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黨偉業
》
觀後感
2016級商英4班 阙君臣
指導老師:何月
是誰燃起了星星燎原之火,指引着中國人民走向光明?是誰無悔青春,在中華的大地上屢創佳績?是誰滿懷着一腔熱血,帶領我們走進了紅紅火火的新時代?一個鮮明的答案了然于心——中國共産黨。通過觀看《建黨偉業》這部電影,我深刻地了解到“沒有共産黨就沒有新中國”的真正内涵。
《建黨偉業》是以1911年的辛亥革命為開端,一直延續到1921年中國共産黨成立。十年來無數英雄志士的艱苦奮鬥、不畏強暴血洗了中國曾經被八國聯軍強加的屈辱。雖然其中曆經曲折,經過袁世凱稱帝、張勳複辟、巴黎和會等等影響曆史進步的不和諧因素,但是辛亥革命、五四運動以及中國共産黨的成立卻憤世駭俗、力挽狂瀾地把中國拉回了正軌。這真真呢是風雷激蕩的十年,巨變疊起的十年。
據以上所說,中國共産黨的成立過程實際上是一段曲折而輝煌的旅程,亦是一部中國人民英勇抵抗外敵的奮鬥史。曾子有言:“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是啊,正是因為家國外侵,四萬萬中國人民才聯合起來衆志成城、同仇敵忾地一同抵禦外侮。最最重要的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難道在國家民族臨危之際,我們仍要閉關鎖國、夜郎自大嗎?不,随着各種喪權辱國條約的簽訂,那時的中國已經淪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如果人們還不因此醒悟——打開國門,學習西方先進文化和政治制度,落後就要挨打,恐怕中華民族這一古老的民族早已經衰落了。古有獨愛美人不愛江山的蔡锷将軍歌号:“奈何七尺之軀,已許國,何許卿?”盡管此人不愛江山卻不能不愛自己的國家。拯救國家興亡是每一個中國子民的社會責任,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是為天下之樂!
南懷瑾大師曾雲:“一朵白雲橫山谷,幾多歸鳥盡迷航。”誠然,在救亡圖存這條路上,我們是迷茫的。盡管路漫漫其修遠兮,但是有無數先烈們不斷上下求索。從戊戌六君子到孫中山,從李大钊、陳獨秀到毛澤東、周恩來,無不在尋求救國之路。君主立憲不行,民主共和不行,就走社會主義道路。苦盡甘來,中國人民總算是找到了适合本國發展的生存之路。
事實證明,中國共産黨的成立絕不是偶然,而是中國曆史進步的必然,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必然産物。1921年7月23日,13名當時代表全國各地黨組織的優秀代表毛澤東、董必武、陳潭秋、何叔衡、張國焘、李達等來到上海,舉行了中國革命曆史進程中重要的會議——中國共産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共産黨的成立,給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帶來了光明和希望,給中國革命指明了方向。正如毛澤東所說的那樣,中國共産黨的成立,是一個開天辟地的大事變。看完《建黨偉業》我才了解了當初建立中國共産黨的意義。先輩們為了心中的信仰,甯死不屈、與國家同呼吸共命運的大無畏的精神很是讓我感動,讓我對信仰有了全新的理解。
看着看着,我想起了前幾天舅舅帶我去八一廣場遊玩的故事。我的舅舅是一名退役的武警戰士,在我心中,他就是威嚴的象征,就像一面高高揚起的軍旗。當我們走進八一廣場時,就看見了威武莊嚴的一座塔,上面寫着“八一南昌起義紀念塔”九個大字。舅舅面對着這座塔,筆直地站好,恭恭敬敬地行了一個軍禮。我有點迷惑不解。舅舅拍了拍我的小腦瓜說:“你不知道吧?在90年前的八月一日這一天,偉大的周總理打響了打響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這不僅僅是新中國進程中的裡程碑,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重要日子。”我聽着舅舅的話,又撫摸着上面花崗石栩栩如生的浮雕,好像有一幅畫面在我的眼前慢慢地展開。我仿佛看到了一個個奮勇拼搏、不怕犧牲、不怕困難的解放軍叔叔在戰場上為了新中國的明天而努力。看着廣場上的軍旗,我暗暗發誓:一定要好好學習,讓八一精神永遠在我心中。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建黨偉業》中的革命先烈無不英勇奮戰,簡直就是有萬夫莫當之勇。當我看到宋教仁先生在上海火車站遭遇特務暗殺身亡,壯志未酬,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可惜了這位國民黨先驅為中國革命一直在努力地拼盡全力,我深感痛惜;當看到一心為國的張勳被溥傑戲弄,在皇宮裡被置以各種醜态百出行為去放風筝,我深深地感到憤怒;當看到毛澤東熱情呼籲學生工人起來反抗現有封建制度時,我激情澎湃,仿佛身臨其境。那浩然正氣的一舉一動向我們展示了中華民族的自強不息的氣魄,更是弘揚了少年強則中國強的熱情;這些為傳承中華傳統文化默默奉獻的靈魂人物,無不疑也是中華的驕傲。他們揚起手中的火炬,并将其燃燒的光明燦爛,然後再交給下一代的人,希望我們能夠一直傳承,再傳承······
林清玄說:“什麼是成功的人?就是今天比昨天更有智慧的人今天比昨天更懂得愛的人。”中國共産黨便是如此,自強不息,艱苦奮鬥,一直都在尋找富國強兵之路。當蜘蛛網塵封了我的爐台,當灰燼歎息着絕望的悲哀,我在心中默念:生命的栅欄還會有新綠重來;當我的紫丁香芬芳不再,當我的紅玫瑰跌落塵埃,我在心中默念:生命的栅欄還會有鮮花盛開。若是以曆史為橫軸,以奮鬥和希望為縱軸,那麼每一個坐标點,都是曆史與奮鬥、希望碰撞的亮麗與成功。隻要不斷地充滿希望和堅持奮鬥,曆史便永無失敗,梅花也必定會香自苦寒來。
該片展現了中國共産黨是如何探索出一條适合中國國情的發展道路——将西方的馬列主義同中國具體實際結合起來的社會主義道路。1911年辛亥革命以後,中國向何處去的問題沒有真正得到解決,一大批優秀的志士精英開始探索新的救國救民族之路。其中,以毛澤東為首的青年志士不斷地與封建勢力、日本鬼子做着抗争。陳獨秀用堅定的語調宣傳“民主”與“科學”,李大钊誓死捍衛“無産階級的社會主義”,莘莘學子義憤填膺高舉着“打倒賣國賊”的旗号在街上遊行。“革命萬歲”的口号震懾了那個黑暗腐朽的年代,正是因為有了廣大民衆的支持,1921年7月23日,在浙江嘉興的一隻小船上,中國共産黨成立了,開創了人類曆史上的新紀元。
如果說曆史選擇了中國共産黨,不如說是中國共産黨把握了社會發展規律的結果。古語有雲:“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在地方割據,軍閥混戰,戰争連綿的紛亂年代,更有甚者或委身于外寇借愛國之名行漢奸苟且之事,或惡事做盡隻為滿足個人蠅頭小利,皆有愛民之言卻無為民之實,多以私欲滿溢而大義不存,更别談甚有大公無私者為救國獻身,而是相互壓榨、相互剝削。正所謂:“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更何況不求大同,何以求得統一,無統一又怎能談國之富強?隻有中國共産黨在成立伊始就确立了。直到社會的階級區分消滅為止,承認無産階級專政”的綱領,由于代表了社會最底層工人農民等無産階級者的最大利益,因此得到社會民衆的擁護和支持,得民心也得天下嘛。也正因為中國共産黨代表了最廣大人民群衆的切身根本利益,才能擔負起帶領全國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國的重任!也正是因為廣大的工人農民的擁護和支持,中國共産黨才能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并保持長久不敗的狀态。
觀看《建黨偉業》,重溫中國共産黨建黨那段峥嵘歲月,感受革命先輩崇高的信仰,以及他們為了自己的崇高信仰而執着地去努力奮鬥,使我再一次深深地被他們的革命精神所感動,自己的理念信念也得到了洗禮,思想境界也得到了進一步升華。小時候每當看到眼前飄動的紅領巾,我都感到無比的幸福和自豪!因為從前國家衰落是“少年強則國強”,而今中國已跻身于世界前列,我們這幫莘莘學子才得以享受“國強則少年強”的和平安甯,我無時無刻不在為自己是一個中國人而感到驕傲!正是因為國富民強,如今的少先隊,不僅是我們健康成長的搖籃,而且是我們溫馨的精神家園。我不禁陷入了深思:今日燦燦紅旗下,新舊河山迥不同。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裡,每個人都義無反顧地相信着自己可以為改變中國做點什麼,十年的奮鬥取得了勝利。而今天的我們,身在和平的年代,更應該奮發向上,努力學習,長大以後也“義無反顧”地為祖國奉獻自己的力量。