所表達的愛國情懷為獲得認可的主要原因,占78.07%;影片角色的英雄氣概,占69.44%;影片内容的史實還原以及中國優秀文化的宣傳同樣占65.12%;其他原因卻占13.29%。
 
      (六)網絡媒體的宣傳以及電影場景刺激、振奮人心同樣成為青少年對國産愛國主義電影産生興趣的原因
      由圖七可見,網絡媒體的宣傳以及電影場景刺激、振奮人心同樣成為青少年對國産愛國主義電影産生興趣的兩個原因。網絡媒體的宣傳以及電影場景刺激、振奮人心同樣成為青少年對國産愛國主義電影産生興趣的原因,同占比例為75.42%;随着年齡的增長,愛國主義觀念越來越強烈原因占66.11%;對曆史的時政熱點等方面有興趣原因占60.47%;而受親朋好友,老師等推薦所占比例為53.16%。

      (七)觀看愛國電影對青少年認同感和價值觀會産生一定的影響
      由圖八可見,觀看愛國電影對青少年認同感和價值觀會産生一定的影響,特别是對青少年增強愛國情感,提高對國家的認同感這方面影響比較大。觀看愛國電影對青少年增強愛國情感,提高對國家的認同感的比例超出一大半,比例較大,為90.7%;對于形成和加強愛國的價值觀這方面所占比例為79.73%;而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和擁護國家,不懈努力奮鬥中國夢的影響方面也分别達到了數據的69.44%和68.44%。

      (八)文化自信主要來源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中華民族精神
      由圖九可見,文化自信主要來源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及中華民族精神。在該組調查調查當中,對文化自信主要來源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中華民族精神的數據分别占比達到了88.7%、87.71%;來源于國家的進步與民族複興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比例則分别為80.73%、72.43%;共産黨人的優秀品質卻占55.81%。反之,其他想法的比例則為14.95%。

      (九)觀看國産愛國電影後,最大的體會是樹立和增強青少年文化自信
      在對觀看國産愛國電影後,最大的體會調查當中,通過圖十顯示,體會為可以樹立和增強青少年文化自信達到了36.21%。其他依次為可以促進青少年深刻認識社會主義建設的基礎特征,占28.9%;可以推進青少年對文化自身的認識,約占20.93%;促進青少年科學把握發展社會主義文化的内在規律,約占13.95%。由此,得出觀看國産愛國電影後,最大的體會是樹立和增強青少年文化自信這個最終的結果。
 
      (十)文化自身的認識成為對于青少年樹立文化自信的主要途徑
      本組數據調查了對于青少年樹立文化自信的途徑,通過圖十一顯示: 79.4%的受調查群體都覺得閱讀曆史書籍,全面認識中華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為其有效途徑,而其他的途徑按由高到低的占比則依次是加強對自身文化傳統和文化使命的認識,堅持自身的文化主主體,增強自身文化創造力,占比為72.76%;觀看愛國電影,從中形成正确的價值觀占比為66.11%;對外國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采取理性、客觀的态度,恰當地吸取和使用占比61.79%;而其他途徑占比則隻有8.97%。
      由圖十一可見,青少年樹立文化自信途徑較為多樣,而閱讀曆史書籍,全面認識中華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和加強對自身文化傳統和文化使命的認識,堅持自身的文化主主體,增強自身文化創造力則已經成為青少年樹立文化自信主要的途徑。

      四、 原因分析
      愛國電影是先進文化的代表,展現着中國的民族氣節和傳統精神,是每個時代的印記,反映着中國的成長與發展,對于塑造國家風範、樹立文化自信發揮着重要作用。
      (一)随着年齡的增長,大學生對國産愛國主義電影的興趣也在增長
      幼兒時期,我們對國産愛國主義電影不感興趣的原因。一是愛國主義電影場面血腥殘忍,小孩子難以接受,現在多改編成動畫片,讓孩子更容易接受。二是小孩子接受的教育程度低,對愛國主義的理解模糊,難以産生興趣。三是相比國産愛國主義電影,國産卡通電影更吸引人。
      (二)情感以及富有感染力為愛國電影更讓人深有感觸、發人深思
      《戰狼2》票房大賣,原因一吳京塑造的硬漢“冷鋒”,具有堅韌、愛國、無畏等形象,深入人心。原因二是影片表現了中國防的強大、軍隊的強大需要通過文化載體,讓觀衆高漲的愛國主義和英雄主義情結找到合适的出口得以釋放。影片中的最後一幕是中國的護照,附上這樣一句話:“當你在海外遭遇危險,不要放棄!請記住,在你身後,有一個強大的祖國!”。“中國護照”這個話題連續登了幾天的微博熱搜。原因三是影片中顯現出國家對中國公民的強大的保護,讓觀衆産生為自己是中國公民而自豪的想法。由此可見一部情感以及富有感染力的愛國電影影響力有多大。
      (三)網絡媒體的宣傳成為青少年對國産愛國主義電影産生興趣的原因
      現在是信息化時代,随着信息網絡的推廣普及,信息資訊得到人們快速的傳播。通常,人們看完一部電影,都會在評論區,例如,微信的朋友圈、微博發表自己對其電影的評價。通過網絡的傳播渠道,很快地就會把好評的電影,值得人們觀看的電影告訴更多的人。獲得好評的國産愛國主義電影正是通過網絡這種渠道傳播出去,讓更多的青少年加深愛國主義情感,從而,促進青少年進一步樹立文化自信。
      (四)文化自信主要來源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中華民族精神之中
      愛國電影是先進文化的代表,展現着中國的民族氣節和傳統精神,是每個時代的印記,反映着中國的成長與發展,對于塑造國家風範、樹立文化自信發揮着重要作用。價值觀是基于人的一定的 思維 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認知、理解、判斷或抉擇,也就是人認定事物、辯定是非的一種思維或價值取向,從而體現出(人、事、物)一定的價值或作用;在階級社會中,不同階級有不同的價值觀念。愛國主義電影所表達出來的民族精神,這正是人們形成正确的愛國的價值觀原因,融入到文化自信的新的内涵中。
      (五)注重創新
      國産愛國主義電影的制作“追求工匠精神”,注重創新。一是随着影視技術的發展,場面制作更加的真實,遠離“五毛特效”,精益求精;二是演員的努力,為了真實還原主人公,演員需要不斷地接受訓練,不斷學習新技能。在《紅海行動》中蔣璐飾演“蛟龍突擊隊”裡有一位女戰士, 她為了去軍隊訓練,她剪了寸頭,進行了一個月軍事化體驗,在訓練途中,腳部不幸骨折,但是她依舊挺了下來。在《湄公河行動》中,彭于晏還專門學習泰文和泰拳。三是劇本内容不斷創新。《摔跤吧,爸爸》、《大護法》和慰安婦紀錄片《二十二》等電影印證了中國電影正從要素主導市場的初級階段轉向内容創作市場。
 
      五、 可行性方案
      從調查報告的結果中得出,加深當代國産愛國電影對青少年樹立文化自信的影響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注入創新元素,創新使得文化作品富有活力
      當代影視業的發展需要不斷地創新,不斷為作品注入時代的活力。由于思想的封閉及社會環境,以前的電影等幾乎都是比較保守。當今,對外開放的思潮深入人心,對待中外文化,更是要以準确的态度,相互借鑒,取長補短,不斷地學習精髓,創新方式,不拘一格,才能更好地創造出高質量的愛國影片。
      (二)愛國影片的發展要更加注重真實性
      以現實主義為主,通過影視傳媒将國家發生的重大事件以另一種新穎的方式表現出來。如“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等電影”都是真實事件為背景,通過生動逼真的技術展現在人們眼前,很好地讓更多的人感受到戰争的殘酷,感受身為中國人的驕傲與自豪。對于不太關注時政的人來說,記錄國家發展的偉大成就,可以回顧曆史,展望未來,更加充滿信心地為中國發展而不斷努力。
      (三)注重影片中人物的心理、人性的表達、塑造有血有肉的英雄人物形象
      《建國大業》中中央委員們高唱國際歌的真情實感和《集結号》中谷子地連長撕心裂肺的呼喊是打動觀衆最好的良藥,這是曆史反映到現實生活中最有力的回音,是不同時代的生活場景在人心中共同的激蕩與震撼。英雄楷模們不是精神向導指引下的鋼鐵,以血肉之軀的拼搏換取的和平成就值得我們感動流淚。
      (四)注重影片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展現普通人的感動的事實
      藝術不是完全的虛構,藝術是對生活的不斷提煉,同 樣好的電影場景也是普通人能夠體驗或者想象到的生活場景。就像有篇新聞報道介紹,《阿凡達》中外星土着人保護家園的不屈鬥争讓這家即将被強制拆遷的主人也有了新的 動力,準備為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繼續努力。而戰争片中 即将奔赴戰場的士兵對“媽媽”的輕輕呼喊又怎麼不會體現在我們日常生活的感動中呢。
      (五)注重豐富愛國主義電影的題材内容,展示新時代的國家精神和民族個性
      時代的發展和生活的豐富多樣化讓我們的愛國主義影片有了更多的内容去展現祖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力量, 展示中華民族活躍在世界舞台上的矯健身姿,展示“以人為本”的國家精神,培育華夏兒女的民族自豪感。
      (六)大學生應該培養起繼承文化的自覺性
      文化自信語境下,大學生作為未來國家的掌舵者,應該肩負起文化宣傳的責任。樹立文化自信,主動了解傳統文化,體會文化魅力是大學生義不容辭的責任。最重要的一點是,大學生應該充分認識到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并确實對文化自信這一口号感到認可。大學生可以通過寫作、調研、攝影、媒體(微博、微信等)等方式進行文化推廣,從而深入了解愛國電影。
 
 
參考文獻:
[1] 侯月祥.中國影視業的發展也需要創新驅動——著名電影編劇陳健訪談[J].嶺南文史,2017(2):24-28.
[2] 張志娟、秦東方.大學生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培育途徑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6):126-130.
[3] 姜淼.中國電影産業發展現狀及問題分析[J].新聞界,2011(2):3.
[4]康偉亞、胡守貴.當下中國電影産業現狀概述及發展方向拟議[J].電影文學,2011(20):2.
[5]尹力.電影中如何體現社會主義價值觀[J].當代電影,2007 (1):5.
[6]範詠戈.曾有驚天動地文——評電影《驚天動地》[N].解放軍報,2009-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