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lsz/sjjxcg/
首頁- 網絡思政- 實踐教學成果

《關于烈士陵園來訪者不同年齡段占比及其目的》2017級計科2班 鄧朝隆(指導教師:王相東)

陵園與先烈,國的根與魂,人們對此的感情調研報告
——以湛江,韶關地區烈士陵園調研為例
 
 
2017 級 信息技術與工程學院 計科2班
 
調查小組組長:鄧朝隆  學号:201706110083
調查小組成員:陳海謙  學号:201706110077
調查小組成員:陳鴻偉  學号:201706110075
執   筆  者: 鄧朝隆  學号:201706110083
 


     内容摘要:我們的調研報告通過調查問卷、實地調研走訪、具體案例的方法對韶關、湛江地區的烈士陵園進行調查,并進行烈士陵園不同年齡段占比及其目等問題的分析、讨論,進而得出我們想要的答案。通過對烈士陵園來訪者不同年齡段占比及其目的的探究、分析、求證,我們得到了一些關于烈士陵園來訪者目的并不單純和年齡占比大的年輕一代并不都對革命精神肯定、推崇的信息,年輕一代對于烈士陵園及其革命烈士們的認知不夠全面的問題未能解決,媒體對烈士英雄事迹的傳播過于缺乏,年輕一代對主動了解烈士英雄事迹的潛意識不夠深, 我們希望通過這份報告,找到合适的解決方法。
        關鍵詞:調查問卷;解決方法;四個自信;分析;烈士陵園
 
           



      一、 選題意義
      革命烈士與青山同在,英雄精神與日月同輝。經過了解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我們進一步體會到革命先烈敢于鬥争、不怕犧牲、艱苦奮鬥、不斷前進的精神風範,這同時也激勵我們堅定維護共産主義事業和為人民服務的決心,加強政治責任感和曆史使命感。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好青年,我們更可以通過想參觀烈士陵園向先烈學習,同時也能夠加強對黨的熱愛,熱愛社會主義的事業,為我們社會主義的最終目标而奮鬥,并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工作中,群衆中起表率作用。
      所以我們小組想要對烈士陵園的訪問者的不同年齡段占比和其目的做出調查。因為革命先烈用他們的生命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他們死而無憾,同時也是他們最大的願望,他們永遠都是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戰鬥的戰士,同時也是我們家的曆史,文化,更是一種意識形态,如果作為國人,都不去緬懷自己的民族英雄,那麼這個國家也很快會不複存在,所以這些值得我們做出調查,值得我們思考。
 
     二、 調查背景與現狀
      (一)背景:随着中國的經濟文化發展,中國也将再次強勢複興,牢牢把握文化的意識形态的領導權是我們現代化新時代的文化建設的重中之重,一個民族的民族英雄是我們祖國長盛不衰的精神源泉,我們要承遺志,奮圖強,成國夢,才能更好的實現我們202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标,物質要富,精神要滿。
      中國是一個千年古國,精神文化的沉澱都是在漫長的曆史長河中凝結出來的,如若己身不正,勿怪影子斜,沒有正确正直的文化,那麼我們的民族也将在這“長河”中消失殆盡,由此觀之,我們學習我們的民族英雄,我們尊重我們的民族英雄,我們才能永遠地正襟危坐,矗立東方。
      (二)現狀:反觀當下,我們今天的文化可謂喜憂參半,在某些窮鄉僻壤的地區,人民對紅色文化的重視力度缺乏,在某些原因上導緻了紅色遺迹缺乏保護而瀕臨消失的險況;更在一些大都市,雖然有建設良好的烈士陵園的,但是年輕一代的的大部分被非主流文化占據了,使得革命獻身的精神被抛擲腦後;在一些一味追求教學成績的學校,盡管每年也會有參觀烈士陵園的活動,但都隻是小型活動,并未讓大多數人參與其中;甚至有一些人質疑污蔑我們的民族英雄,還用一些所謂科學的方法驗證,英雄事件的真僞。如果過去不再照亮未來,那麼未來也不會再光芒,更何況我們是一個注重氣節的文明古國。
 
     三、調查時間、地點、對象、目的等
      調查時間:2018年 8月
      調查地點:湛江市赤坎區,韶關市浈江區。
      調查對象:湛江市,韶關市市民,太阳集团城网址83138學生,調查問卷回收率100%
      調查内容:不同年裡段的人參觀烈士陵園的一年内的次數或頻率,參觀烈士陵園的目的,參觀烈士陵園的形式,參觀烈士陵園和它的革命烈士精神在當今社會還有價值嗎,是否會受到自己的身邊人影響去烈士陵園緬懷先烈或自己是否會影響自己的身邊人,帶他們去烈士陵園緬懷先烈。
      調查的目的:找出當今社會一部分人為什麼對我們的革命先烈認同感缺失的原因,改變這一部分人對先烈精神的漠視的現狀,弘揚紅色精神,讓革命先烈,永垂不朽,讓我們新時代青年重燃革命精神,傳承紅色文化。
      調研方法:問卷調查、實地走訪調研、互聯網數據收集等
 
     四、調查報告中呈現的一些問題。
      根據我們調查問卷的數據顯示,本次調查一共有142人參與,根據統計表5-1顯示,超過85%均為年輕人,表明多年輕人很願意參與到我們的調查中,或者是說大部分年輕人對烈士陵園有着一種好奇和看重的心态。但是在生活中,群衆對于烈士陵園的目的和一些行動是否達到我們的預期,在接下來的數據分析中,我們便可以了解到當前的實際情況。        
      (一)大部分人們參觀烈士陵園的頻率并不高。
      根據調查數據5-2顯示,有41.55%的人一年甚至兩年才去一次烈士陵園,而一年兩次的人卻僅有10.56%,其他的占了47.89%,這裡面也包括了沒去過的。參觀烈士陵園,是一個公民應該做的,這是一種感恩先烈,緬懷英雄的方式,能讓公民了解烈士陵園的相關信息,能升華公民的精神,對公民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推進作用。通過這項數據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公民參觀烈士陵園的頻率不高,間接看出公民對先烈的敬仰之心不夠強,對了解先烈的态度不夠熱烈,這并沒有達到我們的預期。所以,在今後對于烈士陵園相關的内容,政府一定要加大宣傳力度,使公民對烈士陵園的态度熱情高漲,多去關注先烈們的英雄事迹。      
      (二)部分人參觀烈士陵園的意願或目的不純。
      根據調查數據5-3顯示,大部分人參觀烈士陵園是真的為了祭拜先烈,而29.58%的人是為了自己的私事,9.86%沒有意願,隻是被動參加。在這份調查數據中,大部人參觀烈士陵園的意願是出自真心,為了祭拜先烈,這是值得高興的事,說明大部分人們對參觀烈士陵園并無抵觸之心,但是仍有39.44%的人為了應付私事而去參觀的,這種現象應該收到抑制,特别是沒有主動意願的那部分人的占比,應該盡量減少其占比,這不僅需要社會提高烈士英雄事迹的宣傳,還需要媒體的配合,更快的推廣宣傳,讓更多的公民意識到祭拜烈士的行為是自己應該做的,是本分。
      (三)部分人對參觀烈士陵園和革命烈士的精神看重程度不高。
      根據調查數據5-4顯示,65.49%的人對參觀烈士陵園這件事和革命烈士的精神這還是很認可,很看重的,然而還有28.87%人對這些的認同感不高,而0.7%的人甚至認為無價值。這份調查中,可以看出部分人對于革命烈士的精神的态度已經有了改變,在時代的改變下,他們認為革命烈士精神已經不那麼重要了,因此也對參觀烈士陵園,祭拜先烈沒有太高的熱情。對于這類情況的出現,我們不能視而不見,革命烈士精神在當代仍然是無比重要,價值無法言語的,政府,學校等相關機構應當對民衆加強關于革命烈士精神的宣傳,而不是依然像現在這般,由這種現象發展下去。
      (四)部分人不會因為受到自己的身邊人影響去烈士陵園緬懷先烈,也不會主動去 影響自己的身邊人,帶他們去烈士陵園緬懷先烈。
      根據調查數據5-5顯示,超過80%的人會受到他人影響或主動影響身邊人去烈士陵園緬懷先烈,然而還有19%的人并不會做這種事。在這份調查中,可以看出這部分不受影響或主動影響他人的人自身對烈士陵園的了解也不夠充足,甚至對于先烈們的所作所為,毫無感想或毫不知情,這種情況的出現是我們無法忽視的,中國人都應該牢記先烈們為我們付出的一切,而我們最起碼要做的是了解他們的事迹,牢記他們的貢獻,傳揚他們的精神,讓不了解先烈的人明白他們的生活來之不易,應當感恩先烈,帶動身邊人一起去烈士陵園緬懷先烈。
     五、烈士陵園來訪者及其目的中存在的問題和解決方法
      (一)烈士陵園跳廣場舞:“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可見人類最大悲哀就是忘記曆史,宋人不暇自哀,而今人哀之;今人哀之不鑒之,亦使後人複哀今人呼。烈士陵園作為镌刻民族複興史的記憶,但是卻招來了一群大媽在烈士陵園條廣場舞,顯然喧鬧的場面與莊重的烈士陵園格格不入,甚至更有舞者言道:“這個地方跟死掉一個,還是我們把這弄熱鬧了”。我言道:“放肆!”這不就和佛狸祠下的莺歌燕舞不分軒轾了嗎?一個民族,一群人,如果連自己國家的英雄記憶都忘記,如果連今天的和平日子是誰抛頭顱灑熱血争取回來的都忘記了,那麼我們國家也終将會像宋朝那樣泯滅。
      在和平年代,參觀烈士陵園,參與祭掃活動,是銘記曆史、愛國教育最好的一課。
      解決方法:國家體育總局發布《關于進一步規範廣場舞健身活動的通知》,提出。要嚴格規範廣場舞健身活動行為,通知指出,不得在烈士陵園等莊嚴場所開展廣場舞健身活動。讓烈士陵園重回莊嚴場所終歸嚴肅和甯靜。
      (二)受非主流文化的影響:現在到訪烈士陵園存在有這麼一些人,到訪烈士陵園純粹就是為了完成任務。為什麼這樣說呢?他們不是不去祭掃,而是去了,了解了,但是回家後确記不得多少我們民族英雄的事迹,相反對于一些非主流文化,卻是記憶猶新。這是為什麼?固言之心不在!現在我們存在這樣一種風氣“烈士墳前無人問,戲子成名天下知道”,雖然直接把烈士和“戲子”對立的說法的确可以商榷,但是社會上對于烈士長眠場所的保護以及對其精神遺産的傳承和學習仍不到位。
      前些年姚貝娜因癌症生命定格在了33歲,廣受關注,讓人惋惜,與之相比的張萬年将軍卻無人問津,這樣像話嗎?那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事,問題的根源在哪,歌手本身嗎?亦或者是這群年輕人?我想都不是,透過現象看本質,說真的,如果不是這批媒體大肆炒作,我還真的不會認識這位年輕的歌手,我想中國之所以這麼多人追星,全是被媒體給帶壞。引用馬斯洛層次需要理論和中國父母的望子成龍理念,我們可以知道年輕的孩子們從小所理解的成功是成為一個有錢人,恰恰在我們小時候這是我們所迫切需要成就的,在此同時孩子們被歌舞升平的媒體包圍,被燈光包圍,被那些虛弱萎靡的音樂包圍,在燈光絢爛的舞台上,僅需半露酥胸,裝模歌喉,便可撈金萬千;銀幕上的無上榮耀,私下生活的豪車,飛機,這不正是大多數人所追求所謂的人生巅峰嗎?在無形之中帶歪了年輕一代的價值觀,社會觀,人生觀,給社會留下的是價值觀的割裂,社會風氣的敗壞。試想一個不崇尚民族英雄的個體組成的國家能走多遠?
      誠然,張将軍與姚貝娜相比,張将軍是爺爺輩的人物,而姚貝娜則更接近大衆的生活,張将軍則是處于雲端的人物,兩種情感的屬性不同,但之所以能引起網絡罵戰,是因為這些娛樂媒體,為了得到新版的頭條,早在姚貝娜病入膏肓時就在大肆報道,一切都是為了自身的利益,相對于本就身處娛樂圈,自帶吸金眼球的姚貝娜,他們看不上遠離大衆生活的張将軍逝世的訊息。因此對于張将軍和姚貝娜同時段去世的消息,他們大力宣傳了姚貝娜的去世,而選擇性的忽視了對自身利益不大的張将軍去世的消息,這是多麼自私自利,多麼令人憤恨啊。為國家奉獻了一生的張将軍,死後也不被這些娛樂媒體看在眼裡,沒有得到應該擁有的尊敬,這些貪圖利益不敬英雄的媒體,實乃民族之恥,國之悲也!
      我希望,已經逝世的張将軍能得到群衆的尊敬,他的功績能被群衆銘記于心,不僅如此,我更希望活在當下的我們能尊敬那些為中華之崛起,為保護國家和人民做出犧牲的千千萬萬的烈士們,帶着敬仰的心去陵園祭拜他們。
      解決方案:大肆宣揚娛樂文化的媒體,嚴重影響了社會的發展,可謂其心可誅啊!如果說國家要反腐,那麼這些娛樂媒體也勢必要在反腐的清單上,媒體作為宣揚文化的載體,體現的不僅是國家的文化軟實力,更是千年來沉澱的中華主流文化——崇尚民族英雄,前有戚繼光後有天津消防官兵們。所以媒體應該多宣傳美德、曆史,以及社會奉獻;宣傳科技和教育孩子;宣傳奮發向上,愛國奉獻的題材,哪些低俗不雅,賣唱賣臉的節目必須大力限制!媒體必須大力引導公衆輿論導向和價值觀,否則必須把其抹殺掉。


     六、調查總結與展望
      在整個調研過程中,我們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充分利用所學專業知識,比較全面的分析關于烈士陵園來訪者不同年齡段占比及其目的。在這時實踐調查的過程中:可謂切身感受到了“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躍”,感受到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如今社會在發展,社會在進步,但是我們不能忘記曾經用生命給我換來美好生活的戰士們,感恩他們,緬懷他們,銘記他們,才能更好的延續我們中華傳統。壯士兮,勇士兮,敢為民族兮,今人兮,青年兮,銘記烈士兮。正如南京每年都會舉行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不是我們沒有走出二戰的陰影,也不是要我們記住仇恨,這不是我們中華民族所倡導的,而是要我們做到尊重曆史,正視曆史,國家才能富強,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祖國走到今天一路不易,是無數仁人志士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回顧曆史之慘烈,然後知恥而後奮進,更要緬懷我們的英雄,作為一個中國人都應當為自己是一個中國人而驕傲,都應當為曾經的屈辱而去努力,才不愧對我們的烈士!滴血的記憶永不磨滅,隻為新時代青年再創輝煌!不忘民族之殇,我們砥砺前行,凝聚力量,奮進拼搏,守望和平!
 
     烈士頌 (節選)
     作者:靜水流深
 
用折斷的骨骼做基石
用凝固的血做混凝土
澆築一座烈士的墓碑
泥土裡
長眠着許多十八歲的靈魂
一群白鴿
栖息在凝重的碑頂
燃盡的香灰
覆蓋着祭奠的腳印
匍匐渫血的靈肉
撐起一個民族的脊背
 
啊,烈士!
當一個民族
同一個時刻彎下腰身
當一個民族
同時落淚
烈士啊
這是以國家的名義向您緻敬
烈士啊
這是以國家的名義緬懷和敬仰您
 
烈士,忠肝義膽,舍身取義
烈士,志向高遠,為正義事業而犧牲
烈士,有氣節、有壯志
為了祖國和人民自願犧牲自己的生命......
烈士,用血,書寫一個民族的曆史
烈士,讓一個民族刻骨銘心
烈士,讓一個民族難以忘卻
不能忘卻!
 
烈士
是一個民族的靈魂
烈士
書寫着民族的翻身史、富強的奮鬥史
烈士
沒有無數您的犧牲
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和平與安甯
就沒有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
不能,不能忘卻烈士
忘卻就失去了靈魂
沒有靈魂,是沒有希望的民族
崇尚英烈、告慰英靈
讓烈士的精神融進中華民族的血脈
銘刻在民族的記憶裡
挺立起民族不屈的脊梁
世世代代、生生不息
積澱一個民族的文化認同
銘記一個民族曆史責任和使命
 
烈士,是一座永遠仰望的豐碑
烈士
不朽的身軀鑄成一個民族的脊梁
聳立起一個頂天立地的中國!
烈士,永恒!
烈士,萬歲!
 
 
參考文獻:
[1]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理論(2018)[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4
[2]靜水流深.烈士頌[EB/O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c91ab30102v3m2.html ,2014年9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